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834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桩自平衡承载力实验后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用来恢复荷载箱处工程桩的设计要求,属于土木工程领域。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所述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包括上钢筋、下钢筋和连接件;上钢筋的顶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上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其底部为自由端;下钢筋底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其顶部为自由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使工程桩用自平衡荷载箱处断开的上下段钢筋笼联通形成刚性连接,使基桩竖向承载力更好地进行连续传递;2、在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完成后,通过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可提高工程桩的抗拔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桩自平衡承载力实验后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用来恢复荷载箱处工程桩的设计要求,属于土木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现行自平衡荷载箱工作时,是将荷载箱埋设在灌注桩桩底或经过计算的桩身位置,作为工程桩的一部分,与荷载箱联接的钢筋笼是断开的,桩的传力是通过荷载箱进行的,然而,现行荷载箱缸体与活塞在垂直方向受拔时是没有约束的,因此,荷载箱缺乏抗拔功能;荷载箱上下两端的钢筋笼是断开的,严重影响了上部荷载箱有效向下传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桩身截面强度,达到桩身的抗拔力,并进一步保证桩基桩身强度及完整性的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所述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包括上钢筋、下钢筋和连接件;上钢筋的顶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上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其底部为自由端;下钢筋底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其顶部为自由端。优选的,上钢筋与下钢筋并排设置,其轴向均与荷载箱的轴向一致。优选的,上钢筋的底部靠近荷载箱下底板;下钢筋的顶部靠近荷载箱上面板。进一步的,还包括套筒,上钢筋、下钢筋均被限定在套筒内,套筒的顶部与荷载箱上面板连接固定。优选的,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为多个,均匀布设于荷载箱圆周方向。当荷载箱施力试验完成后,上面板与下底板逆向运动分开,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于与上面板安装的上钢筋不被握裹部分向上移动,与下底板安装的下钢筋不被握裹部分向下移动,上钢筋、套筒随上面板向上走,下钢筋随下底板向下走,且垂直于砼的裂隙处。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通过注浆进行握裹刚性连接,以达到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恢复荷载箱处工程桩的设计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紧密地将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与上下钢筋笼握裹在一起,使工程桩用自平衡荷载箱处断开的上下段钢筋笼联通形成刚性连接,使基桩竖向承载力更好地进行连续传递;2、在基桩自平衡静载试验完成后,通过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可提高工程桩的抗拔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应用到荷载箱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在缸外注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钢筋;2-下钢筋;3-套筒;4-连接件;5-上面板;6-下底板;7-下钢筋笼;8-上钢筋笼;9-千斤顶;10-浆液。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方位词“顶部”、“底部”“左”、“右”等均是依照附图所示进行描述,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固定等的实现方式可以是焊接、螺接、通过连接件连接等,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做符合本实施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由上钢筋1、下钢筋2、套筒3、连接件4组成;如图1所示,上钢筋1、下钢筋2左右并排设置在套筒3内,连接件4分别安装固定在上钢筋1的顶部及下钢筋2的底部;荷载箱由上面板5、下底板6、下钢筋笼7、上钢筋笼8、千斤顶9组成。如图1所示,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是将上钢筋1与连接件4安装固定,下钢筋2与连接件4安装固定,安装好的上下钢筋放入套筒3内,上钢筋连接件固定于上面板5之下,下钢筋连接件固定于下底板6之上。如图2-3所示,沿荷载箱圆周方向布设多组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上钢筋1安装在荷载箱上面板5的下表面,靠近下底板6而不与之连接,下钢筋2安装在荷载箱下底板6的上表面,靠近上面板5而不与之连接,左右并排安装上下钢筋置于套筒3内,当荷载箱施力试验完成后,上面板5与下底板6逆向运动分开,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与上面板5安装的上钢筋1不被握裹部分向上移动,与下底板6安装的下钢筋2不被握裹部分向下移动。荷载箱施力试验完成后,上钢筋1、套筒3随上面板5向上走,下钢筋2随下底板6向下走,且垂直于砼的裂隙处。如图3所示,当荷载箱施力试验完成后,进行缸外注浆,将上钢筋1、下钢筋2、套筒3、连接件4、上面板5、下底板6、千斤顶9由浆液10把间隙握裹,同时连接于上钢筋笼8、下钢筋笼7而裸露垂直于裂隙处的钢筋及套筒也将被水泥握裹在一起,使荷载箱处断开的上下段钢筋笼联通形成刚性连接,使基桩竖向承载力通过钢筋笼进行不间断传递。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上钢筋与下钢筋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施工要求进行设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引申、变形等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包括上钢筋、下钢筋和连接件;上钢筋的顶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上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其底部为自由端;下钢筋底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其顶部为自由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包括上钢筋、下钢筋和连接件;上钢筋的顶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上面板的下表面固定,其底部为自由端;下钢筋底部安装固定连接件,连接件与荷载箱下底板的上表面固定,其顶部为自由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桩自平衡荷载箱上下钢筋笼刚性连接件,其特征在于:上钢筋与下钢筋并排设置,其轴向均与荷载箱的轴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勇陈丙水舒晓朱江华李丹易春昌吴海安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诚规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江西联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