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9180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包括磁性浮力球,磁性浮力球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底座的顶部通过震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的顶部穿插连接有两根导电杆,两根导电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铜质弹片,导电杆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铜质导电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通过弹性板和第一塑料软杆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振动完成一次后进行复位二次振动产生电能,通过设置的第二塑料软杆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进行下浮从而使得的磁性浮力球二次振动导电,且第一塑料软杆和第二塑料软杆都是橡胶软体材质,降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发电
,具体为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顾名思义是以电动机做功来推动船舶运行的动力装置,当前在船舶动力装置中被广泛使用的推进装置主要由电动机、原动机、变频器还有就是推进变压器以及控制调节器等构成。对于操纵性能要求不是特是远航的船舰来说,经常使用的轴桨推进装置如可调桨以及定距桨等,对于操作性能要求相对高一点的船舶来说,通常采用的全回转推进器,电力推进装置工艺较柴油机动力装置要更为复杂,但具有更好的经济性以及操纵空间,较为适合于多工况特种船舶。目前多数的电力推进装置还需要配备柴油机或者燃气轮机产生电力能源,为电动机提供能源。其主要存在一下缺陷在于:1)现有的船舶上大型机械设备电力供应占用的空间多、污染大不利于环保;2)现有的船舶设备发电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机械振动和噪声,从而对航行的其他设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传统的船舶振动发电装置电力供应占用的空间多、污染大不利于环保和发电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机械振动和噪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包括磁性浮力球,所述磁性浮力球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通过震动机构与第一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穿插连接有两根导电杆,两根所述导电杆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铜质弹片,所述导电杆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铜质导电头,所述铜质弹片的顶端与铜质导电头的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机架,所述机架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隔振架。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震动机构包括与机架中部的正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有两根振动杆,两根所述振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隔振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板穿插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触头,所述振动杆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感应线圈,所述振动杆顶端正对位置处安装有振动发电壳,所述振动发电壳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永磁铁,所述振动发电壳的顶端与导电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振架两端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所述机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一侧通过连接线与铜质导电头的顶部焊接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振架的底端一侧通过螺钉与弹性板的一侧螺纹连接,所述弹性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塑料软杆,所述第一塑料软杆的底端与凹型固定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凹型固定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软杆,所述第二塑料软杆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塑料软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LED照明灯。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机架的背面固定安装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固定安装有LED照明灯开关,所述LED照明灯通过LED照明灯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机架和隔振的设置,便于对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进行安装固定,同时电力供应占用的空间小,磁性浮力球在水中进行上下波动,使得伸缩杆的伸缩带动振动杆进行伸缩,在伸缩的同时通过悬浮永磁铁和感应线圈,振动过程中产生超磁致伸缩材料具有维拉里效应,在外界的压应力作用下,浮永磁铁与感应线圈产生切割效应致伸缩材料内部的磁通密度会发生改变,产生电能,振动杆上的感应线圈上能产生感应电动势,环保节能;2)通过弹性板和第一塑料软杆的相互配合,使得在振动完成一次后进行复位二次振动产生电能,通过设置的第二塑料软杆和复位弹簧的相互配合,使得底座进行下浮从而使得的磁性浮力球二次振动导电,且第一塑料软杆和第二塑料软杆都是橡胶软体材质,降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磁性浮力球;11、底座;12、第一固定板;13、导电杆;131、滑槽;132、滑块;133、铜质弹片;134、铜质导电头;14、机架;141、隔振架;142、弹性板;143、第一塑料软杆;15、连接柱;151、蓄电池;2、震动机构;21、第二固定板;211、振动杆;212、伸缩杆;213、耐磨触头;22、隔振板;23、导板;24、感应线圈;25、振动发电壳;251、悬浮永磁铁;3、凹型固定板;31、复位弹簧;32、第二塑料软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包括磁性浮力球1,磁性浮力球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1,底座11的顶部通过震动机构2与第一固定板12的底端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板12的顶部穿插连接有两根导电杆13,两根导电杆1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31,滑槽1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32,滑块132的一侧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铜质弹片133,导电杆13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铜质导电头134,铜质弹片133的顶端与铜质导电头134的贴合连接,第一固定板1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机架14,机架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隔振架141。进一步的,震动机构2包括与机架14中部的正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1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有两根振动杆211,两根振动杆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12,伸缩杆212的一端与隔振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板23穿插连接,伸缩杆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触头213,振动杆21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感应线圈24,振动杆211顶端正对位置处安装有振动发电壳25,振动发电壳25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永磁铁251,振动发电壳25的顶端与导电杆13的底端固定连接,通过悬浮永磁铁251和感应线圈24线圈切割便于产生电能。进一步的,隔振架141两端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螺孔,机架14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柱15,连接柱15的顶端固定安装有蓄电池151,蓄电池151的一侧通过连接线与铜质导电头134的顶部焊接连接,通过设置的蓄电池151便于对电能进行收集储存,便于为航行的机械设备提供动力。进一步的,机架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振架141,隔振架141的底端一侧通过螺钉与弹性板142的一侧螺纹连接,弹性板14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塑料软杆143,第一塑料软杆143的底端与凹型固定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凹型固定板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塑料软杆32,第二塑料软杆32的外侧套设有复位弹簧31,第二塑料软杆32的底端与底座1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包括磁性浮力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浮力球(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顶部通过震动机构(2)与第一固定板(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顶部穿插连接有两根导电杆(13),两根所述导电杆(1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31),所述滑槽(1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32),所述滑块(132)的一侧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铜质弹片(133),所述导电杆(13)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铜质导电头(134),所述铜质弹片(133)的顶端与铜质导电头(134)的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机架(14),所述机架(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隔振架(14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包括磁性浮力球(1),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浮力球(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底座(11),所述底座(11)的顶部通过震动机构(2)与第一固定板(1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顶部穿插连接有两根导电杆(13),两根所述导电杆(1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131),所述滑槽(13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132),所述滑块(132)的一侧通过销钉固定连接有铜质弹片(133),所述导电杆(13)的顶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铜质导电头(134),所述铜质弹片(133)的顶端与铜质导电头(134)的贴合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机架(14),所述机架(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隔振架(1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振动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机构(2)包括与机架(14)中部的正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板(21),所述第二固定板(21)顶端的中部穿插连接有两根振动杆(211),两根所述振动杆(2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212),所述伸缩杆(212)的一端与隔振板(2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板(23)穿插连接,所述伸缩杆(2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耐磨触头(213),所述振动杆(211)的顶端外侧设置有感应线圈(24),所述振动杆(211)顶端正对位置处安装有振动发电壳(25),所述振动发电壳(25)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永磁铁(251),所述振动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银博何思宁魏子旭高源李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