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微动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9053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集成式微动开关,包括开关支架、PCB板、弹片以及压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PCB板上设有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所述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弹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弹片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极触点运动;所述压杆安装于开关支架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片朝向靠近所述电极触点运动,弹片用于朝向电极触点运动后与所述电极触点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成式微动开关,其可将弹片、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集成在PCB板上,直接装配PCB板即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式微动开关
本技术涉及微动开关,尤其涉及集成式微动开关。
技术介绍
目前,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现有普遍采用的是双微动开关,其开关电路部份由人工将产品多个零配件用多个螺丝固定。在生产时,生产工艺步骤多,增加工人的劳动力,增加了劳动成本。另外,零部件多,多部件组合而成,降低了产品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微动开关,其可将弹片、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集成在PCB板上,直接装配PCB板即可。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集成式微动开关,包括开关支架、PCB板、弹片以及压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PCB板上设有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所述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弹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弹片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极触点运动;所述压杆安装于开关支架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片朝向靠近所述电极触点运动,弹片用于朝向电极触点运动后与所述电极触点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穿接套,所述穿接套内形成为安装腔,所述压杆活动的穿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压杆的底端由安装腔的底端伸出以形成顶压端;所述顶压端用于顶压所述弹片;所述顶压端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弹片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压杆穿接于穿接套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安装腔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夹持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用于提供一使顶压端朝向远离弹片运动的弹性应力。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于压杆外表面并夹持于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位于所述穿接套的下方,所述顶压端穿接于所述限位孔内;所述顶压端的底端设有限位扣,所述限位扣用于在顶压端朝向远离弹片运动后抵接于所述限位孔的底端。进一步地,所述弹片设有两个,两个弹片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连接片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PCB板上;所述电极触点设有两个,两个电极触点一一对应与两个弹片接触。进一步地,所述压杆设有两个,两个压杆与两个弹片一一对应。进一步地,所述插脚设有至少两个。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可将二极管、弹片、电极触点集成整合于PCB板上,采用PCB板上布线路串联各零部件的电路,在生产时只需要一个螺丝将PCB板固定在开关支架上,从而实现产品结构简化,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劳动成本,降低生产不良率,增加产品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杆;11、第一台阶面;12、限位扣;2、弹簧;3、螺钉;4、PCB板;5、开关支架;51、穿接套;52、限位孔;6、弹片;7、插脚;8、二极管;9、电极触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的集成式微动开关,包括开关支架5、PCB板4、弹片6以及压杆1,将PCB板4安装于开关支架5上,在PCB板4上设有插脚7、二极管8以及电极触点9,上述插脚7、二极管8以及电极触点9均与PCB板4电性连接。另外,将弹片6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PCB板4上,且弹片6可朝向靠近或远离电极触点9运动。上述压杆1安装于开关支架5上,压杆1可带动弹片6朝向靠近电极触点9运动,弹片6可在朝向电极触点9运动后与电极触点9电性连接。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的集成式微动开关时,输入电极可接入PCB板4上的插脚7,然后通过压杆1靠近弹片6运动,驱使弹片6朝向是PCB板4上的电极触点9运动,弹片6与电极触点9电性连接,从而使线路导通,能使电流通过,电流通过快恢复二极管8产生限流后再往后输出电流。动作完成后,松开压杆1,压杆1以及弹片6便可复位。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可将二极管8、弹片6、电极触点9集成整合于PCB板4上,采用PCB板4上布线路串联各零部件的电路,在生产时只需要一个螺丝将PCB板4固定在开关支架5上,从而实现产品结构简化,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劳动成本,降低生产不良率,增加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可在开关支架5上设有穿接套51,该穿接套51内形成为安装腔,在装配时,将压杆1活动的穿接于安装腔内。具体压杆1的底端由安装腔的底端伸出并形成顶压端,该顶压端用于顶压弹片6;顶压端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弹片6运动。在此结构基础上,在进行驱使压杆1运动时,人手顶压压杆1,压杆1在安装腔内运动,使顶压端朝向弹片6运动并顶压弹片6,如此,压杆1便可在穿接套51的限制下,稳定上下。进一步地,还可在穿接于穿接套51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第一台阶面11,对应在安装腔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面,具体第一台阶面11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可夹持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可提供一弹性应力,在该弹性应力的作用下,顶压端可朝向远离弹片6运动。具体的是,在导通电路时,可通过人手按压上述压杆1,压杆1靠近弹片6运动,此时弹性部件可在第一台阶面11和第二台阶面的作用下被压缩,在弹片6与电极触点9接触导通后,再松开压杆1,弹性部件复位,带动压杆1远离弹片6复位即可。本实施例中,上述弹性部件为弹簧2,该弹簧2可套装于压杆1外表面,弹簧2可夹持在第一台阶面11与第二台阶面之间,便于装配。当然,上述弹性部件也可选用为现有技术中的弹性胶块等其他具有自主复位性能的材料制成。进一步地,还可在开关支架5上设有限位孔52,该限位孔52位于穿接套51的下方,具体上述顶压端穿接于限位孔52内,在顶压端的底端设有限位扣12,如此,压杆1装配时,可穿接穿接套51以及限位孔52内,在压杆1靠近弹片6运动时,限位扣12可向下顶压弹片6实现电流导通,而在复位时,顶压端朝向远离弹片6运动,限位扣12抵接于限位孔52的底端,防止压杆1与限位孔52脱离。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弹片6设有两个,上述两个弹片6通过连接片连接,具体在装配时,可通过螺钉3将连接片固定于PCB板4上,便可在两个弹片6对应装配在PCB板4上,另外,电极触点9设有两个,两个电极触点9一一对应与两个弹片6接触,如此,可通过两侧的弹片6分别下压,带动对应的弹片6与电极触点9电性连接,输入电路更多。进一步地,压杆1设有两个,两个压杆1与两个弹片6一一对应,且插脚7设有至少两个。如此,当产品状态是输入端电极正极插入中间的插脚7上时,输出端电极正极插入左侧的插脚7上时,按下左侧一端的压杆1使弹片6左侧一端上的电极触点9与PCB板4上的电极触点9相连,从而使这端的线路导电,能使电流通过,电流通过快恢复二极管8产生限流后再往后输出电流。动作完成后,当松开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集成式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支架、PCB板、弹片以及压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PCB板上设有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所述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弹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弹片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极触点运动;所述压杆安装于开关支架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片朝向靠近所述电极触点运动,弹片用于朝向电极触点运动后与所述电极触点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集成式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支架、PCB板、弹片以及压杆,所述PCB板安装于所述开关支架上;所述PCB板上设有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所述插脚、二极管以及电极触点均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弹片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所述PCB板上,所述弹片可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电极触点运动;所述压杆安装于开关支架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弹片朝向靠近所述电极触点运动,弹片用于朝向电极触点运动后与所述电极触点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支架上设有穿接套,所述穿接套内形成为安装腔,所述压杆活动的穿接于所述安装腔内;压杆的底端由安装腔的底端伸出以形成顶压端;所述顶压端用于顶压所述弹片;所述顶压端可朝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弹片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穿接于穿接套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第一台阶面,所述安装腔内壁上设有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与第二台阶面之间夹持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用于提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发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惠尔普斯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