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246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点烟器插头,所述壳体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摆杆,所述摆杆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一阻尼摆动机构连接,所述摆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摆杆的线缆电性连接,借由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点烟器插头接入的电能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充电的电能并由所述插头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可将小型电子设备直接插接于插头,无需外接线缆即可实现充电,不仅免除了线缆,而且可以固定住小型电子设备不会随处移动,同时,由于所述摆杆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摆动,使得小型电子设备的摆放方位可以调整,进而满足了多方向插接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载充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充电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车载充电器,此类充电器一般只提供充电插座,即利用线缆将充电插座与电子设备连接,才能进行充电,但是对于一些小型电子设备而言,例如蓝牙耳机、耳机充电盒或者智能手表等,如果使用线缆充电,则不仅连接过程比较麻烦,而且还存在线缆繁杂及无法固定在某个位置等缺陷,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亟需一种可直接插接小型电子设备的车载充电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直接插接小型电子设备,又能灵活调整插头朝向,同时无需线缆、便于使用的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包括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点烟器插头,所述壳体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摆杆,所述摆杆与所述壳体之间通过一阻尼摆动机构连接,所述摆杆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所述插头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摆杆的线缆电性连接,借由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点烟器插头接入的电能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充电的电能并由所述插头输出。优选地,所述阻尼摆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摆杆下端的第一万向球,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万向球座,所述第一万向球卡设于所述第一万向球座内。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万向球座包括有球帽,所述球帽固定于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球帽与所述通孔对齐,所述第一万向球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第一万向球承载于所述球帽上,所述通孔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扣片,所述扣片包覆于所述第一万向球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有至少一个线路板,所述线路板上设有线缆插座,所述线缆插座穿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优选地,所述摆杆的顶端设有第二万向球座,所述第二万向球座内设有第二万向球,所述插头位于所述第二万向球上。优选地,所述第二万向球上设有两个不同型号的插头。优选地,所述摆杆的顶端形成有两个固定盘,两个固定盘之间夹设有转盘,所述固定盘与所述转盘的中心处穿设有转轴,借由所述转轴令所述转盘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盘转动,所述插头位于所述转盘的侧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中,在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了摆杆,同时在摆杆上设置了可直接插接于电子设备的插头,使用时,可将蓝牙耳机、耳机充电盒或者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直接插接于插头,无需外接线缆即可实现充电,不仅免除了线缆,以及固定住小型电子设备不会随处移动,而且方便了用户使用,同时,由于所述摆杆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摆动,使得小型电子设备的摆放方位可以调整,进而满足了多方向插接需求,具有显著的进步,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适合在车载充电器产品中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载直插充电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车载直插充电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车载直插充电器的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车载直插充电器的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车载直插充电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点烟器插头2,所述壳体1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摆杆4,所述摆杆4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一阻尼摆动机构连接,所述摆杆4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5,所述插头5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摆杆4的线缆6电性连接,借由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点烟器插头2接入的电能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110充电的电能并由所述插头5输出。上述充电器中,在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了摆杆4,同时在摆杆4上设置了可直接插接于电子设备的插头5,使用时,可将蓝牙耳机、耳机充电盒或者智能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直接插接于插头5,无需外接线缆即可实现充电,不仅免除了线缆,而且可以固定住小型电子设备不会随处移动,方便了用户使用,同时,由于所述摆杆能够相对所述壳体摆动,使得小型电子设备的摆放方位可以调整,进而满足了多方向插接需求,具有显著的进步,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适合在车载充电器产品中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为了实现所述摆杆4万向摆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尼摆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摆杆4下端的第一万向球40,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万向球座10,所述第一万向球40卡设于所述第一万向球座10内。关于所述第一万向球座10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第一万向球座10包括有球帽100,所述球帽100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球帽100与所述通孔11对齐,所述第一万向球40穿过所述通孔11,且所述第一万向球40承载于所述球帽100上,所述通孔11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向上延伸的扣片101,所述扣片101包覆于所述第一万向球40的外侧。为了兼顾插接充电线缆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模块包括有至少一个线路板3,所述线路板3上设有线缆插座30,所述线缆插座30穿设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进一步地,所述线缆插座30包括USB插座、MiniUSB插座、MicroUSB插座、USBTypeC插座以及Lightning插座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二请参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摆杆4的顶端设有第二万向球座41,所述第二万向球座41内设有第二万向球42,所述插头5位于所述第二万向球42上。上述结构中,通过二级万向摆动,进一步扩大了所述插头5可朝向的区域,以便于用户插接电子设备110。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万向球42上设有两个不同型号的插头5。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插头5为MiniUSB插头、MicroUSB插头、USBTypeC插头、Lightning以及MicroUSB与Lightning二合一插头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侧部形成有向外凸出的托盘12。所述壳体1的两侧还可以设置表带支架122,其中,托盘12用于托住智能手表,表带支架122用于将智能手表的表带卡持于所述壳体1的侧部,基于托盘12与表带支架122的配合,有助于将智能手表卡设于本专利技术充电器上。实施例三请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摆杆4的顶端形成有两个固定盘43,两个固定盘43之间夹设有转盘44,所述固定盘43与所述转盘44的中心处穿设有转轴45,借由所述转轴45令所述转盘44能够相对所述固定盘43转动,所述插头5位于所述转盘44的侧部。上述所述摆杆4的具体结构和摆动方式,仅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即实际应用中任何一种能实现所述摆杆4摆动的技术方案,均是在本专利技术精神指导之下作出的等同替换,因此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点烟器插头(2),所述壳体(1)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摆杆(4),所述摆杆(4)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一阻尼摆动机构连接,所述摆杆(4)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5),所述插头(5)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摆杆(4)的线缆(6)电性连接,借由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点烟器插头(2)接入的电能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110)充电的电能并由所述插头(5)输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1),所述壳体(1)的底部设有点烟器插头(2),所述壳体(1)内设有充电模块,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摆杆(4),所述摆杆(4)与所述壳体(1)之间通过一阻尼摆动机构连接,所述摆杆(4)上设有至少一个插头(5),所述插头(5)与所述充电模块之间通过穿过所述摆杆(4)的线缆(6)电性连接,借由所述充电模块将所述点烟器插头(2)接入的电能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110)充电的电能并由所述插头(5)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摆动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摆杆(4)下端的第一万向球(40),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第一万向球座(10),所述第一万向球(40)卡设于所述第一万向球座(10)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调节式车载直插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1),所述第一万向球座(10)包括有球帽(100),所述球帽(100)固定于所述壳体(1)内,且所述球帽(100)与所述通孔(11)对齐,所述第一万向球(40)穿过所述通孔(11),且所述第一万向球(40)承载于所述球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永东
申请(专利权)人:新嘉数码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