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060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接触器,其包括上罩以及底座,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磁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联动设置的动触桥以及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与外部电线连接的外接端以及触头端,所述外接端与触头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底座构成卡接配合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截面呈弧形设置。通过将连接接线端与触头端的接触板设置成弧形,利用其自身的弧度与底座的卡口构成过盈配合,防止静触头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接触器
本技术涉及接触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用接触器。
技术介绍
接触器分为交流接触器和直流接触器它应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接触器广义上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而家用交流接触器CT(以下简称接触器)主要用于交流50HZ(或60HZ),额定工作电压最高至400V,在AC-1使用类别下额定工作电压为400V时额定工作电流至100A的电力系统中,供远距离接通和分断电路,可用于照明、加热、通风等场合。而对于家用接触器而言,其内部设有静触头以及动触头,而由于静触头利用壳体内的卡口固定,而现有的静触头均为平直型,其依靠卡口与平直段的压接,从而完成静触头的固定,但是由于其仅仅依靠卡口固定,在长时间使用,由于塑料的老化,可能会导致两者之间的压紧力减小,从而导致静触头在壳体内松动,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接触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用接触器,其包括上罩以及底座,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磁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联动设置的动触桥以及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与外部电线连接的外接端以及触头端,所述外接端与触头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底座构成卡接配合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线圈骨架、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以及套设在线圈外侧的铁芯,所述线圈骨架与触头支架之间设有复位结构。<br>所述触头支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所述复位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下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外,且所述弹簧上端与线圈骨架下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定位凸点,所述弹簧上端嵌设在所述凹槽与定位凸点之间的间隙内。所述触头支架的两侧设有倒扣,所述铁芯的铁芯轴两端分别卡嵌设置在对应的倒扣内。所述倒扣的开口呈内小外大设置。所述接触板两侧向外形成凸包。所述上罩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压靠在所述电磁机构的上表面。所述电磁机构与凸起之间设有缓冲件。所述线圈骨架下端设有若干限位凹槽,所述底座对应设有若干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上端与限位凹槽相适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将连接接线端与触头端的接触板设置成弧形,利用其自身的弧度与底座的卡口构成过盈配合,防止静触头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省去上罩以及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定位柱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静触头的主视图。图6为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的内部示意图。图8为倒扣处的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所示,一种家用接触器,其包括上罩1以及底座3,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磁机构以及触头机构,其中电磁机构设置在触头机构上端,且与触头机构构成联动配合,即通过电磁机构的通电与否带动触头机构竖直方向上运动,底座的两端设有触头架2,其中触头架与触头支架的静触头电连接,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支架5、与触头支架联动设置的动触桥6以及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静触头7,所述静触头包括与外部电线连接的外接端71以及触头端73,所述外接端与触头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底座构成卡接配合的接触板72,所述接触板的截面呈弧形设置。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线圈骨架8、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9以及套设在线圈外侧的铁芯10,所述线圈骨架与触头支架之间设有复位结构。线圈骨架呈近似工字型,所述线圈缠绕在线圈骨架上,而铁芯则上下设置,并从两侧包覆线圈。所述触头支架5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51,所述复位结构为弹簧52,所述弹簧52下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51外,且所述弹簧上端与线圈骨架下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线圈骨架下表面设有凹槽81,所述凹槽内设有定位凸点82,所述弹簧上端嵌设在所述凹槽与定位凸点之间的间隙内,上下限位设置可以保证弹簧的固定牢固性,同时所述触头支架两侧分别延伸形成平台,两个平台交错对称设置,使得弹簧受力平衡,而且在使用时,触头支架的两端受力相等,使得动触桥与静触头接触更加平稳,另外较以往采用扭簧、线弹簧的方式,其安装方式简单,固定牢固,复位可靠。所述触头支架的两侧设有倒扣83,所述铁芯的铁芯轴两端分别卡嵌设置在对应的倒扣内。采用铁芯轴卡入倒扣实现铁芯与触头支架的联动设置,其安装较为方便,同时也能避免铁芯轴松动脱出,同时所述倒扣的开口呈内小外大设置,提高装配效率。在采用弧形的接触板与卡口相卡,防止上下两侧的松动,在所述接触板两侧向外形成凸包74,来实现左右两侧的相卡,从而实现四个方向的防松动设计。所述上罩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凸起11,所述凸起11压靠在所述电磁机构的上表面。利用凸起限制铁芯以及线圈的轴线上的移动。为了避免直接与线圈骨架接触,在所述电磁机构与凸起之间设置缓冲件4,即沿线圈骨架上侧铁芯安装位置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卡扣,所述缓冲件嵌设在该卡扣内,并被限制固定在线圈骨架上端,而凸起抵压在所述缓冲件上,避免了直接与线圈骨架接触。所述线圈骨架下端设有若干限位凹槽84,所述底座对应设有若干限位凸起31,所述限位凸起的上端与限位凹槽相适配。所述限位凹槽优选为4个,设置在线圈骨架的四个边角处,靠近底座侧壁设置,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罩以及底座,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磁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联动设置的动触桥以及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与外部电线连接的外接端以及触头端,所述外接端与触头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底座构成卡接配合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截面呈弧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罩以及底座,两者之间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设有电磁机构以及触头机构,所述触头机构包括触头支架、与触头支架联动设置的动触桥以及设置在动触桥两侧的静触头,所述静触头包括与外部电线连接的外接端以及触头端,所述外接端与触头端之间设有用于与底座构成卡接配合的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截面呈弧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机构包括线圈骨架、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上的线圈以及套设在线圈外侧的铁芯,所述线圈骨架与触头支架之间设有复位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支架两侧分别设有定位柱,所述复位结构为弹簧,所述弹簧下端套设在所述定位柱外,且所述弹簧上端与线圈骨架下表面接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骨架下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乐清市万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