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6496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垂直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调垂盘、调垂架;底座用于固定在桩孔孔口处,底座呈矩形,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桩孔对应的避让孔;调垂盘放置在底座上,调垂盘呈“井”字形,包括用于供双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调节框和固定在第一调节框各侧边的定位框,第一调节框上设置有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一调节螺栓,定位框上设置有调节调垂盘平整度的第二调节螺栓;第一调节框与避让孔对应设置;调垂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支腿和固定在支腿上部的调节架,调节架上包括与第一调节框上下对应的第二调节框,第二调节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三调节螺栓;保证了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调节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地下结构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技术、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建筑工程均在向高深方向发展,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相比传统的敞开的顺作法具有减少基坑变形、节省支撑费用、缩短施工期等优点,是一种节能、环保的绿色施工技术,致使逆作施工技术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应用。逆作法施工包括“一桩一柱”和“一桩两柱”,“一桩一柱”和“一桩两柱”作为主要支撑已完成主体结构和施工载荷的作用,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钢管柱一般外包混凝土作为地下室永久结构受力立柱,因此钢管柱的定位和垂直度必须严格控制精度,以便满足设计要求。钢管柱垂直度偏大会在承载时会增加柱的附加弯矩,并且给立柱外包混凝土施工带来困难。而“一桩两柱”施工时需要双柱同步下放、调垂,导致“一桩两柱”垂直度控制更加困难,施工难度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桩两柱”施工时钢管柱垂直度调节困难、施工难度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用于固定在桩孔孔口处,底座呈矩形,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桩孔对应的避让孔;调垂盘:放置在底座上,调垂盘呈“井”字形,包括用于供双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调节框和固定在第一调节框各侧边的定位框,第一调节框上设置有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一调节螺栓,定位框上设置有调节调垂盘平整度的第二调节螺栓;第一调节框与避让孔对应设置;调垂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支腿和固定在支腿上部的调节架,调节架上包括与第一调节框上下对应的第二调节框,第二调节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三调节螺栓。本专利技术中的“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调垂盘,固定在底座上的调垂架,具体的,调垂盘包括第一调节框和定位框,第一调节框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栓能够对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初步调节;调垂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的支腿和固定在支腿上部的调节架,调节架包括与第一调节框上下对应的第二调节框,第二调节框上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栓,第三调节螺栓用于对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二次调节,本专利技术的调节装置的结构设置能够对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两次调节,保证了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调节精度。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节框与第二调节框均为矩形框,第一调节框设置有六个第一调节螺栓,第二调节框设置有六个第三调节螺栓。有益效果:第一调节框与第二调节框设置成矩形,方便实现第一调节螺栓与第三调节螺栓的设置。所述调节架与支腿之间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肋。有益效果:保证调垂架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所述调节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爬梯。有益效果:方便施工工人在调节架与底座之间的上下,以方便对调节架的第二调节框的第三调节螺栓进行调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的使用方法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的使用方法,包括:该方法是在“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的基础上使用的;步骤一:桩基成孔,采用旋挖机进行成孔,以形成上大下小变直径桩孔;步骤二:底座安装;使底座中心与桩孔中心同轴设置然后将底座固定在地面;步骤三:向桩孔中吊装钢筋笼;钢筋笼采用分节吊装并将相邻两节钢筋笼的接头焊接连接;步骤四:安装调垂盘;使调垂盘的方向与双钢管柱设计方向一致;步骤五:双钢管柱吊装定位;用履带吊吊钩吊装双钢管柱,使双钢管柱定位方向与图纸设计方向保持一致;当双钢管柱吊装就位后,复核双钢管柱标高及位置,复核完成后,在双钢管柱周向焊接定位柱以将双钢管柱通过定位柱支撑在调垂盘上,松开履带吊吊钩;然后开启激光测斜仪对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动态观测,通过调节第一调节框上的第一调节螺栓,进行双钢管柱垂直度的初步调节;步骤六:调垂架的吊装安装;待双钢管柱在调垂盘中调垂达到设计要求后,采用履带吊吊装调垂架,调垂架定位后与底座固定连接,调垂架安装完成后,双钢管柱的上端位于调垂架的上方,调节第二调节框上的第三调节螺栓,进行双钢管柱垂直度的二次调垂。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的使用方法,当双钢管柱吊装入调垂盘并调整就位以后,调节第一调节框上的第一调节螺栓,第一调节螺栓能够对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初步调节,经过初步调节后,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较为精确并通过定位柱吊挂在调垂盘上,待双钢管柱的垂直度进行初步调节后,进行调垂架的吊装固定,此时,调垂架的上端位于调垂架的上方,调节调垂架的第二调节框上的第三调节螺栓,进行双管柱垂直度的二次调节,第三调节螺栓在调节双钢管柱的垂直度时,双钢管柱以定位柱与调垂架的接触位置为圆心实现微量的调节,以使双钢管柱的垂直度更加精准。进一步的,在步骤四中,调垂盘放置后,调节定位框上的第二调节螺栓,校对调垂盘自身平整度,同时对调垂盘上的第一调节螺栓进行试拧紧,保证第一调节螺栓活动自如。有益效果:第二调节螺栓的设置能够方便实现调垂盘平整度的调节。在步骤五中,当双钢管柱穿过调垂盘的第一调节框时,吊放过程应缓慢进行,吊放过程中需安排人员轻扶双钢管柱以保证双钢管柱在较小幅度范围内偏移。有益效果:双钢管柱在吊放时减缓速度以及安排人员在双钢管柱吊装时轻扶双钢管柱,避免双钢管柱在吊装时出现磕碰损伤。在步骤五中,双钢管柱标高复核主要通过双钢管柱外壁标高控制线及钢管柱中心十字钢板标高进行双重控制;双钢管柱的位置复核主要通过底座上刻画的位置控制线及双钢管柱中心点定位坐标进行双重控制。有益效果:保证双钢管柱的标高更加精准,保证双钢管柱的位置更加精准。所述双钢管柱采用钢板进行连接,钢板在钢管柱轴向间隔设置。有益效果:双钢管柱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连接也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调垂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调垂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两钢管柱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底座;2-避让孔;3-第一型钢;4-第二型钢;5-第三型钢;6-第四型钢;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10-第四连接杆;11-第一调节螺栓;12-第二调节螺栓;13-调垂盘;14-第一调节框;15-定位框;16-调垂架;17-支腿;18-调节架;19-第一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21-第三支撑杆;22-第四支撑杆;23-第二调节框;24-第三调节螺栓;25-加强肋;26-爬梯;27-双钢管柱;28-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及使用方法作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n底座:用于固定在桩孔孔口处,底座呈矩形,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桩孔对应的避让孔;/n调垂盘:放置在底座上,调垂盘呈“井”字形,包括用于供双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调节框和固定在第一调节框各侧边的定位框,第一调节框上设置有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一调节螺栓,定位框上设置有调节调垂盘平整度的第二调节螺栓;第一调节框与避让孔对应设置;/n调垂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支腿和固定在支腿上部的调节架,调节架上包括与第一调节框上下对应的第二调节框,第二调节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三调节螺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底座:用于固定在桩孔孔口处,底座呈矩形,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与桩孔对应的避让孔;
调垂盘:放置在底座上,调垂盘呈“井”字形,包括用于供双钢管柱穿过的第一调节框和固定在第一调节框各侧边的定位框,第一调节框上设置有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一调节螺栓,定位框上设置有调节调垂盘平整度的第二调节螺栓;第一调节框与避让孔对应设置;
调垂架:包括固定在底座上支腿和固定在支腿上部的调节架,调节架上包括与第一调节框上下对应的第二调节框,第二调节框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双钢管柱垂直度的第三调节螺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框与第二调节框均为矩形框,第一调节框设置有六个第一调节螺栓,第二调节框设置有六个第三调节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架与支腿之间固定有倾斜设置的加强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调节架与底座之间设置有爬梯。


5.一种“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该方法是在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桩两柱”施工用垂直度调节装置的基础上使用的;
步骤一:桩基成孔,采用旋挖机进行成孔,以形成上大下小变直径桩孔;
步骤二:底座安装;使底座中心与桩孔中心同轴设置然后将底座固定在地面;
步骤三:向桩孔中吊装钢筋笼;钢筋笼采用分节吊装并将相邻两节钢筋笼的接头焊接连接;
步骤四:安装调垂盘;使调垂盘的方向与双钢管柱设计方向一致;
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立武贺小聪温昊张晓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七局总承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