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国港专利>正文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951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包括椎体柱、连接杆、支撑板、固定板、卡接杆、升降架、底座、挡板、把手、固定块、连接杆、凹槽和固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所加装的椎体柱,适用于一些土质稀松的土壤上,便于使折叠架放置的过程中更加的平稳,防止工人施工的过程中因其不牢固摔落,有效的保护了施工者的人身安全;且加装的升降架,可根据不同的施工建筑的高度通过卡接杆进行调整,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高度调整的灵活性强;且加装的连接杆和固定杆,方便收缩伸长,并且方便工人上到底座上,便于操作,同时本装置便于携带,避免传统的折叠架体积较大,人工搬运的麻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架,具体是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属于土木工程

技术介绍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土地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例如房屋、道路、铁路、管道、隧道、桥梁、运河、堤坝、港口、电站、飞机场、海洋平台、给水排水以及防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筑以外,为新建、改建或扩建各类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相关配套设施等所进行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和维护等各项技术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实体。传统的折叠架体积大,重量也重,这样在搬运和携带的过程中,非常的麻烦,并且在一些稀疏的土壤上面折叠架的放置往往会产生倾斜,这样施工者站在上面很容易出现人身安全,如果从折叠架上面摔落,轻则导致骨折身体的伤残,重则可能会导致瘫痪甚至人身的安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包括椎体柱、第一连接杆、支撑板、固定板、卡接杆、升降架、底座、挡板、把手、固定块、第二连接杆、凹槽和固定杆;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套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套接有所述椎体柱,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固接有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升降架,所述升降架的一端卡接有所述卡接杆,所述升降架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底座,所述底座的顶端套接有所述挡板,所述底座的表面套接有所述把手,所述底座的上下端面贯通开有所述凹槽,所述支撑板的上下端面套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固定块,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套接有所述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直径尺寸相同,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椎体柱,四个所述椎体柱的尺寸相同。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端套接有两个所述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尺寸相同,两个所述固定块的底端套接有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由若干个连接小杆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杆的若干个连接小杆从上至下的直径依次从小到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之间套接有四根所述固定杆,四根所述固定杆的直径相同,若干个连接小杆的内外壁的上下端面的表面均开有滑动槽。优选的,所述卡接杆的表面结构呈C字型,所述卡接杆的顶端的左端面卡接至所述升降架的一端,所述把手的表面结构呈C字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固定板的顶端的表面积,所述底座的顶端的表面积小于所述支撑板的顶端的表面积,所述底座的表面结构呈U字型结构,所述挡板的高度大于所述底座的高度,所述挡板的表面结构呈C字型结构。优选的,四根所述固定杆从上至下的长度顺序依次为从短至长,所述支撑板的上下端面贯通开有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的两个连接小杆内嵌至两个通孔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简单,所加装的椎体柱,适用于一些土质稀松的土壤上,便于使折叠架放置的过程中更加的平稳,防止工人施工的过程中因其不牢固摔落,有效的保护了施工者的人身安全;1、加装的升降架,可根据不同的施工建筑的高度通过卡接杆进行调整,且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高度调整的灵活性强;且加装的连接杆和固定杆,方便收缩伸长,并且方便工人上到底座上,便于操作,同时本装置便于携带,避免传统的折叠架体积较大,人工搬运的麻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左视图结构示意图。图中:1、椎体柱,2、第一连接杆,3、支撑板,4、固定板,5、卡接杆,6、升降架,7、底座,8、挡板,9、把手,10、固定块,11、第二连接杆,12、凹槽,13、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包括椎体柱1、第一连接杆2、支撑板3、固定板4、卡接杆5、升降架6、底座7、挡板8、把手9、固定块10、第二连接杆11、凹槽12和固定杆13;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套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套接有所述椎体柱1,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固接有所述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升降架6,所述升降架6的一端卡接有所述卡接杆5,所述升降架6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底座7,所述底座7的顶端套接有所述挡板8,所述底座7的表面套接有所述把手9,所述底座7的上下端面贯通开有所述凹槽12,所述支撑板3的上下端面套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固定块10,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套接有所述固定杆13。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直径尺寸相同,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椎体柱1,四个所述椎体柱1的尺寸相同;所述底座7的底端套接有两个所述固定块10,两个所述固定块10的尺寸相同,两个所述固定块10的底端套接有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由若干个连接小杆组成,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若干个连接小杆从上至下的直径依次从小到大,两根所述第二连接杆11之间套接有四根所述固定杆13,四根所述固定杆13的直径相同,若干个连接小杆的内外壁的上下端面的表面均开有滑动槽;所述卡接杆5的表面结构呈C字型,所述卡接杆5的顶端的左端面卡接至所述升降架6的一端,所述把手9的表面结构呈C字型结构;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的表面积大于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的表面积,所述底座7的顶端的表面积小于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的表面积,所述底座7的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椎体柱(1)、第一连接杆(2)、支撑板(3)、固定板(4)、卡接杆(5)、升降架(6)、底座(7)、挡板(8)、把手(9)、固定块(10)、第二连接杆(11)、凹槽(12)和固定杆(13);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套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套接有所述椎体柱(1),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固接有所述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升降架(6),所述升降架(6)的一端卡接有所述卡接杆(5),所述升降架(6)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底座(7),所述底座(7)的顶端套接有所述挡板(8),所述底座(7)的表面套接有所述把手(9),所述底座(7)的上下端面贯通开有所述凹槽(12),所述支撑板(3)的上下端面套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固定块(10),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套接有所述固定杆(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椎体柱(1)、第一连接杆(2)、支撑板(3)、固定板(4)、卡接杆(5)、升降架(6)、底座(7)、挡板(8)、把手(9)、固定块(10)、第二连接杆(11)、凹槽(12)和固定杆(13);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套接有所述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套接有所述椎体柱(1),所述支撑板(3)的顶端固接有所述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顶端安装有所述升降架(6),所述升降架(6)的一端卡接有所述卡接杆(5),所述升降架(6)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底座(7),所述底座(7)的顶端套接有所述挡板(8),所述底座(7)的表面套接有所述把手(9),所述底座(7)的上下端面贯通开有所述凹槽(12),所述支撑板(3)的上下端面套接有所述第二连接杆(11),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顶端套接有所述固定块(10),所述第二连接杆(11)的一端套接有所述固定杆(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直径尺寸相同,四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端套接有四个所述椎体柱(1),四个所述椎体柱(1)的尺寸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7)的底端套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港
申请(专利权)人:李国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