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382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包括支撑架、转动支撑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辊、转动支撑在支撑架上的从动辊,依次缠绕在主动辊、从动辊上的运输带,所述运输带上设置有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提升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传送带代替高压混凝土泵,相对高压泵更加节省能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
技术介绍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将混凝土原料填入混凝土搅拌机内后,从混凝土搅拌机的底部出料,此时混凝土位于低点,现有技术中,通过压力较高的混凝土泵将混凝土传送至混凝土运输车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高压的混凝土泵噪音较大、成本较高且消耗较多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通过传送带代替高压混凝土泵,相对高压泵更加节省能量。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泥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包括支撑架、转动支撑在支撑架上的主动辊、转动支撑在支撑架上的从动辊,依次缠绕在主动辊、从动辊上的运输带,所述运输带上设置有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提升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升箱能够降低水分从传送带上流出,将混凝土从传送带的起点填入提升箱内,传输带带动提升箱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传送带的最高点并倒入运输车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动辊与从动辊结构相同,所述主动辊包括中部轴以及垂直固定连接在中部轴上的支撑板,所述运输带依次缠绕在主动轴以及从动轴的支撑板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动辊以及从动辊设置成中部轴和支撑板,能够让提升箱位于传送带的内部并为提升箱提供运动的空间,不易产生干涉。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提升传送带的最低点处设置有存放箱,存放箱内设置有用于将混凝土传送至提升箱内的上料传送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料传送带将混凝土从存放箱中提升至提升箱内。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支撑架包括底板以及垂直固定在底板上分别用于支撑主动辊以及从动辊的高支撑柱以及低支撑柱。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底板高度的调节螺母。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提升箱能够降低水分从传送带上流出,将混凝土从传送带的起点填入提升箱内,传输带带动提升箱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传送带的最高点并倒入运输车内。2.将混凝土放置在存放箱内,通过上料传送带的运动,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箱内,通过提升箱的传送,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传送带的终点端,混凝土运输车开设在提升传送带的终点端用来承接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运输。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中的主动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存放箱;2、上料传送带;20、传送槽;3、提升传送带;30、主动辊;300、中部轴;301、支撑板;31、从动辊;32、运输带;33、提升箱;4、支撑架;40、底板;41、高支撑柱;42、低支撑柱;43、调节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包括用于存放混凝土的存放箱1,存放箱1内设置有上料传送带2,将存放箱1内的混凝土传送出来,存放箱1一侧设置有提升传送带3,提升传送带3终点端位于高点,用于将物料传送至高处,提升传送带3的另一端位于上料传送带2的终点端,将混凝土放置在存放箱1内,通过上料传送带2将混凝土传送至提升传送带3的起始端,将混凝土运输车放置在提升传送带3的终点端,通过提升传送带3将混凝土传送至混凝土运输车上。由于混凝土为粘稠状,倾斜的传送带进行传送时,液体将会滑落而砂石等固体将会被传送至运输车内,导致运输车内接收到的混凝土干湿比例不准确,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继续参照图1,提升传送带3包括主动辊30、从动辊31以及运输带32,运输带32上开设有盛状槽(图中未标出),盛状槽内固定连接有提升箱33,上料传送带2将混凝土传送至提升箱33内,能够有效的保存混凝土内的水分。在另一实施例中提升箱33固定在运输带32的上表面。上料传送带2除终点端外均位于存放箱1内,上料传送带2上传物料时,由于上升高度较小,将上料传送带2的传送速度增大,能够让上料传送带2传送混凝土时流失的水分较小。为了进一步减小上料传送带2传送混凝土流失的水分,在上料传送带2上开设传送槽20。继续参照图1,提升传送带3的主动辊30以及从动辊31均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支撑架4包括底板40、垂直固定在底板40上的两根高支撑柱41以及垂直固定在底板40上的两根低支撑柱42,高支撑柱41支撑提升传送带3的主动辊30,低支撑柱42用于支撑提升传送带3的从动辊31,从动辊31位于提升传送带3的起始端,主动辊30位于提升传送带3的终点端。底板40的底部设置有四个用于调节底板40的高度的调节螺母43,四个调节螺母43分别位于底板40的四个顶点。参照图2,主动辊30以及从动辊31结构相同,包括中部轴300以及固定连接在中部轴300两端的圆形支撑板301,圆形支撑板301垂直于中部轴300,中部轴300穿出圆形支撑板301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主动辊30的中部轴300转动支撑在高支撑柱41上,从动辊31的中部轴300转动支撑在低支撑柱42上。由于提升箱33绕主动辊30以及从动辊31运动的时候会产生干涉,通过支撑板301将运输带32撑起,为提升箱33的运动提供运动空间。具体实施过程,将混凝土放置在存放箱1内,通过上料传送带2的运动,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箱33内,通过提升箱33的传送,将混凝土运送至提升传送带3的终点端,混凝土运输车开设在提升传送带3的终点段,承接混凝土,实现混凝土的运输。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4)、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的主动辊(30)、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的从动辊(31),依次缠绕在主动辊(30)、从动辊(31)上的运输带(32),所述运输带(32)上设置有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提升箱(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4)、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的主动辊(30)、转动支撑在支撑架(4)上的从动辊(31),依次缠绕在主动辊(30)、从动辊(31)上的运输带(32),所述运输带(32)上设置有用于盛放混凝土的提升箱(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生产用传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辊(30)与从动辊(31)结构相同,所述主动辊(30)包括中部轴(300)以及垂直固定连接在中部轴(300)上的支撑板(301),所述运输带(32)依次缠绕在主动轴以及从动轴的支撑板(301)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盛腾泵车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