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20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包括底护壳和侧护壳,所述侧护壳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护壳分别位于所述底护壳的两侧,所述底护壳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两个所述侧护壳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榫条,所述侧护壳通过所述榫条和所述榫槽与所述底护壳连接,所述底护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所述曲管通过强力胶固定粘接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且所述曲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底护壳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具有可对手机保护壳的不同部位分别加工成型和便于对其进行拼接以及拆分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保护壳
,具体为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
技术介绍
手机保护壳是一种材料为金属、塑料、硅胶等的产品,手机保护壳基本上有三大功能:保护作用,装饰作用,赋予机能性,手机保护壳,已不再是单纯的实用商品。随着手机在年轻群落中的普及,几乎每一个追求时尚的年轻人都希望拥有一部独一无二的手机。给手机美容逐渐成了他们展示个性的一种方式。为了迎合这种趋势,手机保护壳生产商又推出了许多做工更为精良,色彩图案更加别致的产品。这使得手机保护壳的类型更加多元化。现有的手机保护壳大多数都是一体成型的结构,成型工艺较为复杂,且现有的手机保护壳功能单一,当夏天温度过高时,不能够对手机进行散热,冬天温度过低时,不能够对手机进行加温,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包括底护壳和侧护壳,所述侧护壳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护壳分别位于所述底护壳的两侧,所述底护壳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两个所述侧护壳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榫条,所述侧护壳通过所述榫条和所述榫槽与所述底护壳连接,所述底护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所述曲管通过强力胶固定粘接在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且所述曲管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底护壳的外侧。优选的,所述曲管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管盖。优选的,所述底护壳底部的四端均开设有容纳槽,四个所述容纳槽均为底部开口结构,四个所述容纳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安装板,四个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且所述容纳槽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所述榫条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位于所述插孔的一端,所述插杆贯穿所述插孔,且所述插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槽的内部。优选的,四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安装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容纳槽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护壳互相对称,且两个所述侧护壳的横截面投影均为弧形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侧护壳通过榫条和榫槽与底护壳连接,进而使得本手机保护壳底护壳和侧护壳均可单独加工成型,制作工艺更为简单,且底护壳底部的四端均开设有容纳槽,四个容纳槽均为底部开口结构,四个容纳槽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安装板,四个安装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且容纳槽的顶部开设有插孔,榫条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插槽位于插孔的一端,插杆贯穿插孔,且插杆的一端延伸至插槽的内部,安装板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环,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弹簧的顶端与容纳槽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进而当榫条插入榫槽的内部时,通过弹簧的弹性,使得插杆的一端位于插槽的内部,进而可对底护壳与侧护壳进行固定,使其连接后稳定性强,且通过拉动拉环,可使得拉环带动安装板移动,安装板则可带动插杆脱离插槽,再使得底护壳与侧护壳发生相对位移,即可使得榫条脱离榫槽,进而方便对底护壳与侧护壳进行分离,进而使得本装置便于对底护壳和侧护壳进行拆分,且底护壳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为顶部开口结构,且安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曲管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管盖,进而当夏天温度过高时,可向曲管内部通入冷水,进而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可对手机进行散热,当冬天温度过低时,可向曲管的内部通入热水,可对手机进行加热,防止其冻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底护壳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中:1、底护壳;2、侧护壳;3、管盖;4、安装槽;5、曲管;6、榫槽;7、榫条;8、插杆;9、插槽;10、插孔;11、拉环;12、安装板;13、容纳槽;14、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技术方案,包括底护壳1和侧护壳2,侧护壳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侧护壳2分别位于底护壳1的两侧,底护壳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6,两个侧护壳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榫条7,侧护壳2通过榫条7和榫槽6与底护壳1连接,底护壳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安装槽4为顶部开口结构,且安装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5,曲管5通过强力胶固定粘接在安装槽4的内部,且曲管5的两端均延伸至底护壳1的外侧。优选的,曲管5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管盖3,通过管盖3便于向曲管5的内部注水。优选的,底护壳1底部的四端均开设有容纳槽13,四个容纳槽13均为底部开口结构,四个容纳槽13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安装板12,四个安装板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8,且容纳槽13的顶部开设有插孔10,榫条7的一侧开设有插槽9,插槽9位于插孔10的一端,插杆8贯穿插孔10,且插杆8的一端延伸至插槽9的内部。优选的,四个安装板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环11,拉环11与安装板1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通过拉环11便于拉动安装板12。优选的,安装板1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的顶端与容纳槽1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弹簧14的弹性,可使得插杆8的一端位于插槽9的内部,进而可对底护壳1与侧护壳2进行固定。优选的,两个侧护壳2互相对称,且两个侧护壳2的横截面投影均为弧形结构,使得本装置设计合理,可对手机的两侧进行防护。工作原理:使用前,先检查本装置各个结构的安全性,侧护壳2通过榫条7和榫槽6与底护壳1连接,进而使得本手机保护壳底护壳1和侧护壳2均可单独加工成型,制作工艺更为简单,且底护壳1底部的四端均开设有容纳槽13,四个容纳槽13均为底部开口结构,四个容纳槽13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安装板12,四个安装板12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插杆8,且容纳槽13的顶部开设有插孔10,榫条7的一侧开设有插槽9,插槽9位于插孔10的一端,插杆8贯穿插孔10,且插杆8的一端延伸至插槽9的内部,安装板12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拉环11,安装板12顶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的顶端与容纳槽13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进而当榫条7插入榫槽6的内部时,通过弹簧14的弹性,使得插杆8的一端位于插槽9的内部,进而可对底护壳1与侧护壳2进行固定,使其连接后稳定性强,且通过拉动拉环11,可使得拉环11带动安装板12移动,安装板12则可带动插杆8脱离插槽9,再使得底护壳1与侧护壳2发生相对位移,即可使得榫条7脱离榫槽9,进而方便对底护壳1与侧护壳2进行分离,进而使得本装置便于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包括底护壳(1)和侧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壳(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护壳(2)分别位于所述底护壳(1)的两侧,所述底护壳(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6),两个所述侧护壳(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榫条(7),所述侧护壳(2)通过所述榫条(7)和所述榫槽(6)与所述底护壳(1)连接,所述底护壳(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5),所述曲管(5)通过强力胶固定粘接在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且所述曲管(5)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底护壳(1)的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包括底护壳(1)和侧护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护壳(2)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侧护壳(2)分别位于所述底护壳(1)的两侧,所述底护壳(1)两侧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6),两个所述侧护壳(2)相对一侧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榫条(7),所述侧护壳(2)通过所述榫条(7)和所述榫槽(6)与所述底护壳(1)连接,所述底护壳(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4),所述安装槽(4)为顶部开口结构,且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曲管(5),所述曲管(5)通过强力胶固定粘接在所述安装槽(4)的内部,且所述曲管(5)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底护壳(1)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管(5)的两端均活动安装有管盖(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成型式手机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护壳(1)底部的四端均开设有容纳槽(13),四个所述容纳槽(13)均为底部开口结构,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红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腾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