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7923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包括一号蓄水池,所述一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蓄水池,所述二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三号蓄水池,所述三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四号蓄水池,所述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的下端均设置有屋顶面板,所述一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泄空管,所述泄空管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所述泄空管的开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屋顶面板的上端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所述双层顶板防水结构包括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自粘防水卷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解决了建筑蓄水屋面漏水的问题,同时提升了阶梯式蓄水屋面建筑美观性,降低此类建筑造价成本,使用的效果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蓄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建筑外观及空间舒适性要求也在快速提升,屋顶称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在其设计也日趋丰富,如种稙屋面、蓄水屋面、阶梯式多层蓄水屋面等,此做法不仅美观还兼顾了隔热和保温的效果,而且成本低廉,是常用建筑立面美观效果中较好的解决方案;现有的屋顶蓄水系统多层蓄水屋面在施工工艺及材料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容易发生老化导致屋面漏水的情况,而经常漏水需要对其进行反复补漏却难以长久性的解决,从而造成成本的上升,不利于降低建筑的造价,使用的效果不够好,其次,每层水层面的蓄水、排水也让建筑立面的立管数量增加,严重影响了建筑的美观性,为此,经多次反复实践检验,我们提出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包括一号蓄水池,所述一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蓄水池,所述二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三号蓄水池,所述三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四号蓄水池,所述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的下端均设置有屋顶面板,所述一号蓄水池的一侧设置有泄空管,所述泄空管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所述泄空管的开口处设置有阀门,所述屋顶面板的上端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所述双层顶板防水结构包括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自粘防水卷材,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优选的,所述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设于屋顶面板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设于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自粘防水卷材设于一号蓄水池的上端外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于双层顶板防水结构的结构布设。优选的,所述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与一号蓄水池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与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相匹配,所述自粘防水卷材与一号蓄水池的上端相匹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于防水卷材的连接吻合。优选的,所述屋顶面板与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之间均为活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于蓄水池的安装和调整。优选的,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从下到上依次呈阶梯型布设,所述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除了大小略有差异,其余部件均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于蓄水池结构的统一性。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上端设置有泡沫混凝土,所述泡沫混凝土的上端设置有找坡层与找平层,所述一号蓄水池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隔离层,所述自粘防水卷材的上端设置有砂浆保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利于蓄水系统各个结构的有序布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通过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自粘防水卷材将相应蓄水池内的水进行防漏措施,即从蓄水池内部进行防水,而自粘防水卷材下端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相应的从蓄水池的外端完成对蓄水池的包裹,从而进一步加强防水效果,由自粘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所形成双层顶板结构布设的防水从而有效加强了整个蓄水系统整体的防水效果,防水的效果较好,通过阶梯状布设的一号蓄水池、二号蓄水池、三号蓄水池和四号蓄水池从而将屋顶上的蓄水池形成状若梯田的效果,屋面蓄水所采用的是山体天然水源,一年四季,涓涓细流,只需在最高层屋面的进水管均匀设置进水管,根据屋面的分层设置,当最高层屋面蓄满水,在溢流至下层屋面,直至最低层屋面,考虑屋面蓄水的泄空排放及清扫屋面的情况,每层屋面均设置泄空管,平时关闭泄空管的阀门蓄水,检修时打开阀门泄空清洗,清洗时,与蓄水时的顺序相同,先清洗最高层屋面,屋面除了满足梯田的效果外,屋面还设置了溢流设施,以满足雨水时,快速排放多余屋面雨水至室外雨水沟或雨水管道,从而使得蓄水系统的整体美观性大大加强,各屋面水面错落有致,微风徐来,清波荡漾,远观状如梯田一般,衔接应景,与自然混为一体,极为美观,使用的效果较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的一号蓄水池的局部侧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的双层顶板防水结构的局部侧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的局部结构侧剖视图。图中:1、一号蓄水池;2、二号蓄水池;3、三号蓄水池;4、四号蓄水池;5、屋顶面板;6、泄空管;7、泄水口;8、阀门;9、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1、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2、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3、自粘防水卷材;10、保温层;11、泡沫混凝土;12、找坡层与找平层;13、隔离层;14、砂浆保护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包括一号蓄水池1,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蓄水池2,二号蓄水池2的一侧设置有三号蓄水池3,三号蓄水池3的一侧设置有四号蓄水池4,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的下端均设置有屋顶面板5,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泄空管6,泄空管6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7,泄空管6的开口处设置有阀门8,屋顶面板5的上端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包括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和自粘防水卷材93,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10。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设于屋顶面板5的上端外表面,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设于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的上端外表面,自粘防水卷材93设于一号蓄水池1的上端外表面,有利于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的各个结构之间的有序布设。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与一号蓄水池1的外表面相匹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与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相匹配,自粘防水卷材93与一号蓄水池1的上端相匹配,有利于防水卷材的连接吻合效果。屋顶面板5与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有利于蓄水池的安装和调整效果。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从下到上依次呈阶梯型布设,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除了大小略有差异,其余部件均相同,有利于蓄水池结构的统一性。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10,保温层10的上端设置有泡沫混凝土11,泡沫混凝土11的上端设置有找坡层与找平层12,一号蓄水池1的下端外表面设置有隔离层13,自粘防水卷材93的上端设置有砂浆保护层14,有利于蓄水系统各个结构的有序布设。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包括一号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蓄水池(2),所述二号蓄水池(2)的一侧设置有三号蓄水池(3),所述三号蓄水池(3)的一侧设置有四号蓄水池(4),所述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的下端均设置有屋顶面板(5),所述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泄空管(6),所述泄空管(6)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7),所述泄空管(6)的开口处设置有阀门(8),所述屋顶面板(5)的上端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所述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包括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和自粘防水卷材(93),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包括一号蓄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二号蓄水池(2),所述二号蓄水池(2)的一侧设置有三号蓄水池(3),所述三号蓄水池(3)的一侧设置有四号蓄水池(4),所述一号蓄水池(1)、二号蓄水池(2)、三号蓄水池(3)和四号蓄水池(4)的下端均设置有屋顶面板(5),所述一号蓄水池(1)的一侧设置有泄空管(6),所述泄空管(6)的一侧设置有泄水口(7),所述泄空管(6)的开口处设置有阀门(8),所述屋顶面板(5)的上端设置有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所述双层顶板防水结构(9)包括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和自粘防水卷材(93),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的上端设置有保温层(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设于屋顶面板(5)的上端外表面,所述改性沥青防水卷材(92)设于双面自粘型防水卷材(91)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自粘防水卷材(93)设于一号蓄水池(1)的上端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阶梯式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小光褚云生杨阳张文黄建立李振邦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