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丹萍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89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解决了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车辆行驶时联动实现油液的混合,以实现提高检测精度的目的;在固定时牢固性较差,容易出现松动现象的问题。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焊接有一个套座,且套座内安装有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弯杆、检测头和矩形板A,所述弯杆共设有两根,且两根弯杆对称焊接在连接座的底端面。因两块受力块内侧均与拨动块接触,且两块受力块内侧均为倾斜状结构,从而当受力块跟随弯杆向下移动时因与拨动块的接触可实现两根弯杆的反向展开,进而实现了矩形板B对油液的辅助混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传感器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
技术介绍
在机动车中传感器有多种,例如水位传感器,闭锁传感器,以及油温传感器等等。如申请号:CN201810240028.0,用于车辆(1)的温度传感器(10),其被实施用于获取车辆(1)的内部空间温度且可布置在车辆(1)中。在此作如下设置,即,温度传感器(10)至少包括如下单元:-至少一个处理单元(30),其用于通过评估温度传感器(10)的获取原始数据确定至少一个温度值(T),至少一个模块化接口单元(20),其用于与车辆(1)的控制器(110)的数据交换,从而使得至少一个温度值(T)可经由接口单元(20)被提供用于控制器(110)。类似于上述申请的传感器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对油温进行检测时,因油箱内各个位置的油温均不相同,从而导致了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检测精度,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车辆行驶时联动实现油液的混合,以实现提高检测精度的目的;再者是,现有传感器在固定时牢固性较差,容易出现松动现象。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以解决现有一个是,现有装置在对油温进行检测时,因油箱内各个位置的油温均不相同,从而导致了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影响了检测精度,而不能够通过结构上的改进在车辆行驶时联动实现油液的混合,以实现提高检测精度的目的;再者是,现有传感器在固定时牢固性较差,容易出现松动现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包括座体;所述座体上焊接有一个套座,且套座内安装有检测结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弯杆、检测头和矩形板A,所述弯杆共设有两根,且两根弯杆对称焊接在连接座的底端面,并且两根弯杆均为L形杆状结构;每根弯杆上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头,且每根弯杆上均焊接有一个矩形板A,并且两个矩形板A共同组成了液体混合结构;所述套座包括拨动块,所述拨动块焊接在套座内,且拨动块为圆柱块状结构;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受力块,所述受力块共设有两块,且两块受力块对称对称焊接在两根弯杆上;两块所述受力块内侧均与拨动块接触,且两块受力块内侧均为倾斜状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座体包括固定座和固定孔,所述座体为矩形块状结构,且座体左端面和右端面均焊接有一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且两个固定座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座底端面与座体的底端面不平齐,且固定座底端面与座体底端面的间距为0.5cm。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滑动座、滑动杆、漂浮板和凹槽,所述滑动座焊接在套座内,且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一根滑动杆,并且滑动杆与座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杆头端固定连接有一个漂浮板,且漂浮板内内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凹槽,并且矩形阵列状开设的凹槽共同组成了漂浮板的浮力增强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连接座和弹性件B,所述连接座焊接在滑动杆的尾端,且连接座为矩形块状结构;所述弹性件B套接在滑动杆上,且弹性件B的头端与滑动座底端面接触;所述弹性件B尾端与连接座的顶端面接触,且弹性件B组成了滑动杆和连接座的弹性复位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通孔,每块所述矩形板A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为锥形孔状结构,并且矩形阵列状开设的通孔共同组成了油液的辅助混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还包括矩形板B,每块所述矩形板A上均呈矩形阵列状焊接有两组辅助板,且每组辅助板均由六块矩形板B组成,矩形阵列状焊接的矩形板B共同组成了油液的第二辅助混合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套座包括有弹性件A,所述套座内对称粘附有两个弹性件A,且两个弹性件A分别与两根弯杆接触,并且两个弹性件A共同组成了两根弯杆的弹性复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套座和检测结构的配合设置,在车辆行驶时因液面晃动可实现油液,那么滑动的油液可辅助本装置实现油液的进一步混合,已实现检测精度的提升,具体如下:第一,弹性件B尾端与连接座的顶端面接触,且弹性件B组成了滑动杆和连接座的弹性复位结构,从而当漂浮板的向上牵引力减弱后可通过弹性件B实现连接座的复位;第二,因因每根弯杆上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头,且每根弯杆上均焊接有一个矩形板A,并且两个矩形板A共同组成了液体混合结构,从而当弯杆跟随连接座上下移动时矩形板A可实现油液的混合,进而实现了油液的温度平均;第三,因每块矩形板A上均呈矩形阵列状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为锥形孔状结构,并且矩形阵列状开设的通孔共同组成了油液的辅助混合结构,从而当矩形板A上下移动时通孔处呈射流状,且射流状的油液可对其他油液实现辅助混合;第四,因套座内对称粘附有两个弹性件A,且两个弹性件A分别与两根弯杆接触,并且两个弹性件A共同组成了两根弯杆的弹性复位结构,从而在弯杆向外伸展力消失后通过弹性件A可实现弯杆的复位;第五,因两块受力块内侧均与拨动块接触,且两块受力块内侧均为倾斜状结构,从而当受力块跟随弯杆向下移动时因与拨动块的接触可实现两根弯杆的反向展开,进而实现了矩形板B对油液的辅助混合。因座体和固定孔的设置,因两个固定座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且两个固定座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孔;固定座底端面与座体的底端面不平齐,且固定座底端面与座体底端面的间距为0.5cm,从而在固定座的弹力作用下可实现固定孔处紧固螺栓的弹性防松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套座剖开后的轴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检测结构局部零件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图7的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座体;101、固定座;102、固定孔;2、套座;201、弹性件A;202、拨动块;3、检测结构;301、滑动座;302、滑动杆;303、漂浮板;304、凹槽;305、连接座;306、弹性件B;307、弯杆;308、检测头;309、矩形板A;310、通孔;311、矩形板B;312、受力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包括座体1;座体1上焊接有一个套座2,且套座2内安装有检测结构3;参考如图2,检测结构3包括弯杆307、检测头308和矩形板A309,弯杆307共设有两根,且两根弯杆307对称焊接在连接座305的底端面,并且两根弯杆307均为L形杆状结构;每根弯杆307上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头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上焊接有一个套座(2),且套座(2)内安装有检测结构(3);所述检测结构(3)包括弯杆(307)、检测头(308)和矩形板A(309),所述弯杆(307)共设有两根,且两根弯杆(307)对称焊接在连接座(305)的底端面,并且两根弯杆(307)均为L形杆状结构;每根弯杆(307)上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头(308),且每根弯杆(307)上均焊接有一个矩形板A(309),并且两个矩形板A(309)共同组成了液体混合结构;所述套座(2)包括拨动块(202),所述拨动块(202)焊接在套座(2)内,且拨动块(202)为圆柱块状结构;所述检测结构(3)还包括受力块(312),所述受力块(312)共设有两块,且两块受力块(312)对称对称焊接在两根弯杆(307)上;两块所述受力块(312)内侧均与拨动块(202)接触,且两块受力块(312)内侧均为倾斜状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所述座体(1)上焊接有一个套座(2),且套座(2)内安装有检测结构(3);所述检测结构(3)包括弯杆(307)、检测头(308)和矩形板A(309),所述弯杆(307)共设有两根,且两根弯杆(307)对称焊接在连接座(305)的底端面,并且两根弯杆(307)均为L形杆状结构;每根弯杆(307)上均安装有一个检测头(308),且每根弯杆(307)上均焊接有一个矩形板A(309),并且两个矩形板A(309)共同组成了液体混合结构;所述套座(2)包括拨动块(202),所述拨动块(202)焊接在套座(2)内,且拨动块(202)为圆柱块状结构;所述检测结构(3)还包括受力块(312),所述受力块(312)共设有两块,且两块受力块(312)对称对称焊接在两根弯杆(307)上;两块所述受力块(312)内侧均与拨动块(202)接触,且两块受力块(312)内侧均为倾斜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包括固定座(101)和固定孔(102),所述座体(1)为矩形块状结构,且座体(1)左端面和右端面均焊接有一个固定座(101);两个固定座(101)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且两个固定座(101)上均开设有一个固定孔(102);所述固定座(101)底端面与座体(1)的底端面不平齐,且固定座(101)底端面与座体(1)底端面的间距为0.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机动车的传感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3)包括滑动座(301)、滑动杆(302)、漂浮板(303)和凹槽(304),所述滑动座(301)焊接在套座(2)内,且滑动座(301)上滑动连接有一根滑动杆(302),并且滑动杆(302)与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丹萍
申请(专利权)人:胡丹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