一种芦笋种植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347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芦笋种植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所述大棚本体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集水槽底端内壁的中部连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底端贯穿水箱顶端内壁的右侧,所述水箱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大棚本体右侧内壁的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大棚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能够收集大棚本体上的雨水和露水,通过导水管能够把集水槽内的水导入至水箱内进行存储,控制水泵工作,经出水管能够把水箱内的水抽出,经第二通管连通的喷头喷出,进一步均匀的对大棚本体内部种植的芦笋进行灌溉作业,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同时节约水资源,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芦笋种植棚
本技术涉及种植棚
,具体为一种芦笋种植棚。
技术介绍
芦笋在市场上现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富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芦笋种的天冬酰胺和微量元素硒、铬、锰钼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功效,因此芦笋被广泛种植;经检索公开号为CN209628209U,公开了一种芦笋种植棚,包括大棚主体、支撑架和卷扬机,所述卷扬机设置有两组,所述支撑架呈外弧状等距固定安装在大棚主体的顶部,所述支撑架的顶部通过连板固定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部等距通过导块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大棚保温膜开启端对应的导块相对的端面固定安装有呈外弧状的支撑板;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没有对应的灌溉装置,2、不能够收集雨水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芦笋种植棚,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芦笋种植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所述大棚本体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箱,所述集水槽底端内壁的中部连通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的底端贯穿水箱顶端内壁的右侧,所述水箱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大棚本体右侧内壁的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所述水泵右侧的出水管贯穿大棚本体左侧的底端与第一通管连通,所述第一通管的右侧连通有若干组第二通管,且所述第二通管的右端与大棚本体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管的底侧从左往右连通有若干组喷头,所述水箱顶端的左侧连通有进水槽,所述大棚本体右侧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后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大棚本体前侧中部的底端贯穿开设有出入口,所述水箱的左侧设置有按钮面板。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大棚本体的顶端与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内壁通过螺栓水平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板,且所述过滤网板置于导水管的正上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水箱为透明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按钮面板的输入端与外界电源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按钮面板的输出端与水泵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一种芦笋种植棚,通过大棚本体的左侧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能够收集大棚本体上的雨水和露水,通过导水管能够把集水槽内的水导入至水箱内进行存储,控制水泵工作,经出水管能够把水箱内的水抽出,经第二通管连通的喷头喷出,进一步均匀的对大棚本体内部种植的芦笋进行灌溉作业,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同时节约水资源,节能环保,适合广泛推广。2.本技术一种芦笋种植棚,通过过滤网板置于导水管的正上方,能够对集水槽进入水箱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喷头,提高使用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芦笋种植棚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芦笋种植棚的第一通管与第二通管连接俯视图。图中:大棚本体1,集水槽2,水箱3,导水管4,过滤网板5,水泵6,第一通管7,出水管8,第二通管9,喷头10,进水槽11,通风口12,盖板13,出入口14,按钮面板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本技术中提供的用电器的型号仅供参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更换功能相同的不同型号用电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芦笋种植棚,包括大棚本体1;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2,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箱3,所述集水槽2底端内壁的中部连通有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的底端贯穿水箱3顶端内壁的右侧,所述水箱3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6,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的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7,所述水泵6右侧的出水管8贯穿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与第一通管7连通,所述第一通管7的右侧连通有若干组第二通管9,且所述第二通管9的右端与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管9的底侧从左往右连通有若干组喷头10,所述水箱3顶端的左侧连通有进水槽11,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的后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盖板13,所述大棚本体1前侧中部的底端贯穿开设有出入口14,所述水箱3的左侧设置有按钮面板15;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通过大棚本体1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2,能够收集大棚本体1上的雨水和露水,通过导水管4能够把集水槽2内的水导入至水箱3内进行存储,控制水泵6工作,经出水管8能够把水箱3内的水抽出,经第二通管9连通的喷头10喷出,进一步均匀的对大棚本体1内部种植的芦笋进行灌溉作业,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同时节约水资源,节能环保,适合广泛推广。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大棚本体1的顶端与水平方向呈30度夹角,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集水槽2的底端内壁通过螺栓水平固定安装有过滤网板5,且所述过滤网板5置于导水管4的正上方,能够对集水槽2进入水箱3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水中的杂质堵塞喷头10,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水箱3为透明材料制成,方便观察水箱3内的水量,便于及时补充。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按钮面板15的输入端与外界电源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所述按钮面板15的输出端与水泵6的输入端通过导线构成电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芦笋种植棚,包括大棚本体1,集水槽2,水箱3,导水管4,过滤网板5,水泵6,第一通管7,出水管8,第二通管9,喷头10,进水槽11,通风口12,盖板13,出入口14,按钮面板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工作时通过大棚本体1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2,能够收集大棚本体1上的雨水和露水,通过导水管4能够把集水槽2内的水导入至水箱3内进行存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芦笋种植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1);/n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2),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箱(3),所述集水槽(2)底端内壁的中部连通有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的底端贯穿水箱(3)顶端内壁的右侧,所述水箱(3)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6),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的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7),所述水泵(6)右侧的出水管(8)贯穿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与第一通管(7)连通,所述第一通管(7)的右侧连通有若干组第二通管(9),且所述第二通管(9)的右端与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管(9)的底侧从左往右连通有若干组喷头(10),所述水箱(3)顶端的左侧连通有进水槽(11),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的后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盖板(13),所述大棚本体(1)前侧中部的底端贯穿开设有出入口(14),所述水箱(3)的左侧设置有按钮面板(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芦笋种植棚,其特征在于,包括大棚本体(1);
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集水槽(2),所述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水箱(3),所述集水槽(2)底端内壁的中部连通有导水管(4),所述导水管(4)的底端贯穿水箱(3)顶端内壁的右侧,所述水箱(3)的底端内壁固定安装有水泵(6),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的上端水平固定安装有第一通管(7),所述水泵(6)右侧的出水管(8)贯穿大棚本体(1)左侧的底端与第一通管(7)连通,所述第一通管(7)的右侧连通有若干组第二通管(9),且所述第二通管(9)的右端与大棚本体(1)右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管(9)的底侧从左往右连通有若干组喷头(10),所述水箱(3)顶端的左侧连通有进水槽(11),所述大棚本体(1)右侧的上端贯穿开设有通风口(12),所述通风口(12)的后侧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玉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轩瑞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