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29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包括内固定板、前控制板、外固定板、后控制板,所述后控制板位于内固定板的上侧,所述前控制板位于后控制板的上侧,所述外固定板位于前控制板的上侧,所述内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孔、方孔、第三孔,所述前控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二条形孔,所述前控制板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孔,所述外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五孔、第六孔、第七孔、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在安装后,通过前控制板第四孔连接动力杆件可推动前控制板在外固定板与后控制板之间滑动,进而改变方孔与出料口之间的化肥流通面积,进而实现肥量控制,肥量大小通过改变前控制板的移动量来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机
,尤其涉及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离心式撒肥机是欧美各国用得最普遍的一种撒施机具。它是由动力输出轴带动旋转的撒肥盘利用离心力将化肥撒出。有单盘式与双盘式两种。撒肥盘上一般装有2-6个叶片,它们在转盘上的安装位置可以是径向的,也可以是相对于半径前倾或后倾的,叶片的形状有直的,也有曲线形的。前倾的叶片能将流动性好的化肥撒得更远,而后倾的叶片对于吸湿后的化肥则不易粘附。合理的肥量控制对施肥非常重要,肥量控制装置主要是通过改变肥料筒底部的出口大小来进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包括内固定板、前控制板、外固定板、后控制板,所述后控制板位于内固定板的上侧,所述前控制板位于后控制板的上侧,所述外固定板位于前控制板的上侧,所述内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孔、第二孔、方孔、第三孔,所述前控制板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第二条形孔,所述前控制板的侧壁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包括内固定板(1)、前控制板(6)、外固定板(10)、后控制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控制板(16)位于内固定板(1)的上侧,所述前控制板(6)位于后控制板(16)的上侧,所述外固定板(10)位于前控制板(6)的上侧,所述内固定板(1)上设置有第一孔(2)、第二孔(3)、方孔(4)、第三孔(5),所述前控制板(6)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7)、第二条形孔(9),所述前控制板(6)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孔(8),所述外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五孔(11)、第六孔(13)、第七孔(14)、出料口(15),所述外固定板(10)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斗(12),所述后控制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包括内固定板(1)、前控制板(6)、外固定板(10)、后控制板(16),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控制板(16)位于内固定板(1)的上侧,所述前控制板(6)位于后控制板(16)的上侧,所述外固定板(10)位于前控制板(6)的上侧,所述内固定板(1)上设置有第一孔(2)、第二孔(3)、方孔(4)、第三孔(5),所述前控制板(6)上设置有第一条形孔(7)、第二条形孔(9),所述前控制板(6)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孔(8),所述外固定板(10)上设置有第五孔(11)、第六孔(13)、第七孔(14)、出料口(15),所述外固定板(10)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出料斗(12),所述后控制板(16)上设置有第三条形孔(17)、第四条形孔(18)、第八孔(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撒肥机的肥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孔(4)位于出料口(15)的正前方,所述出料斗(12)位于出料口(15)的正前方,所述出料斗(12)的下侧壁处为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俊沈真胡明金国成罗启洪
申请(专利权)人:黑森机械襄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