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46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部限定出至少一端敞开的腔室(11);排气管(20),排气管(20)被固定在腔室(11)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11)的敞开端,其另一端与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点燃单元(30),所述点燃单元(30)由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腔室(11)内且靠近敞开端,用于将排放至敞开端的黄磷尾气点燃;以及蒸汽管(40),蒸汽管(40)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20)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辅助气体源相连通,且所述辅助气体由蒸汽管(40)吹向所述排气管(20)。该燃烧器能有效清扫在排气管内堆积的结晶,避免影响燃烧器的正常工作,大大降低清扫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
本技术涉及工业设备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业燃烧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黄磷尾气燃烧产生结晶体无法清除,导致管道堵塞,人工清理费用高,而且不安全,不方便。这款燃烧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此种问题,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方案针对上文提高的问题和需求,提出一种燃烧器,由于采取了如下技术特征而能够实现上述技术目的,并带来其他多项技术效果。本技术提出一种燃烧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限定出至少一端敞开的腔室;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被固定在所述腔室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的敞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点燃单元,所述点燃单元由所述壳体的外部延伸至所述壳体内且靠近所述敞开端,用于将排放至敞开端的黄磷尾气点燃;以及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辅助气体源相连通,且所述辅助气体由蒸汽管吹向所述排气管。在该技术方案中,燃烧器在使用时,点燃单元先点燃明火,黄磷尾气沿着排气管道由黄磷尾气气体源处流动至敞开端处,点燃单元的明火将黄磷尾气进行点燃,随着黄磷尾气的燃烧会产生结晶,通过蒸汽管将辅助气体吹入排气管内,从而有效清扫在排气管内堆积的结晶,避免影响燃烧器的正常工作,大大降低清扫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外,根据本技术的燃烧器,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燃气室封板,所述燃气室封板配置在所述腔室内,并将所述腔室分隔形成前腔和后腔,且所述前腔和后腔通过排气管相连通。<br>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排气管包括多个,且多个排气管沿着腔室的中线轴线周向间隔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蒸汽管包括多个,所述蒸汽管沿着腔室(的后腔延伸方向布置,且其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侧,其另一端延伸至燃气室封板处,且与所述排气管(20)间隔设置;其中,所述蒸汽管与所述排气管一一对应。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燃气管,所述燃气管配置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后腔相连通,所述燃气管与所述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助燃风管,所述助燃风管一端连接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前腔相连通,其另一端与风机相连,用于将外部空气鼓入壳体的前腔内。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助燃风管内还可枢转地设置有风门,所述风门在完全关闭所述助燃风管的关闭位置和在完全敞开所述助燃风管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所述风门还包括第一风门执行器,所述第一风门执行器与所述风门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风门在完全关闭所述助燃风管的关闭位置和在完全敞开所述助燃风管的敞开位置之间转动。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位于前腔内的中心管,所述中心管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中心轴线上,且其一端与燃气室封板相对间隔设置,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敞开端;其中,所述点燃单元延伸至中心管内。在本技术的一个示例中,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位于所述壳体的前腔内,其一端与所燃气室封板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敞开端;其中,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且位于所述套管的周壁上设有连腰孔。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实施本技术的最优实施例进行更加详尽的描述,以便能容易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主视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左视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右视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燃烧器的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排气管与蒸汽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隐去部分壳体(后壳体))。附图标记列表:燃烧器100;壳体10;腔室11;燃烧器安装预埋管12;排气管20;点燃单元30;点火燃气管31;点火枪32;蒸汽管40;连接管41;密封板42;燃气室封板50;燃气管60;助燃风管70;枢转轴701;风门71;第一风门执行器72;转轴721;转把722;支架723;弧形槽7231;螺母724;中心管80;套管90;腰孔91;连接板110;火检组件120;观火孔130;第二风门执行器14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根据本技术的一种燃烧器100,如图1~图6所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限定出至少一端敞开的腔室11;壳体10的腔室11用于连接其他相关部件,使得整个燃烧器100结构紧凑;而设置敞开端是便于气体的点燃(下文所述的黄磷尾气);值得说明的是,壳体10可以由外径不同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经焊接而形成(例如本技术中前壳体外径大,后壳体外径小),其中,前壳体两端敞开,后壳体前端敞开,后端封闭,焊接形成后前壳体的前端形成敞开端;当然壳体也可以通过铸造一体成型。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被固定在所述腔室11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11的敞开端,其另一端与所述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这样黄磷尾气由于黄磷尾气气源的一端流向腔室11的敞开端;值得说明的是,为了防止黄磷尾气的倒流,在黄磷尾气气源处设置一加压泵,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限定出至少一端敞开的腔室(11);/n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被固定在所述腔室(11)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11)的敞开端,其另一端与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n点燃单元(30),所述点燃单元(30)由所述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所述腔室(11)内且靠近所述敞开端,用于将排放至敞开端的黄磷尾气点燃;以及/n蒸汽管(40),所述蒸汽管(40)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20)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辅助气体源相连通,且所述辅助气体由蒸汽管(40)吹向所述排气管(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限定出至少一端敞开的腔室(11);
排气管(20),所述排气管(20)被固定在所述腔室(11)内,其一端延伸至所述腔室(11)的敞开端,其另一端与黄磷尾气气体源相连通;
点燃单元(30),所述点燃单元(30)由所述壳体(10)的外部延伸至所述腔室(11)内且靠近所述敞开端,用于将排放至敞开端的黄磷尾气点燃;以及
蒸汽管(40),所述蒸汽管(40)的一端与所述排气管(20)相连通,其另一端与辅助气体源相连通,且所述辅助气体由蒸汽管(40)吹向所述排气管(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燃气室封板(50),所述燃气室封板(50)配置在所述腔室(11)内,并将所述腔室(11)分隔形成前腔和后腔,且所述前腔和后腔通过排气管(2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管(20)包括多个,且多个排气管(20)沿着腔室(11)的中线轴线周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汽管(40)包括多个,所述蒸汽管(40)沿着腔室(11)的后腔延伸方向布置,且其一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0)外侧,其另一端延伸至燃气室封板(50)处,且与所述排气管(20)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蒸汽管(40)与所述排气管(20)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燃气管(60),所述燃气管(60)配置在所述壳体(10)上,且与所述后腔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孙贺周维波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瑞宇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