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10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2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以及金属屏蔽壳体。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用以与电路板相抵接的弹性抵接部。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括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插槽的前端,所述插槽与所述收容腔共同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合件。相较于现有技术,当对接连接器插入且尚未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实现接触时,就能够通过金属屏蔽壳体提供较好的屏蔽环境;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电端子与电路板通过相互抵接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降低了对电路板制程复杂程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属于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导电端子包括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的接触部以及用以安装于电路板的安装脚。安装脚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通常包括穿孔焊接、表面焊接以及压接等。然而,随着电连接器对传输速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述几种安装脚与电路板的连接方式都正受到极大的挑战。另外,如何设置屏蔽结构以降低对信号传输的干扰也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屏蔽效果较好且易于实现将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连接器组合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插槽以及用以安装于电路板的安装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凸伸入所述插槽中的弹性接触部以及朝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延伸的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接触部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相接触,所述弹性抵接部用以与所述电路板相抵接;以及金属屏蔽壳体,所述金属屏蔽壳体遮蔽于所述电连接器,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括与所述插槽相连通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位于所述插槽的前端,所述插槽与所述收容腔共同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体设有第一侧边缘、凸出所述第一侧边缘的若干第一安装脚、第二侧边缘以及凸出所述第二侧边缘的若干第二安装脚,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缘与所述第二侧边缘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脚与所述第二安装脚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脚设有第一穿孔从而使所述第一安装脚具有弹性,以便于压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导电孔中;所述第二安装脚设有第二穿孔从而使所述第二安装脚具有弹性,以便于压入所述电路板的第二导电孔中。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体设有凸出所述第一侧边缘的若干第一扣持脚以及凸出所述第二侧边缘的若干第二扣持脚,其中所述第一扣持脚与所述第二扣持脚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所述第一扣持脚设有第一倒钩,所述第二扣持脚设有第二倒钩,所述第一倒钩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第一锁扣孔中且与所述电路板相固定,所述第二倒钩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的第二锁扣孔中且与所述电路板相固定。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沿所述第一侧边缘,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安装脚与所述第一扣持脚交替布置;沿所述第二侧边缘,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安装脚与所述第二扣持脚交替布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安装壁,所述安装面设于所述安装壁上,所述安装壁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开槽,所述弹性抵接部贯穿所述开槽以延伸出所述安装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体包括顶壁、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一侧的第一侧壁以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另一侧的第二侧壁,所述收容腔由所述顶壁、所述底壁、所述第一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共同围绕而成。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屏蔽壳体设有插接面以及暴露在所述插接面上的开孔;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延伸至所述开孔的导光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插槽中的所述弹性接触部为两排,且这两排所述弹性接触部共同夹持部分所述对接连接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抵接部凸出所述安装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呈弯折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弹性抵接部之间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弹性抵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抵接部向远离所述弹性接触部的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抵接部与所述电路板弹性抵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路板包括面向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锁扣孔贯穿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电路板还包括贯穿所述第二表面的扩孔,所述扩孔与所述第一锁扣孔相连通;所述电路板在所述扩孔与所述第一锁扣孔的结合处形成了锁扣面,所述第一倒钩扣持在所述锁扣面上。作为本技术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倒钩未凸出所述第二表面。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件,其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组件为前述的电连接器组件;第二电连接器;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若干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以及位于所述第二侧的若干第二导电片;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相抵接,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导电片电性连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金属屏蔽壳体设有位于插槽前端的收容腔,当对接连接器插入且尚未与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实现接触时,就能够通过金属屏蔽壳体提供较好的屏蔽环境,提高了后续信号传输的质量。另外,本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设有用以与电路板相抵接的弹性抵接部,二者通过相互抵接的方式进行电性连接,降低了对电路板制程复杂程度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件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仰视图。图5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中电连接器组件与部分对接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图7中电连接器与部分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中电连接器的右视图。图11是图9中电连接器的俯视图。图12是图8中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3是图7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图14是图1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图1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6是沿图4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电连接器组合件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中画框部分C的局部放大图。图19是图15中画圈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技术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连接器(101),所述电连接器(101)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插槽(122)以及用以安装于电路板(200)的安装面(111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凸伸入所述插槽(122)中的弹性接触部(21)以及朝所述安装面(1111)的方向延伸的弹性抵接部(22),所述弹性接触部(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所述弹性抵接部(22)用以与所述电路板(200)相抵接;以及/n金属屏蔽壳体(102),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遮蔽于所述电连接器(101),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包括与所述插槽(122)相连通的收容腔(30),所述收容腔(30)位于所述插槽(122)的前端,所述插槽(122)与所述收容腔(30)共同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连接器(101),所述电连接器(101)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插槽(122)以及用以安装于电路板(200)的安装面(1111);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凸伸入所述插槽(122)中的弹性接触部(21)以及朝所述安装面(1111)的方向延伸的弹性抵接部(22),所述弹性接触部(21)用以与对接连接器相接触,所述弹性抵接部(22)用以与所述电路板(200)相抵接;以及
金属屏蔽壳体(102),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遮蔽于所述电连接器(101),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包括与所述插槽(122)相连通的收容腔(30),所述收容腔(30)位于所述插槽(122)的前端,所述插槽(122)与所述收容腔(30)共同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设有第一侧边缘(331)、凸出所述第一侧边缘(331)的若干第一安装脚(332)、第二侧边缘(341)以及凸出所述第二侧边缘(341)的若干第二安装脚(342),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缘(331)与所述第二侧边缘(341)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的两侧;所述第一安装脚(332)与所述第二安装脚(342)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332)设有第一穿孔(3321)从而使所述第一安装脚(332)具有弹性,以便于压入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导电孔(201)中;
所述第二安装脚(342)设有第二穿孔(3421)从而使所述第二安装脚(342)具有弹性,以便于压入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二导电孔(203)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设有凸出所述第一侧边缘(331)的若干第一扣持脚(333)以及凸出所述第二侧边缘(341)的若干第二扣持脚(343),其中所述第一扣持脚(333)与所述第二扣持脚(343)沿垂直于对接方向的宽度方向错开布置;所述第一扣持脚(333)设有第一倒钩(3331),所述第二扣持脚(343)设有第二倒钩(3431),所述第一倒钩(3331)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一锁扣孔(202)中且与所述电路板(200)相固定,所述第二倒钩(3431)用以插入所述电路板(200)的第二锁扣孔(204)中且与所述电路板(200)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侧边缘(331),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一安装脚(332)与所述第一扣持脚(333)交替布置;沿所述第二侧边缘(341),至少部分的所述第二安装脚(342)与所述第二扣持脚(343)交替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安装壁(111),所述安装面(1111)设于所述安装壁(111)上,所述安装壁(111)还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开槽(1112),所述弹性抵接部(22)贯穿所述开槽(1112)以延伸出所述安装面(1111)。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屏蔽壳体(102)包括顶壁(31)、底壁(32)、连接所述顶壁(31)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郭荣哲陈宏基申欢欢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