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852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4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涉及制冷设备辅助装置的领域,其包括冷凝水管路、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净水模块和加湿模块,第一储水腔与第二储水腔之间连通有净水管,净水模块设置在净水管上,第一储水腔下端设置有沉淀机构,净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第一储水腔上端内壁设置有与电磁阀控制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本申请通过液位传感器对第一储水腔内的冷凝水水位进行监控,而第一储水腔内的回收冷凝水中的杂质自主沉淀至沉淀机构中,可有效避免过多的杂质掺杂在回收冷凝水中通过净水模块而影响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辅助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空调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室内机的蒸发器外管壁温度较低,房间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而成水,一般情况下,这些冷凝水直接通过管路排至室外。空调冷凝水直接排至室外容易污染建筑的外立面,给建筑地面上的行人造成很大的困扰;同时较低温度的冷凝水直接外排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公告号为CN11005697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空调器冷凝水处理装置和空调器,包括冷凝水管路、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净水模块和加湿模块,冷凝水管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冷凝水出口与第一储水腔,用于将室内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引入到第一储水腔;净水模块设置于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之间,用于净化从第一储水腔进入第二储水腔的冷凝水;加湿模块与第二储水腔连通,用于将第二储水腔内的冷凝水雾化以对室内空气进行加湿。该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利用空调器产生的冷凝水来加湿室内空气,且加湿模块雾化的第二储水腔内的水为净化后的纯净水,有利于改善室内空气,提升用户健康。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空调外机在一些邻近街道或空气质量不佳的地区工作时,空气中的灰尘会掺杂至空调冷凝水中,致使净水模块中容易积聚杂质而影响后期的净水效果,而空调外机设置在高层建筑墙面,更换净水模块滤芯时较为不便,不利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净水模块中容易积聚杂质不易维护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包括冷凝水管路、第一储水腔、第二储水腔、净水模块和加湿模块,所述冷凝水管路连通空调换热器的冷凝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储水腔,所述加湿模块与所述第二储水腔连通,所述第一储水腔与所述第二储水腔之间连通有净水管,所述净水模块设置在所述净水管上,所述第一储水腔下端设置有沉淀机构,所述净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一储水腔上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的液位传感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凝水管路将冷凝水回收至第一储水腔内,回收冷凝水在第一储水腔内自主沉淀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沉淀机构中,当第一储水腔内回收冷凝水集聚至液位传感器所处的水位时,液位传感器控制电磁阀开启,电磁阀开启后,第一储水腔内沉淀后的下层回收冷凝水通过净水管流入净水模块中过滤、净化,随后再流入第二储水腔内。第二储水腔内的净水可通过加湿模块给室内加湿,实现了本申请对空调冷凝水的有效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同时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杂质掺杂在回收冷凝水中通过净水模块而影响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水腔下端呈收口状设置,所述沉淀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腔收口段的最下端,所述净水管连接在所述第一储水腔收口段上沿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端收口状的第一储水腔利于回收冷凝水中的杂质尽快沉淀至第一储水腔底部即沉淀机构中,而净水管设置在第一储水腔收口段上沿侧壁上且位于沉淀机构上方,使得沉淀至第一储水腔收口段和沉淀机构中的杂质能尽可能不被流入净水管中的水流扰动,尽可能确保了本申请对回收冷凝水的沉淀效果。优选的,所述沉淀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储水腔收口段下端连通的沉淀管,所述沉淀管远离所述第一储水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沉淀罐,所述沉淀管上设置有阀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储水腔中沉淀下来的杂质通过沉淀管汇聚至沉淀罐内收集,当沉淀罐内杂质收集一定程度后,可关闭阀门,将沉淀罐取下进行清理,相较于对净水模块进行清理或更换,清理沉淀罐更加便捷且成本也更低。优选的,所述沉淀罐内设置有净水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净水剂层后沉淀至沉淀罐内的杂质能够在净水剂层的作用下尽可能快速稳定析出或结晶,以达到高效分离杂质和回收冷凝水的作用。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水腔内设置有稳流板,所述稳流板呈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稳流板位于所述净水管与所述第一储水腔连通部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磁阀开启后,第一储水腔中的回收料冷凝水通过净水管流入第二储水腔中,从而会在第一储水腔的收口段形成涡流,进而引发第一储水腔下端未沉淀完成的杂质扰动而降低杂质在第一储水腔收口段内的沉淀效率,设置稳流板后可对净水管与第一储水腔连通部的回收冷凝水涡流进行有效隔离,削弱了冷凝水涡流对沉淀后杂质的影响。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水腔、所述第二储水腔、所述净水模块和所述加湿模块外部共同罩设有箱体,所述沉淀罐和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箱体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箱体的设置有效保证了本申请整体的洁净度,同时将沉淀罐和阀门设置在箱体外侧也便于对沉淀罐内的杂质进行便捷清理。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水腔上端内顶壁设置有紫外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紫外灯可对第二储水腔内的净水进行消毒灭菌,提高了本申请回收处理后的净水的卫生标准。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水腔上端侧壁连通有贯穿并延伸至所述箱体外部的溢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储水腔内净水积聚过多时,可通过溢流管自行排出以免净水管内发生倒灌现象。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回收后的冷凝水在第一储水腔中沉淀一定时间,直至第一储水腔内回收冷凝水集聚至液位传感器的检测水位,液位传感器控制电磁阀开启,第一储水腔内的回收冷凝水经净水管及净水模块再流通至第二储水腔内收集,尽可能避免过多的杂质掺杂在回收冷凝水中通过净水模块而影响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确保了净水模块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2.第一储水腔中沉淀下来的杂质通过沉淀管汇聚至沉淀罐内收集,当沉淀罐内杂质收集一定程度后,可关闭阀门,将沉淀罐取下进行清理,相较于对净水模块进行清理或更换,清理沉淀罐更加便捷且成本也更低;3.设置稳流板后可对净水管与第一储水腔连通部的回收冷凝水涡流进行有效隔离,削弱了冷凝水涡流对沉淀后杂质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冷凝水管路;2、第一储水腔;3、第二储水腔;4、净水模块;5、加湿模块;6、净水管;7、电磁阀;8、液位传感器;9、沉淀管;10、沉淀罐;11、阀门;12、稳流板;13、箱体;14、紫外灯;15、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参照图1和图2,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包括箱体13以及设置在箱体13内的冷凝水管路1、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净水模块4和加湿模块5,冷凝水管路1一端贯穿箱体13上端面并连通空调换热器的冷凝水出水口,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储水腔2内,加湿模块5与第二储水腔3连通,第一储水腔2与第二储水腔3之间连通有净水管6,净水模块4设置在净水管6上,净水模块4设置为净水器,第一储水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包括冷凝水管路(1)、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净水模块(4)和加湿模块(5),所述冷凝水管路(1)连通空调换热器的冷凝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储水腔(2),所述加湿模块(5)与所述第二储水腔(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腔(2)与所述第二储水腔(3)之间连通有净水管(6),所述净水模块(4)设置在所述净水管(6)上,所述第一储水腔(2)下端设置有沉淀机构,所述净水管(6)上设置有电磁阀(7),所述第一储水腔(2)上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阀(7)控制连接的液位传感器(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包括冷凝水管路(1)、第一储水腔(2)、第二储水腔(3)、净水模块(4)和加湿模块(5),所述冷凝水管路(1)连通空调换热器的冷凝水出水口和所述第一储水腔(2),所述加湿模块(5)与所述第二储水腔(3)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腔(2)与所述第二储水腔(3)之间连通有净水管(6),所述净水模块(4)设置在所述净水管(6)上,所述第一储水腔(2)下端设置有沉淀机构,所述净水管(6)上设置有电磁阀(7),所述第一储水腔(2)上端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电磁阀(7)控制连接的液位传感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腔(2)下端呈收口状设置,所述沉淀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储水腔(2)收口段的最下端,所述净水管(6)连接在所述第一储水腔(2)收口段上沿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外机冷凝水回收处理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储水腔(2)收口段下端连通的沉淀管(9),所述沉淀管(9)远离所述第一储水腔(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沉淀罐(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昌鹏范浩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兴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