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260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6
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包括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在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管;其中,在左板上设有多个分液出口,以及与分液出口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分液进口,在右板上设有总液进口和总液出口;总液进口分别通过右板、上板及左板上的冷却管与多个分液出口连通,多个分液进口分别通过左板、下板及右板的冷却管与总液出口连通;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多个与发热模块连接的液冷管,液冷管的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液结构,使冷却液不但能够对机箱进行冷却,还能够对发热模块进行直接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发热模块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还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
本技术涉及机箱散热
,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设备不断向小型化、集成化、模块化方向发展。研究表明,当芯片温度超过70℃时,温度每升高1℃,将导致电子元件的可靠性降低5%。对于机箱来说,传统的强迫风冷散热已满足不了高热流密度的散热要求。而液冷散热具有散热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对机箱内电子器件的热管理具有显著的优势。目前市场上的液冷机箱仅有散热功能,如申请号为CN109661157A的专利公布了一种新型液冷机箱,在上下板上设置有流道,通过侧板管路连接上下板,形成一个完整回路以实现液冷散热。该专利的弊端在于无法实现分液功能,不能直接对发热模块进行冷却。众所周知的,机箱内温度的升高来自于CPU等发热模块的发热,液冷散热机箱的确能够有效地降低箱内温度,但是对于CPU等发热模块来说,其温度仍明显高于箱内环境温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包括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在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管;其中,在左板上设有多个分液出口,以及与分液出口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分液进口,在右板上设有总液进口和总液出口;总液进口分别通过右板、上板及左板上的冷却管与多个分液出口连通,多个分液进口分别通过左板、下板及右板的冷却管与总液出口连通;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多个与发热模块连接的液冷管,液冷管的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冷却管是由方管拼焊而成的、呈方波状的冷却管,冷却管贴合焊接在所在板的内侧。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相邻板上的冷却管通过连接接头连通。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总液进口和总液出口上分别安装有快接接头。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液冷管的一端通过软管与分液进口连通,另一端通过软管与分液进口连通。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在分液进口和分液出口上分别安装有快接接头。进一步地改进技术方案,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用于短接分液进口与分液出口的短接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比
技术介绍
,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液结构,使冷却液不但能够对机箱进行冷却,还能够对发热模块进行直接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发热模块的温度,有利于提高设备的性能。本技术对发热模块的降温效果显著,且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的特点,有利于实现设备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在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板;2、下板;3、左板;4、右板;5、总液进口;6、总液出口;7、分液进口;8、分液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如图1-2所示,包括上板1、下板2、左板3和右板4,在上板1、下板2、左板3和右板4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管是由方管拼焊而成的、呈方波状的冷却管,为了增加散热面,冷却管贴合焊接在所在板的内侧。相邻板上的冷却管通过连接接头连通。在连通时,左板3、右板4分别通过工艺螺钉与上板1、下板2连接定位,然后将相邻板上的冷却管通过连接接头连接,最后通过钎焊工艺对接口进行密封焊接。在左板3上设有五个分液出口8和五个分液进口7。左板3内侧有两路冷却管,一路冷却管的一端与五个分液出口8连通,另一端与上板1的冷却管连通;另一路冷却管的一端与五个分液进口7连通,另一端与下板2的冷却管连通。在右板4上设有一个总液进口5和一个总液出口6。右板4内侧也有两路冷却管,一路冷却管的一端与总液进口5连通,另一端与上板1的冷却管连通;另一路冷却管的一端与总液出口6连通,另一端与下板2的冷却管连通。总液进口5分别通过右板4、上板1及左板3上对应的冷却管与五个分液出口8连通,五个分液进口7分别通过左板3、下板2及右板4对应的冷却管与总液出口6连通。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多个与发热模块连接的液冷管,液冷管的一端通过进液软管(图中未示出)与分液进口7连通,另一端通过出液软管(图中未示出)与分液进口7连通。为了实现管路的快速连接,在总液进口5、总液出口6、分液进口7和分液出口8上分别安装有快接接头(图中未示出)。工作时,如图2-3所示,外界的循环冷却液进入总液进口5后,通过右板4、上板1及左板3上对应的冷却管进入五个分液出口8内,然后分别通过各自的进液软管进入五个液冷管中,对与液冷管连接的发热模块(比如CPU芯片)进行冷却。然后,五个液冷管中的冷却液分别通过各自的出液软管流入五个分液出口8内,最后,通过左板3、下板2及右板4对应的冷却管从总液出口6流出,实现对机箱及发热模块的循环冷却。如果机箱内的发热模块只有三个,多出的两个分液出口8和两个分液进口7处于空闲状态,这时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保持两个分液出口8和两个分液进口7处于空闲状态,由于快接接头处于不连接状态时能够关闭冷却液,各冷却管内的冷却液与三个液冷管的冷却液处于串联状态;另一种是将空闲的两个分液出口8和两个分液进口7,通过短接管短接,这时各冷却管内的冷却液与三个液冷管的冷却液处于混联状态,一路冷却液在各冷却管内流动,另一路在各冷却管与各液冷管内流动。第一种方式对发热模块的冷却效果好,第二种方式对机箱的冷却效果好。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分液出口8和分液进口7,使冷却液不但能够对机箱进行冷却,还能够对发热模块进行直接冷却,有效地降低了发热模块的温度。本技术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包括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其特征是:在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管;其中,在左板上设有多个分液出口,以及与分液出口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分液进口,在右板上设有总液进口和总液出口;总液进口分别通过右板、上板及左板上的冷却管与多个分液出口连通,多个分液进口分别通过左板、下板及右板的冷却管与总液出口连通;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多个与发热模块连接的液冷管,液冷管的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包括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其特征是:在上板、下板、左板和右板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冷却管;其中,在左板上设有多个分液出口,以及与分液出口数量相对应的多个分液进口,在右板上设有总液进口和总液出口;总液进口分别通过右板、上板及左板上的冷却管与多个分液出口连通,多个分液进口分别通过左板、下板及右板的冷却管与总液出口连通;所述液冷机箱还包括多个与发热模块连接的液冷管,液冷管的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另一端与分液进口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分液功能的液冷机箱,其特征是:所述冷却管是由方管拼焊而成的、呈方波状的冷却管,冷却管贴合焊接在所在板的内侧。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明阳蔡艳召冯亚利张永涛郑善伟马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