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199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与高速传输设备电性连接,所述高速传输设备与硅基调制器电性连接后由硅基调制器输出调制信号光,所述第一光合束器和第二光合束器与耦合偏振合束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
本技术属于光学收发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
技术介绍
当代的电信系统涉及在相当长的距离上以高数据速率传输大量数据的应用,例如长途数据通信、城域数据通信以及数据中心之间的通信。例如,数据中心互连(DCI)应用通常涉及跨10-120公里(km)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率为每秒100吉比特(Gb/s)甚至更高。为此,通常采用基于光纤的相干光通信技术。为了实现高数据速率,需要用于相干光通信的收发器来调制光载波的幅度和相位两者以产生光信号,以及解调这种光信号。此外,光信号通常在传输介质允许的多个偏振方向上传输,例如,在单模光纤的横向电(TE)偏振和横向磁(TM)偏振方向之间传输。除了要发送和接收大量的数据之外,当代的电信系统还需要收发器来提供各种经济和操作上的利益,例如低成本、低功率和小占用空间。例如,可能要求收发器符合用于长距离数据通信的集成相干发射机-接收机光学子组件(IC-TROSA)封装,或符合用于城域数据通信的C形状因子可插拔版本2(CFP2)封装。对于DCI应用,各种紧凑型外壳形状因子已成为标准,例如八通道小型可插拔(OSFP)、双密度四通道小型可插拔(QSFP-DD)和四通道小型可插拔28(QSFP28)。反过来,这要求收发器内部的光学组件(OSA)具有非常紧凑的尺寸。集成相干发射机和接收机(ICTR)是解决方案的不错选择。ICTR是使用类似于制造半导体集成电路(IC)的制造技术在半导体衬底(例如硅(Si)或绝缘体上硅(SOI)衬底)上制造的单体集成光电芯片。尽管ICTR可以满足低成本、低功耗和小占位的要求,但它在设计、制造和操作方面也提出了各种挑战,这些挑战是由分立组件制成的收发器所未面临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集成相干收发器的体积较大、光路损耗较大、无法实现较大的调制深度,同时无法实现不同偏振态信号光的功率均衡相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与传输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传输设备与硅基调制器电性连接后由硅基调制器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第四调制信号光、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和第八调制信号光,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四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一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八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二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一光合束器和第二光合束器与耦合偏振合束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与第一混频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束器与第二混频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分别包括上臂、下臂、第一MMI和第二MMI;光信号输入第一MMI分为两束,分别沿上臂和下臂传输,然后在第二MMI处耦合后,由不同端口输出。优选的,所述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为90°混频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体积较小、光路损耗小、能够实现较大的调制深度,同时能够实现不同偏振态信号光的功率均衡相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创造性成果的前提下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所述接收模块包括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其中:所述第一分束器与第一混频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为90°混频器,TM模式/TE模式的光信号混频后输出四个光信号的相位分别为0°、180°、90°和270°,所述第一混频器与第一差分放大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束器与第二混频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混频器与第二差分放大器电性连接,分别输入本地光和信号光,将所述本地光和信号光分为TE模式和TM模式。所述本地光和信号光的TE模式光信号输入第一混频器混频后输出功率相等、相位不同的四个光信号,TM模式光信号输入第二混频器混频后输出功率相等、相位不同的四个光信号,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用于放大所述第一混频器或第二混频器所输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的电信号,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与传输设备电性连接,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输出信号;所述传输设备与硅基调制器电性连接后由硅基调制器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第四调制信号光、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和第八调制信号光,所述硅基调制器用于实现将电信号加载到光信号的功能,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四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一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八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二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一光合束器和第二光合束器与耦合偏振合束器电性连接。每一路TE偏振态的相干光调制信号均由硅基调制器分别产生同相和正交信号合束组成。所述第一分束器、第二分束器分别包括上臂、下臂、第一MMI和第二MMI;光信号输入第一MMI分为两束,分别沿上臂和下臂传输,然后在第二MMI处耦合后,由不同端口输出。虽然本技术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技术的专利技术思想并不限于此技术,任何运用本技术思想的改进,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与传输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传输设备与硅基调制器电性连接后由硅基调制器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第四调制信号光、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和第八调制信号光,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四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一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八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二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一光合束器和第二光合束器与耦合偏振合束器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体集成相干收发器,包括接收模块和发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有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所述第一差分放大器和第二差分放大器与传输设备电性连接,所述传输设备与硅基调制器电性连接后由硅基调制器输出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第四调制信号光、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和第八调制信号光,所述第一调制信号光、第二调制信号光、第三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四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一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五调制信号光、第六调制信号光、第七调制信号光经固定相移器处理后,与第八调制信号光通过第二光合束器合束,所述第一光合束器和第二光合束器与耦合偏振合束器电性连接。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乾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