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玉珍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817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安装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安装壳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侧板的一侧开有连接孔,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散热机构一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储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储液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电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散热机构一包括有散热壳一,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能够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提高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中国专利号CN110034355A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池的铝制散热基座,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四边顶部焊接有侧板,所述侧板顶壁中部放置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左右两侧均接触有限位组件,所述电池组外壁箍有抱箍,本专利技术通过侧板的通风口和防尘组件的配合,能够对壳体内腔进行散热的同时,减少尘埃进入壳体内腔,从而减轻尘埃吸附在电池组表面的情况,有利于电池组热量向外发散,防尘滤网的设置,在防尘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防溅作用,减少洗车时水液意外溅入壳体内腔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对电池组进行防溅保护。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不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导致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电池本体位于安装壳内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电池本体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环境相对较差,缺点,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包括安装壳,所述安装壳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所述安装壳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所述安装壳的一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一侧开有连接孔,所述安装壳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散热机构一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所述储液箱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所述储液箱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所述安装壳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所述散热机构一包括有散热壳一,所述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所述散热壳一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安装有马达一,所述马达一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所述安装壳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所述安装壳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所述安装壳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固定机构包括有螺丝杆,所述螺丝杆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所述螺丝杆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的内部开有转动槽,所述螺丝杆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转动连接有转动槽,所述挤压板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所述侧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所述侧板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所述散热机构二包括有散热壳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安装有马达二,所述马达二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所述散热壳二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所述储液箱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回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所述储液箱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所述输液泵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一端固定有滤管,所述输入管的一端与导液管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防护壳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具有电池充电散热结构,能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提高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一侧开有卡接槽,所述侧板的一侧焊接有卡接杆,且卡接杆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壳一的两侧均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开有固定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正面和背面均焊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开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顶部开有螺纹孔,所述螺丝杆螺纹在螺纹孔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壳的一侧开有螺纹槽,所述侧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的顶部固定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的外部螺纹连接有螺纹盖。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一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二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一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马达二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输液泵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电线与制冷板的输入端形成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一、输液泵、冷却管、回流管和制冷板,散热机构一内的马达一带动扇叶一,扇叶一转动能够对安装壳的内部和电池充电时进行散热,输液泵能够将储液箱内的冷却液通过输入管输入到冷却管的内部,冷却管内的冷却液能够吸收电池本体在充电时产生的热量,降低电池本体在充电时的温度,之后冷却管内的冷却液通过回流管和蛇形管回流到储液箱的内部,实现对冷却液的流动和循环利用,制冷板能够对储液箱内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却液流动时的对电池本体充电时的降温效果;(2)通过设置的散热机构二、散热板、散热片和蛇形管,散热机构二内的马达二带动扇叶二转动,扇叶二转动能够对散热板、散热片和蛇形管进行散热,散热片增加散热板的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对回流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采用蛇形管也能够增加散热的面积;(3)通过设置的固定机构,转动固定机构上的转动盘,转动盘带动螺丝杆螺纹在螺纹孔的内部,螺纹杆能够带动挤压板进行升降,挤压板下降时能够对电池本体起到挤压作用,提高电池本体位于安装壳内的稳定性;(4)通过设置的侧板,侧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壳的一侧,侧板的内部安装的一阶过滤网和二阶过滤网能对进入到安装壳内流通的空气进行过滤,避免大颗粒物进入到安装壳的内部,过滤棉能够对进入到安装壳的内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过滤,提高电池本体安装在安装壳内的环境。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侧板和安装壳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机壳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侧板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的储液箱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1,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2,所述安装壳1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3,所述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安装壳1的一侧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一侧开有连接孔6,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散热机构一2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10,所述储液箱3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11,所述储液箱3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12,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16,所述电池本体16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17,所述散热机构一2包括有散热壳一21,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22,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22安装有马达一24,所述马达一24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25,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26,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27,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29,所述冷却管29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28,所述冷却管29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0,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有螺丝杆31,所述螺丝杆31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32,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33,所述挤压板33的内部开有转动槽34,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35,所述转动板35转动连接有转动槽34,所述挤压板33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36,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37,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38,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39,所述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40,所述散热机构二12包括有散热壳二41,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42,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42安装有马达二43,所述马达二43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44,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45,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46,所述散热板46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47,所述散热片47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48,所述蛇形管48的一端与回流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49,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50,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52,所述防护壳5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液泵53,所述输液泵53的输入端套接有导液管54,所述导液管54的一端固定有滤管48,所述输入管28的一端与导液管54的输出端连通,所述防护壳52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二5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充电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1,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一2,所述安装壳1的底部焊接有储液箱3,所述储液箱3的顶部通过螺栓安装有控制器4,所述安装壳1的一侧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一侧开有连接孔6,所述安装壳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机构7,所述散热机构一2的内部安装有防护网一10,所述储液箱3的正面嵌入有液位计11,所述储液箱3的一侧通过螺栓安装有散热机构二12,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本体16,所述电池本体16的底部设置有隔离板17,所述散热机构一2包括有散热壳一21,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一22,所述散热壳一2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一22安装有马达一24,所述马达一24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一25,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一侧设置有若干缓冲板一26,所述安装壳1的内壁通过螺栓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一27,所述安装壳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冷却管29,所述冷却管29的一端连接有输入管28,所述冷却管29的另一端连接有回流管30,所述固定机构7包括有螺丝杆31,所述螺丝杆31的顶端焊接有转动盘32,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33,所述挤压板33的内部开有转动槽34,所述螺丝杆31的底端焊接有转动板35,所述转动板35转动连接有转动槽34,所述挤压板33的底部粘贴有缓冲垫36,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一阶过滤网37,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二阶过滤网38,所述侧板5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过滤棉39,所述侧板5的一侧设置有缓冲板二40,所述散热机构二12包括有散热壳二41,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固定架二42,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固定架二42安装有马达二43,所述马达二43的输出轴套接有扇叶二44,所述散热壳二41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网二45,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焊接有散热板46,所述散热板46的一侧焊接有若干散热片47,所述散热片47的内部安装有蛇形管48,所述蛇形管48的一端与回流管30的一端连通,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隔板49,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制冷板50,所述储液箱3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防护壳52,所述防护壳52的内部通过螺栓安装有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玉珍
申请(专利权)人:林玉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