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927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9
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导光保护膜、封边胶、反光片、若干反光圆点、OCA光学胶;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导光保护膜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设置于电子纸膜片与导光保护膜之间;电子纸膜片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电致发光模组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侧方边缘;封边胶填充于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及导光保护膜之间;反光片设置于导光保护膜靠近电致发光模组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若干反光圆点分布于导光保护膜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上方。如此使得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源内置、占用空间或面积较小、导光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子纸产品
,特别是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子纸产品只适合白天使用,晚上使用则亮度较低,影响视力。请参考图1,现有一种电子纸夜视模组,主要包括玻璃基板1、电子纸膜片2、保护膜3、导光板4、LED灯条板5、LED灯6、封边胶7、遮光胶带8。其基本原理是在原有电子纸模组上增加一个FPC-LED灯条板5,并在模组上贴敷一块导光板4,利用导光板将LED灯光传递到整个屏幕。此生产技术对贴敷精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不良率较高,发光源外置,占用空间或面积较大,导光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源内置、占用空间或面积较小、导光更均匀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以解决上述问题。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导光保护膜、封边胶、反光片、若干反光圆点、OCA光学胶;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导光保护膜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设置于电子纸膜片与导光保护膜之间;电子纸膜片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电致发光模组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侧方边缘;封边胶填充于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及导光保护膜之间;反光片设置于导光保护膜靠近电致发光模组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若干反光圆点分布于导光保护膜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基板、导光保护膜及电子纸膜片的宽度依次减少。进一步地,所述电致发光模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涂覆于发光单元表面的电致发光层及设置于电致发光层外部及填充于若干发光单元之间的透明硅胶层。进一步地,所述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之间的间隔大于1厘米。进一步地,所述发光单元为FTF发光单元。进一步地,所述导光保护膜位于电致发光模组上方的一端形成有凸镜。进一步地,所述位于导光保护膜顶面的反光片的外侧呈角度地向下延伸,形成凸镜反光部。进一步地,所述若干反光圆点的形状及分布为:离电致发光模组越近,反光圆点的直径越大、分布密度越大;离电致发光模组越远,反光圆点的直径越小、分布密度越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导光保护膜、封边胶、反光片、若干反光圆点、OCA光学胶;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导光保护膜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设置于电子纸膜片与导光保护膜之间;电子纸膜片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电致发光模组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侧方边缘;封边胶填充于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及导光保护膜之间;反光片设置于导光保护膜靠近电致发光模组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若干反光圆点分布于导光保护膜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上方。如此使得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源内置、占用空间或面积较小、导光更均匀。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现有的电子纸夜视模组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的光路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考图2至图3,本技术提供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玻璃基板10、电子纸膜片20、电致发光模组30、导光保护膜40、封边胶50、反光片60、若干反光圆点70、OCA光学胶80及驱动芯片90。玻璃基板10、电子纸膜片20、导光保护膜40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80设置于电子纸膜片20与导光保护膜40之间。电子纸膜片20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21。驱动芯片90绑定于电子纸膜片20的底部。玻璃基板10、导光保护膜40及电子纸膜片20的宽度依次减少。电致发光模组30设置于玻璃基板10上且位于电子纸膜片20的侧方边缘。电致发光模组30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31、涂覆于发光单元31表面的电致发光层及设置于电致发光层外部及填充于若干发光单元31之间的透明硅胶层32。透明硅胶层32由掺有铝酸盐荧光粉YAG\TAG的硅胶制成。相邻的两个发光单元31之间的间隔大于1厘米。发光单元31为FTF发光单元,用于发出蓝光,蓝光透过透明硅胶层32后形成白光。导光保护膜40位于电致发光模组30上方的一端形成有凸镜41,凸镜41能够汇聚80%以上的入射光。导光保护膜40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环氧树脂材料,透明且带有特殊导光结构。封边胶50填充于玻璃基板10、电子纸膜片20、电致发光模组30及导光保护膜40之间。反光片60设置于导光保护膜40靠近电致发光模组30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位于导光保护膜40顶面的反光片60的外侧沿凸镜41的顶面呈一定的角度向下延伸,形成凸镜反光部61,用于将光线反射至导光保护膜40中。若干反光圆点70分布于导光保护膜40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20的上方。反光片60为矩形的镀银片,反光圆点70为镀银圆片。反光片60的宽度大于或等于7mm。以保证所有入射光能顺利调整方向,确保光线在导光板与电子纸之间传输均匀。请参考图5,在导光保护膜40的顶面,若干反光圆点70的形状及分布为:离电致发光模组30越近,反光圆点70的直径越大、分布密度越大(密集);离电致发光模组30越远,反光圆点70的直径越小、分布密度越小(稀疏)。请参考图4,电致发光模组30发出的光线(L-in-a、L-in-b、L-in-c)通过凸镜41进行汇集,再由凸镜反光部61反射至导光保护膜40中,电致发光模组30的顶面的反光片60形成反光面A,底面的反光片60形成反光面B,反光面A及反光面B对光线进行充分反射,以调整入射光方向。反光圆点70形成反光面C,OCA光学胶80形成反光面D,反光面C及反光面D对光线进行进一步反射,以将光线传导至导光保护膜40远离电致发光模组30的一端。部分光线从相邻的反光圆点70之间形成的出光口L-out射出。有益效果为:采用内置发光源,集成光源面积小,发光亮度高。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环氧树脂透明导光保护膜取代PS+导光板结构,简化组装流程。节省原材料。集成发光器件,替代FPCLED灯条板,减少体积及面积。凸镜41配合反光片60,将垂直入射的光源改变方向为水平方向。特殊分布的反光圆点70使得导光更为均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包括玻璃基板10、电子纸膜片20、电致发光模组30、导光保护膜40、封边胶50、反光片60、若干反光圆点70、OCA光学胶80及驱动芯片90;玻璃基板10、电子纸膜片20、导光保护膜40从下至上依次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导光保护膜、封边胶、反光片、若干反光圆点、OCA光学胶;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导光保护膜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设置于电子纸膜片与导光保护膜之间;电子纸膜片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电致发光模组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侧方边缘;封边胶填充于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及导光保护膜之间;反光片设置于导光保护膜靠近电致发光模组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若干反光圆点分布于导光保护膜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导光保护膜、封边胶、反光片、若干反光圆点、OCA光学胶;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导光保护膜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OCA光学胶设置于电子纸膜片与导光保护膜之间;电子纸膜片上设置有TFT像素阵列;电致发光模组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侧方边缘;封边胶填充于玻璃基板、电子纸膜片、电致发光模组及导光保护膜之间;反光片设置于导光保护膜靠近电致发光模组的一端的顶面及底面;若干反光圆点分布于导光保护膜的顶面且位于电子纸膜片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基板、导光保护膜及电子纸膜片的宽度依次减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发光源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发光模组包括若干间隔设置的发光单元、涂覆于发光单元表面的电致发光层及设置于电致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鹏飞宋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富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