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像距调节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91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像距调节机构,该像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镜头座,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传感器安装空间;镜头,所述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座;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安装空间内;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座和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的光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座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学传感器沿所述镜头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镜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像距调节机构的镜头位置固定不动,传感器座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光学传感器靠近或者远离镜头,实现像距的调节,该调节机构调节像距时所需操作空间小,可用于空间较小条件的下像距调节,并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像距调节机构
本技术涉及摄像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调节像距的机构。
技术介绍
像距是像到平面镜(或透镜的光心)之间的距离,通过改变镜头与光学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像距。现有技术中,光学传感器位置保持不动,通过调节镜头改变镜头与传感器的距离达到像距调节的目的,这种方案中,由于镜头结构件较多,需要较大的调节操作空间,不能适应较小操作空间的操作需求,例如,读码装置内空间小,不能提供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并且可调节镜头的结构较复杂,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像距调节机构,该像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镜头座,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镜头座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传感器安装空间;镜头,所述镜头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座;传感器组件,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安装空间内;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座和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的光学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座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学传感器沿所述镜头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镜头。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座周向固定,所述传感器座朝向所述镜头座的一端和所述镜头座之间形成有使二者相互远离的弹性推力;所述传感器座的另一端通过调节件抵接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调节件可相对所述基座旋转,以对所述传感器座施加朝向所述镜头的驱动力而克服所述弹性推力使得所述光学传感器靠近所述镜头;或者所述调节件反向旋转,以使得所述光学传感器在所述弹性推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镜头。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与所述传感器座螺纹连接,所述基座开设有用以操作所述调节件的操作孔,以通过驱动所述调节件旋转带动所述传感器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可选地,所述镜头座与所述传感器座之间设置有预压缩的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对所述镜头座和所述传感器座施加所述弹性推力。可选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柱。可选地,所述镜头座朝向所述传感器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传感器座套设于所述导向柱、并可沿所述导向柱往复滑动;所述弹性元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所述镜头座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之间的部分。可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座,所述传感器座开设有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导向孔,并与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光学传感器,所述光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的朝向所述镜头的一侧;其中,所述光学传感器与所述镜头同轴。可选地,所述传感器座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安装所述光学传感器,并开设有所述导向孔;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自所述承载板的外壁面沿所述光学传感器的轴线方向向所述基座延伸;其中,所述安装柱开设有与所述调节件螺纹连接的螺纹内孔。可选地,所述基座具有延伸至所述镜头座外表面的定位柱,紧固螺柱穿过所述镜头座、并与所述定位柱紧固连接而将所述镜头座连接至所述基座。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像距调节机构的镜头位置固定不动,传感器座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光学传感器靠近或者远离镜头,实现像距的调节,该调节机构调节像距时所需操作空间小,可用于空间较小条件的下像距调节,并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的基座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的镜头座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像距调节机构的传感器组件示意图。其中:1基座101操作孔、102定位柱3镜头2镜头座201导向柱、202镜头安装部、203镜头孔、204通孔4传感器组件401传感器座401a导向孔、401b承载板、401c安装柱、401d螺纹内孔、401e安装孔402光学传感器5调节件501搭接部、502操作部6弹性元件7紧固螺柱8限位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像距调节机构,图1和图2为该像距调节机构示意图,图3为该像距调节机构仰视图,图4为该像距调节机构分解图。如图1-4所示,该像距调节机构的镜头3位置固定,通过调节件调节传感器组件4改变光学传感器401与镜头3之间的距离。在本技术的示例中,该像距调节机构包括基座1、镜头座2、镜头3和传感器组件4。镜头座2与基座1固定连接,并且在镜头座2与基座1之间形成用于安装传感器组件4的传感器安装空间。镜头3固定安装于镜头座2,具体可以是镜头座2开设有镜头孔203,镜头孔203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镜头3设置有外螺纹,镜头3与镜头座2螺纹连接,因镜头座2与基座1固定连接,因而镜头3也是位置固定的。传感器组件4设置于传感器安装空间内,并且传感器组件4的光学传感器402朝向镜头3、并与镜头3的轴线重合;传感器组件4的周向固定,不能周向旋转。传感器组件4包括传感器座401和安装于传感器座401的光学传感器402。传感器座40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光学传感器402沿镜头3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镜头3。本技术的像距调节机构的镜头位置固定不动,传感器座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光学传感器靠近或者远离镜头,实现像距的调节,该调节机构调节像距时所需操作空间小,可用于空间较小条件的下像距调节,并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传感器组件4在该传感器安装空间内处于悬空状态,即传感器座401一端被调节件5抵接支撑,朝向镜头座2的一端与镜头座2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6,弹性元件6对该传感器座401施加弹性推力,传感器组件4被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n镜头座(2),所述镜头座(2)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镜头座(2)与所述基座(1)之间形成传感器安装空间;/n镜头(3),所述镜头(3)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座(2);/n传感器组件(4),所述传感器组件(4)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安装空间内;/n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4)包括传感器座(401)和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401)的光学传感器(402);所述传感器座(40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学传感器(402)沿所述镜头(3)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镜头(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
镜头座(2),所述镜头座(2)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并且在所述镜头座(2)与所述基座(1)之间形成传感器安装空间;
镜头(3),所述镜头(3)固定安装于所述镜头座(2);
传感器组件(4),所述传感器组件(4)设置于所述传感器安装空间内;
其中,所述传感器组件(4)包括传感器座(401)和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座(401)的光学传感器(402);所述传感器座(401)在外力作用下带动所述光学传感器(402)沿所述镜头(3)的轴线方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镜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像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座(401)周向固定,所述传感器座(401)朝向所述镜头座(2)的一端和所述镜头座(2)之间形成有使二者相互远离的弹性推力;所述传感器座(401)的另一端通过调节件(5)抵接于所述基座(1);
其中,所述调节件(5)可相对所述基座(1)旋转,以对所述传感器座(401)施加朝向所述镜头(3)的驱动力而克服所述弹性推力使得所述光学传感器(402)靠近所述镜头(3);或者所述调节件(5)反向旋转,以使得所述光学传感器(402)在所述弹性推力的作用下远离所述镜头(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像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5)与所述传感器座(401)螺纹连接,所述基座(1)开设有用以操作所述调节件(5)的操作孔(101),以通过驱动所述调节件(5)旋转带动所述传感器组件(4)靠近或远离所述镜头(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像距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2)与所述传感器座(401)之间设置有预压缩的弹性元件(6),所述弹性元件(6)对所述镜头座(2)和所述传感器座(401)施加所述弹性推力。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