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640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将棉粗纱与麻粗纱分别牵伸后汇合集聚,然后加捻后卷绕得棉麻花式纱;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之和不变;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比例从70:30至30:70再到70:30的循环交替变化,棉粗纱和麻粗纱喂入重量比例的循环交替变化为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纺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实现了对棉纤维和麻纤维的独立牵伸,牵伸质量较好,所纺花式纱的质量较好,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纺的棉麻花式纱棉纤维和麻纤维的比例交替变化,使纱线呈现出类似竹节纱的表面外观风格,不仅拓宽了棉麻纱的种类、还使所纺纱线赋予织物柔软、立体等多方面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棉麻混合纺纱
,涉及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具体是一种环锭纺棉麻花式纱的方法。
技术介绍
现阶段,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环锭纺不仅可纺制普通纱线,还可纺制竹节纱、段彩纱等多种花式纱。如图2所示,环锭纺纺制花式纱时,通常将两根粗纱同时喂入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牵伸装置可同时对两根粗纱起牵伸作用,也可分别间歇对其起牵伸作用。所采用的具体措施是:细纱机的牵伸装置有四罗拉组成,两根粗纱分别由牵伸区后面两根罗拉分别喂入,细纱机的前罗拉和中罗拉是主要牵伸区。此方法虽然解决了环锭纺纺制花式纱的技术难题,但由于粗纱的牵伸主要靠前罗拉和中罗拉之间的牵伸作用完成的,两根粗纱共用一个牵伸区,牵伸区的隔距固定,因此对原料的长度、细度要求较高,需两种原料长度和细度相同或相近。近年来,人们对穿着舒适和健康的不断追求,对外在质感和内在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然纤维尤其是麻类纤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麻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天然植物纤维之一,包括亚麻、苎麻、大麻等。如今随着纺制业的发展,麻纤维以其自身优势广泛应用于服装及家纺领域。我国麻类作物种类繁多,其中苎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亚麻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这为中国的麻纺纺织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现阶段我国的麻产品结构单一、开发及创新能力不足,成为阻碍麻纺织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棉花原料紧张,市场空白很大程度依靠进口,从环保自然的角度出发,为缓解我国棉花紧缺的现状,并充分利用我国自然资源,发展棉麻混纺纱成为一条十分可取的路径。棉麻织物具有粗犷、挺括、吸湿、散湿、透气性强、光泽性好等优点,穿着舒适不贴身,是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夏衣面料。针对麻类纤维刚性大、硬挺、抗扭力矩大、纤维不易抱合、纤维长度整齐度差,较难纺纱的特点,现阶段纺制棉麻混纺纱,通常在棉纺设备上对各道工序设备进行改造或工艺优化。例如梳理时,采用紧隔距、强梳理的工艺及设备配置;并条时采用重加压、强控制的工艺;粗纱时适当加大粗纱的捻系数;细纱时采用滑溜牵伸等形式,并严格控制纺纱的温湿度等条件,达到顺利纺纱的目的。虽然现阶段针对棉麻混纺纱的开发手段及技术改进很多,但由于麻纤维的长度整齐度较大、且与棉纤维的长度相比具有一定差别。亚麻纤维的平均长度为15~20mm,苎麻纤维平均长度50~120mm,大麻纤维平均长度15~20mm,棉纤维平均长度25~33mm,因此纺棉麻混纺时,在并条工序就需将两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并在一起,其此对并条、粗纱、细纱等工序各罗拉间的隔距,采用的牵伸形式等影响牵伸质量各方面的工艺指标需综合考虑。尤其是细纱成纱工序,作为成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最大,由于麻纤维与棉纤维共享一个牵伸区,纺纱时极易出现牵不开、硬头等现象,对成纱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如何充分利用麻纤维的性能,研究一种变比例棉麻混纺纱的纺纱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方法纺制出的棉麻混纺纱风格单一、麻的性能不能充分得到利用的问题,提供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具体是一种环锭纺棉麻花式纱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环锭纺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将两根粗纱分别喂入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其牵伸装置由两个独立的牵伸区构成,其两个牵伸区独立控制,可同时或单独对两个不同的粗纱条起牵伸作用,且两个牵伸区牵伸隔距可调,因此极大的拓宽了环锭纺所纺细纱的种类,且解决了环锭纺纺纱时纤维长度相差太大时无法纺纱的难题,具有较好的使用前景和较高的经济价值。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将棉粗纱与麻粗纱分别牵伸后汇合集聚,然后加捻后卷绕得棉麻花式纱;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之和不变;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比例从70:30至30:70再到70:30循环交替变化,棉粗纱和麻粗纱喂入重量比例的循环交替变化为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棉粗纱的定量为5~10g/10m,所述麻粗纱的定量为5~10g/10m。为保证牵伸装置对棉粗纱和麻粗纱的牵伸质量稳定,棉粗纱的定量和麻粗纱的定量应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棉粗纱的牵伸由牵伸机构Ⅰ独立牵伸;麻粗纱的牵伸由牵伸机构Ⅱ独立牵伸;所述牵伸机构Ⅰ和所述牵伸机构Ⅱ独立控制。棉粗纱和麻粗纱由各自独立控制的牵伸机构控制牵伸,两个牵伸区各自的罗拉隔距、皮辊皮圈的控制以及摇架的压力可以根据纺棉和纺麻不同的技术要求而设定。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汇合集聚是指所述棉粗纱经牵伸后的棉纤维须条和所述麻粗纱经牵伸后的麻纤维须条经由汇聚槽或汇聚喇叭口汇合引导后,由集聚罗拉和集聚皮辊握持输出。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具体是指当所述棉纤维所占比例线性增加时,所述麻纤维按比例线性减小;当所述棉纤维所占比例线性减小时,所述麻纤维按比例线性增加;所述棉纤维和所述麻纤维的总量固定不变。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加捻是指经集聚罗拉和集聚皮辊握持住的棉麻纤维须条,由钢丝圈和锭子加捻,所述锭子的转速不变;所述棉麻花式纱的设定捻度不变,所述设定捻度为300~500捻/m,纺纱时,纱线的设定捻度是不变的,但由于棉纤维和麻纤维刚度不一致,内外转移的情况不同,因此会造成实际纺纱效果捻度会有差异。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棉麻花式纱的纱线支数不变,所述棉麻花式纱的纱线支数为10~40英支。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麻粗纱的原料为苎麻、亚麻或大麻。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棉麻花式纱中棉纤维和麻纤维的比例不断交替变化,所述棉麻花式纱的捻度随棉纤维和麻纤维比例不断交替变化而交替变化,所述棉麻花式纱中棉纤维占比大于麻纤维时,纱线中纤维集结合较为紧密,纤维内外转移充分,所述花式纱中麻纤维占比大于棉纤维时,纱线中纤维结合较为松散,纤维内外转移不充分。如上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所述棉麻花式纱纱线的横截面直径随棉纤维和麻纤维比例不断交替变化而不断交替变化,所述花式纱沿纵向表现出渐变竹节纱的特点,所述棉麻花式纱纱线的横截面直径最大处比横截面直径最小处大3~5%。专利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纺制变比例棉麻混纺纱,棉纤维和麻纤维在纱线中的比例不断变化,由于棉纤维和麻纤维在纱线中内外转移情况不同,加捻时,不同比例的棉麻纤维会造成纤维之间的转移结合程度不一致,一定程度上造成不同纱段的纱线捻度有所区别,纱线的整体外观与普通定比例棉麻混纺纱也会有所不同,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棉麻混纺纱的种类,也造就了不一样的织物风格。相较于定比例棉麻混纺纱,本专利技术的变比例棉麻混纺纱所纺织物手感更为柔软,织物立体性更加丰满,具有竹节纱织物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服装、家纺、装饰等面料领域。本专利技术的纺纱方法所纺的变比例棉麻混纺纱,棉纤维和麻纤维的重量比例在70:30至30:70再到70:30循环交替变化,纺纱时,不仅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将棉粗纱与麻粗纱分别牵伸后汇合集聚,然后加捻后卷绕得棉麻花式纱;/n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之和不变;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比例从70:30至30:70再到70:30循环交替变化,棉粗纱和麻粗纱喂入重量比例的循环交替变化为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是:将棉粗纱与麻粗纱分别牵伸后汇合集聚,然后加捻后卷绕得棉麻花式纱;
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之和不变;棉粗纱与麻粗纱的喂入重量比例从70:30至30:70再到70:30循环交替变化,棉粗纱和麻粗纱喂入重量比例的循环交替变化为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粗纱的定量为5~10g/10m,所述麻粗纱的定量为5~10g/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棉粗纱的牵伸由牵伸机构Ⅰ独立牵伸;麻粗纱的牵伸由牵伸机构Ⅱ独立牵伸;所述牵伸机构Ⅰ和所述牵伸机构Ⅱ独立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汇合集聚是指所述棉粗纱经牵伸后的棉纤维须条和所述麻粗纱经牵伸后的麻纤维须条经由汇聚槽或汇聚喇叭口汇合引导后,由集聚罗拉和集聚皮辊握持输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麻花式纱的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往复的线性增加或线性减小具体是指当所述棉纤维所占比例线性增加时,所述麻纤维按比例线性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红卫王山水沈建根汤方明王建根魏存宏张学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