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门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97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本体、锁体、刷卡区和扫码器,智能门锁本体的内部设有RFID读卡芯片、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通信接口模块及主控板,扫码器与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RFID读卡芯片分别与单片机通信连接,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主控板相连。在RFID开锁方式的基础上增设有扫码器和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这样扫码器、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配合完成扫二维码、身份鉴别和数据传输,并通过主控板实现合法性的验证,当信息匹配正确,主控板控制锁体进行开锁,在此将把RFID和扫二维码集成一体品,使得门锁做到更安全;采用二维码开锁为非接触开锁,能够有效地避免使用者接触到细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门锁
本技术涉及防盗门锁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智能门锁。
技术介绍
随着射频技术的发展与逐渐成熟,射频识别技术在各频段也有重大突破,各种功能的防盗门锁产品应运而生。目前防盗门锁主要是应用RFID射频技术刷卡式门锁,但门禁卡携带不便且易丢失,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在使用过程中防盗门的手把会有大量人群接触,因而上面经常会滋生细菌,而刷卡开锁的方式很容易将细菌滋生到使用者的手掌上,这样不仅对使用者的安全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旨在解决现有防盗门锁通过刷卡接触的方式进行开锁,门禁卡容易丢失,开锁功能单一,且手把上的细菌容易滋生至使用者上,对使用者安全造成影响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本体、设于所述门锁本体中的锁体、设在所述门锁本体的前侧板上的刷卡区和位于所述刷卡区下方的扫码器,所述智能门锁本体的内部设有RFID读卡芯片、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及主控板,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RFID读卡芯片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控板相连,所述扫码器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板能够根据所述单片机传送的信息控制所述锁体解锁或关锁,所述RFID读卡芯片通过RF天线与开锁卡片通信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在所述扫码器的周侧设有补光模块,所述补光模块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扫码器和所述补光模块分别镶嵌在前侧板中。进一步地,所述补光模块包括多个补光灯,多个所述补光灯围绕着所述扫码器的周侧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前侧板的前把手,所述前把手背离所述前侧板的一端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紫外灯和与各所述紫外灯电性连接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前侧板下方边角处的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板位于所述刷卡区的上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有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RFID读卡芯片采用13.56MHZ和125KHZ两种工作频率。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在RFID开锁方式的基础上增设有扫码器和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扫码器和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与单片机相连,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与主控板通信连接,这样扫码器、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配合完成扫二维码、身份鉴别和数据传输,并通过主控板实现合法性的验证,保证身份识别的真实性,当信息匹配正确,主控板控制锁体进行开锁,在此将把RFID和扫二维码集成一体品,使得门锁做到更安全,使的产品功能多样化;其中采用二维码开锁为非接触开锁,能够有效地避免使用者接触到细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门锁的整体结构架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门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门锁本体;11-刷卡区;12-扫码器;13-锁体;14-补光灯;15-前把手;16-紫外灯;17-LED指示灯;18-蜂鸣器;2-RFID读卡芯片;21-RF天线;22-开锁卡片;3-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1-二维码;4-单片机;5-通信接口模块;6-主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附图1和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本体1、锁体13、刷卡区11和扫码器12,门锁本体1安装在门上,而锁体13设置在门锁本体1中,刷卡区11设在门锁本体1的前侧板上,而扫码器12位于门锁本体1的前侧板上。该扫码器12用于识别二维码31。其中,门锁本体1的内部设有RFID读卡芯片2、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单片机4、通信接口模块5及主控板6,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RFID读卡芯片2分别与单片机4通信连接,单片机4通过通信接口模块5与主控板6相连,扫码器12与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电性连接,主控板6能够根据单片机4传送的信息控制锁体13解锁或关锁,RFID读卡芯片2通过RF天线21与电子标签通信连接。在此,门锁本体1在RFID开锁方式的基础上增设有扫码器12和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扫码器12和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电性连接,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与单片机4相连,单片机4通过通信接口模块5与主控板6通信连接,这样扫码器12、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单片机4配合实现扫二维码、身份鉴别和数据传输,并通过主控板6实现合法性的验证,保证身份识别的真实性,当信息匹配正确,主控板6控制锁体13进行开锁,在此将把RFID和扫二维码31集成一体品,使得门锁做到更安全,使的产品功能多样化;其中采用二维码开锁为非接触开锁,能够有效地避免使用者接触到细菌。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前侧板在扫码器12的周侧设有补光模块,补光模块与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电性连接,扫码器12和补光模块分别镶嵌在前侧板中,这样扫码器12在进行图像采集时可借助补光模块所提供的光照而增强图像的曝光效果,以便于扫码器12快速准确地识别二维码31。同时,补光模块的存在也使得扫码器12能够在微光甚至无光条件下拥有充足的照明光源,进而进行图像的采集,这样便显著提升扫码器12在无光或微光条件下的适应能力。具体地,补光模块包括多个补光灯14,多个补光灯14围绕着扫码器12的周侧间隔设置,使得出光更加均匀。该智能门锁的开锁方式包括二维码开锁、RFID开锁两种方式。其中,二维码开锁方式为:1.单片机4上电后启动工作,发送命令启动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工作,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启动工作后,打开补光灯14,发送命令给扫码器12开始信号采集,连续信号采集20次得出的数据都一样视为背景数据图;2.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获取到背景数据图后开始进入正常二维码31寻码模式,进入正常二维码31寻码模式后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每100mS发送一次指令给扫码器12获取一次数据图片。当扫码器12上传的数据图对比和背景图有差异时,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3开始解析判断扫码器12上传的数据图是否存在二维码图形数据。如无二维码图形数据就继续进入正常二维码31寻码模式。如有二维码数据图像就进入二维码数据解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本体、设于所述门锁本体中的锁体、设在所述门锁本体的前侧板上的刷卡区和位于所述刷卡区下方的扫码器,所述门锁本体的内部设有RFID读卡芯片、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及主控板,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RFID读卡芯片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控板相连,所述扫码器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板能够根据所述单片机传送的信息控制所述锁体解锁或关锁,所述RFID读卡芯片通过RF天线与开锁卡片通信连接,所述前侧板在所述扫码器的周侧设有补光模块,所述补光模块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扫码器和所述补光模块分别镶嵌在前侧板中,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前侧板的前把手,所述前把手背离所述前侧板的一端的内部镶嵌有多个紫外灯和与各所述紫外灯电性连接的感应器,所述感应器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门锁本体、设于所述门锁本体中的锁体、设在所述门锁本体的前侧板上的刷卡区和位于所述刷卡区下方的扫码器,所述门锁本体的内部设有RFID读卡芯片、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单片机及主控板,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RFID读卡芯片分别与所述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单片机通过通信接口模块与所述主控板相连,所述扫码器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板能够根据所述单片机传送的信息控制所述锁体解锁或关锁,所述RFID读卡芯片通过RF天线与开锁卡片通信连接,所述前侧板在所述扫码器的周侧设有补光模块,所述补光模块与所述二维码识别处理单元电性连接,所述扫码器和所述补光模块分别镶嵌在前侧板中,所述智能门锁还包括转动安装在所述前侧板的前把手,所述前把手背离所述前侧板的一端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慧识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