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666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柜体的内部可拆卸设置分隔板,分隔板将柜体内腔完全隔断为前腔和后腔,分隔板在前腔的一侧可拆卸设置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电线相接;分隔板在后腔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全装置,安全装置与驱动单元通过电线相接;前腔和后腔的底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第一进风口的位置与控制单元相对应,第二进风口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前腔和后腔的顶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的位置与驱动单元相对应,第二出风口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均固设风扇。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提高元器件工作寿命,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本技术涉及工业机器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控制柜。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作业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工业的生产需求,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作业导致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但企业的生产效率却不能与成本一样呈上升趋势,甚至可能企业被生产成本拖累而呈下降趋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使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劳动强度大的重复性、单一性劳动成了企业提升生产效率的选择,工业机器人的准确性和持续性能够让企业突破生产天花板,产生质的飞跃。完整的工业机器人由三部分组成:控制柜、机器人本体以及用于前两者连接的通讯装置。传统的控制柜存在如下问题:1、因为所有的控制元器件均安装在控制柜中,所以在机器人本体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很容易造成控制元器件损坏,导致生产中断,影响生产;2、由于所有的控制元器件均安装在控制柜中,使得控制柜内部连接方式较为复杂,一旦有部分元器件损坏或者到使用寿命,因其内部连接线路极其复杂,且柜体空间狭小操作不便,导致维修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机器人控制柜,使用本技术后,不仅能够及时散热,提高元器件工作寿命,也能更方便进行维修,最大程度保证企业生产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的内部可拆卸设置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柜体内腔完全隔断为前腔和后腔,所述分隔板在前腔的一侧可拆卸设置至少一个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通过电线相接;分隔板在后腔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与驱动单元通过电线相接;前腔和后腔的底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位置与控制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前腔和后腔的顶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与驱动单元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均固设风扇。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的面积完全覆盖所有控制单元,第二进风口的面积完全覆盖所有安全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安全装置包括通过电线相连接的制动单元和电源。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单元可拆卸安装在分隔板的的上半部,所述电源可拆卸设置在分隔板的下半部。进一步地,所述制动单元为熔断器或断路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可拆卸设置在分隔板的上半部,所述控制单元可拆卸设置在分隔板的下半部。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在前腔的一侧还固设与驱动单元相接的通信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由于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均与元器件位置相对应,使得热量能够更好、更快地排出;而通过将所有元器件集成安装在分隔板上,一旦需要更换零部件,只需要将分隔板整体拆出,这样操作空间就大了,方便更换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同时本技术也呈模块化,方便生产商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个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柜体与分隔板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其中:1、柜体;101、第一出风口;102、第二出风口;103、第一进风口;104、第二进风口;105、前腔;106、后腔;2、驱动单元;3、分隔板;4、控制单元;5、通信接口;6、前门;7、按钮;8、电源;9、制动单元;10、后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体1的前侧铰接前门6,前门6上设置按钮7;柜体1的后侧铰接后门10,柜体1的内部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分隔板3,分隔板3将柜体1内腔完全隔断为前腔105和后腔106,本实施例是适用于四轴机器人,所以分隔板3在前腔10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设置四个驱动单元2和一个控制单元4,驱动单元2和控制单元4之间通过电线相接,驱动单元2可拆卸设置在分隔板3的上半部,控制单元4可拆卸设置在分隔板3的下半部;分隔板3在后腔106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四个制动单元9(可以是熔断器或断路器)和一个电源8,制动单元9通过螺丝安装在分隔板3的的上半部,且制动单元9与与驱动单元2通过电线相接,电源8通过螺丝安装在分隔板3的下半部,制动单元9和电源8之间通过电线相接;前腔105和后腔106的底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既可以相互独立地开设,也可以连通设置),第一进风口103的位置与控制单元4相对应,第二进风口104的位置与制动单元9相对应,第一进风口103的面积如果能完全覆盖所有控制单元4的话效果更佳,同样第二进风口104的面积完全覆盖所有制动单元9的话效果更佳;前腔105和后腔106的顶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与驱动单元2相对应,第二出风口102的位置与制动单元9相对应,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上均固设风扇;分隔板3在前腔105的一侧还固设与驱动单元2相接的通信接口5。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由于第一进风口103、第二进风口104、第一出风口101、第二出风口102均与元器件位置相对应,前腔105中散热的风直接从第一进风口103进入经过控制单元4、驱动单元2并垂直从第一出风口101被排风扇排出,同样后腔106中散热的风直接从第二进风口104进入经过电源8、制动单元9并垂直从第二出风口102被排风扇排出,风道相对传统结构更短,散热更为直接,使得热量能够更好、更快地排出;而通过将所有元器件集成安装在分隔板3上,一旦需要更换零部件,只需要将分隔板3整体拆出,这样操作空间就大了,方便更换维修,提高维修效率;同时本技术也呈模块化,方便生产商提高生产效率。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柜体(1)内腔完全隔断为前腔(105)和后腔(10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在前腔(105)的一侧可拆卸设置至少一个驱动单元(2)和控制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2)和控制单元(4)通过电线相接;分隔板(3)在后腔(106)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与驱动单元(2)通过电线相接;前腔(105)和后腔(106)的底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所述第一进风口(103)的位置与控制单元(4)相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104)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前腔(105)和后腔(106)的顶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所述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与驱动单元(2)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02)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上均固设风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的内部可拆卸设置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将柜体(1)内腔完全隔断为前腔(105)和后腔(106),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在前腔(105)的一侧可拆卸设置至少一个驱动单元(2)和控制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2)和控制单元(4)通过电线相接;分隔板(3)在后腔(106)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安全装置,所述安全装置与驱动单元(2)通过电线相接;前腔(105)和后腔(106)的底壁分别开设有第一进风口(103)和第二进风口(104),所述第一进风口(103)的位置与控制单元(4)相对应,所述第二进风口(104)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前腔(105)和后腔(106)的顶壁分别开设有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所述第一出风口(101)的位置与驱动单元(2)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102)的位置与安全装置相对应,第一出风口(101)和第二出风口(102)上均固设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控制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03)的面积完全覆盖所有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飞李鹏飞罗华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乾知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