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鼓形破拱器、料仓及破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5927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鼓形破拱器、料仓及破拱方法,包括由鼓身和位于鼓身两端的鼓皮构成的鼓形振动机构,以及用于提供鼓形振动机构振动源的自适应共振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鼓形振动体达到共振状态,进而迫使鼓形振动体附近的物料发生振动,振动通过接触传导或声波传导到料仓内的物料上,使物料松散后自然下落,避免形成结拱现象或破坏已经形成的结拱状况,达到物料能从仓下出料口顺利流出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鼓形破拱器、料仓及破拱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粉状物料的料仓下料
,具体涉及一种鼓形破拱器、料仓及破拱方法。
技术介绍
在粉体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在运输流动过程中粉体出现下料困难,真空上料机料仓堵塞、小袋投料站料仓堵塞,粉体搭桥结块等现象,现有技术是增加卸料口尺寸,减小斗顶角或者采用非对称性料斗来改善,或者通过排气的措施来减小仓壁摩擦力,以及采用从料仓下方打入高压空气让物料流化和破拱;现有技术是采用空气炮进行破拱,但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空气炮只能间歇工作,也就不能保证物料连续稳定下料;二是空气炮会将物料挤压的粘结更加结实,对稳定下料起了负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鼓形破拱器,解决了现有空气炮进行破拱无法保证稳定下料以及容易压实空气炮经过处的物料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鼓形破拱器,包括鼓形振动体,以及设置在所述鼓形振动体内部且用于给所述鼓形振动体提供振源的自适应振动系统,所述鼓形振动体在自身弹性变形能力与振源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鼓形振动体包括鼓身和设置在所述鼓身两端的鼓皮,所述鼓皮在自适应振振动系统提供的振源作用下相对所述鼓身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鼓皮在振源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适应振动系统包括电源、振动控制器、以及设置在所述鼓皮上的激振器和拾振器,所述电源给所述振动控制器供电,所述振动控制器连接所述激振器和所述拾振器,所述振动控制器对所述拾振器采集的所述鼓皮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调节所述激振器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振动控制器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模数转化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述拾振器采集的所述鼓形振动体的振动频率,并将放大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模块,由模数转换模块将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数据运算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分析获得所述鼓形振动体的共振状态的频率,并借此获得料仓内的料体的状态,同时数据保存模块对分析获得的共振状态的频率进行保存,功能放大模块接收分析的结果产生一个控制所述激振器的驱动信号,实现对所述鼓形振动体的共振状态的反馈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激振器和所述拾振器采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元件,在所述振动控制器内设置有防爆隔离栅,所述激振器和拾振器与振动控制器之间电性连接的电缆采用防爆型阻燃电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鼓身(3)与鼓面(2)之间用焊接、粘接、铆接或螺栓连接,且所述鼓身的直径范围为150mm~2000mm,鼓身的高度范围为50mm~500mm,所述鼓皮厚度2mm~30mm。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鼓形破拱器的料仓,包括仓体以及位于料仓底部的出料口,所述鼓形振动机构通过支架安装在用于下料的仓体内底部,所述支架位于出料口的顶部,且所述鼓形振动机构外设置有防护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激振器和拾振器安装在鼓皮内壁上或安装在鼓皮外壁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鼓形破拱器的破拱方法,包括步骤:步骤100、将鼓形破拱器安装在料仓的出口端上方;步骤200、在料仓下料时,启动电源使鼓形破拱器工作;步骤300、控制器以预设初始频率使激振器为鼓形振动体提供振源,鼓形振动体在自身弹性变形能力与振源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并对料仓内的散状物料破拱,拾振器实时或以预设固定时间间隔采集鼓形破拱器的鼓皮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并反馈至振动控制器;步骤400、当振动控制器判断鼓皮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处于预设阈值范围内时,振动控制器只提供电源,不调节激振器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步骤500、当振动控制器判断鼓皮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任一项大于预设上限值时,振动控制器调节降低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当控制器判断鼓皮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任一项小于预设下限值时,振动控制器升高激振器的振动频率或振动幅度。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使鼓形振动体达到共振状态,进而迫使鼓形振动体附近的物料发生振动,振动通过接触传导或声波传导到料仓内的物料上,使物料松散后自然下落,避免形成结拱现象或破坏已经形成的结拱状况,达到物料能从仓下出料口顺利流出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鼓形振动体在料仓中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鼓形振动体;2-鼓皮;3-鼓身;4-激振器;5-拾振器;6-振动控制器;7-料仓;8-物料;9-防护罩;10-支架;11-出料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鼓形破拱器,包括由鼓身1和位于鼓身3两端的鼓皮2构成的鼓形振动机构1,以及用于提供鼓形振动机构1振动源的自适应共振系统。自适应振动系统包括电源、控制器4、以及设置在鼓皮2上的激振器4和拾振器5,电源给振动控制器6供电,振动控制器6连接激振器4和拾振器5,振动控制器6对拾振器5采集的鼓皮2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调节激振器2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振动控制器6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模数转化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述拾振器5采集的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振动频率,并将放大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模块,由模数转换模块将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数据运算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分析获得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共振状态的频率,并借此获得料仓内的料体的状态,同时数据保存模块对分析获得的共振状态的频率进行保存,功能放大模块接收分析的结果产生一个控制所述激振器2的驱动信号,实现对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共振状态的反馈控制。激振器4和拾振器5采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元件,在振动控制器6内设置有防爆隔离栅,激振器4和拾振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鼓形振动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鼓形振动体(1)内部且用于给所述鼓形振动体(1)提供振源的自适应振动系统,所述鼓形振动体(1)在自身弹性变形能力与振源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鼓形振动体(1),以及设置在所述鼓形振动体(1)内部且用于给所述鼓形振动体(1)提供振源的自适应振动系统,所述鼓形振动体(1)在自身弹性变形能力与振源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形振动体(1)包括鼓身(3)和设置在所述鼓身(3)两端的鼓皮(2),所述鼓皮(2)在自适应振振动系统提供的振源作用下相对所述鼓身(3)发生弹性形变,所述鼓皮(2)在振源作用下达到共振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振动系统包括电源、振动控制器(6)、以及设置在所述鼓皮(2)上的激振器(4)和拾振器(5),所述电源给所述振动控制器(6)供电,所述振动控制器(6)连接所述激振器(4)和所述拾振器(5),所述振动控制器(6)对所述拾振器(5)采集的所述鼓皮(2)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进行分析处理,并根据处理结果控制调节所述激振器(2)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控制器(6)包括信号放大模块、模数转化模块、数据运算模块、数据保存模块和功率放大模块;
其中,信号放大模块用于放大所述拾振器(5)采集的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振动频率,并将放大信号传输至模数转换模块,由模数转换模块将放大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由数据运算模块对数字信号进行运算分析获得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共振状态的频率,并借此获得料仓内的料体的状态,同时数据保存模块对分析获得的共振状态的频率进行保存,功能放大模块接收分析的结果产生一个控制所述激振器(2)的驱动信号,实现对所述鼓形振动体(1)的共振状态的反馈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鼓形破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振器(4)和所述拾振器(5)采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元件,在所述振动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拓云飞梅雪峰薄如梁跃武周敏马壮范春浩李伟路兴隆靳树利王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元称重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