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91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涉及计算机外围设备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由底架和立架组成的主支架,立架远离底架的一侧底端及底架下侧分别设置有滚轮,立架对应计算机前面板端;底架与立架相邻的一侧固定设置竖直的侧挡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侧架,侧架下部设置键盘放置位,上部设置显示器放置位;立架远离底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底架远离立架的一端与绑带的一端连接,绑带的另一端与连接柱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简单的固定结构可以实现主机、键盘及显示器的快速放置,从而完成成套计算机的收纳转运。通过改变使用方式,可以让本装置具备两种不同的工作形式,从而在使用时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外围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计算机作为现代企业运营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存在,而对于企业来说,所购置的计算机往往不会留有外包装。而当企业需要转运现有办公计算机时,尤其是台式机,因为其涉及组件较多,因此会让整个转运过程非常繁琐和零乱。而台式机一般具有显示器、键盘、鼠标及相关连接线。当企业需要对大量的计算机进行转运时,会因为没有对应的外包装导致运输过程显得凌乱和散碎,除了可能导致原本的计算机组件混乱外,甚至容易造成部件的遗漏和丢失。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技术方案为,包括由底架和立架组成的主支架,所述立架竖直设置在底架一端,二者形成“L”形结构,所述立架远离底架的一侧底端及底架下侧分别设置有滚轮,所述立架对应计算机前面板端;所述底架与立架相邻的一侧固定设置竖直的侧挡板,另一侧固定连接侧架,所述侧架下部设置键盘放置位,上部设置显示器放置位;所述立架远离底架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所述底架远离立架的一端与绑带的一端连接,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连接。优选为,所述绑带包括一端与所述底架连接的牵拉带,牵拉带另一端与拉环一侧固定连接,拉环另一侧与松紧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松紧带另一端固定连接挂环;所述牵拉带为不可延伸的柔性带体,所述松紧带为具备弹性的柔性带体,所述拉环与挂环分别与所述连接柱对应。优选为,所述立架包括与所述底架固定连接的下立板,所述下立板上端铰接上立板,上立板与所述连接柱连接。优选为,所述连接柱的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挂环对应的凹槽。本装置使用时包含两种使用状态,状态一为单一主机固定状态,将计算机主机摆放在主支架上,主机前端面与立架相贴,上立板竖直抬起,此时连接柱位于主机上方,拉动绑带,从主机尾端绕制上侧,令拉环与连接柱的凹槽挂接,借助绑带将主机固定在底架上。在侧架上分别放置键盘和显示器即可完成转运时的摆放。状态二为多台计算机的联合拉动,将主机、键盘及显示器分别摆放在主支架上,将上立板弯折至水平状态,此时连接柱成竖直状态,通过绑带将多个摆放好的主支架连接起来,形成可以统一拉动的串联结构。连接方式为将前一个绑带的拉环套接在另外一个主支架的连接柱上,从而形成前后连接的连接结构。当计算机需要摆放在车内等空间进行运输时,则可以用状态一的固定形式。状态二的形式主要是方便建筑内进行多个计算机的水平转移,如办公室到货梯,或者机房到货梯。通过状态二,可以方便的对多台计算机进行同时拖拉移动。优选为,所述挂环由磁性材料制成,因为主机箱多数为铁质,当主语状态二时,松紧带及挂环处于不使用状态,可以通过挂环直接将其吸附在主机箱体上。优选为,还包括尾端固定块,所述尾端固定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固定连接插块,所述插块为与主机电源插口的梯形块体;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松紧带对应的贯通槽。优选为,所述主体上侧固定连接水平的挡杆,档杆的轴向两端固定设置挡片;所述挡杆为圆柱体,挡片的外径大于挡杆的外径。当装置处于使用状态一时,通过挡杆,可以避免绑带与主机的机箱直接接触,减少机箱受到的磨损。优选为,所述上立板的板体上设置套筒,套筒内滑动连接内杆,内杆位于套筒内的一端与套筒的内壁之间通过拉簧连接;所述内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优选为,所述套筒及内杆上对应开设有销孔;还包括尾端固定块,所述尾端固定块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一侧固定连接插块,所述插块为与主机电源插口的梯形块体;主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松紧带对应的贯通槽;所述主体上侧固定连接立杆,立杆顶端与所述挡杆的中部下侧螺纹连接;所述立杆为与所述销孔对应的销柱。优选为,所述侧架的底部设置水平的滑板,所述底架的底板上对应滑板设置有滑槽,所述侧架通过滑板及滑槽与所述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滑板和滑槽内壁之间设置通过拉簧连接;所述侧架滑板远离所述侧挡板的一端上侧为所述键盘放置位,所述键盘放置位包括与滑板固定连接的下U形板,下U形板的开口向上,所述下U形板朝向所述立架的一侧固定连接限位杆,限位杆为水平设置的“L”形杆体,限位杆的弯折部朝向所述侧挡板方向延伸;通过该结构,可以方便的对键盘进行摆放;优选为,所述下U形板的开口处自下而上逐渐缩小,下U形板两个内壁固定设置弹性块,通过这一结构,可以实现对键盘的自然夹持。所述下U形板上方为显示器放置位,显示器放置为包括与所述下U形板固定连接的上U形板;所述上U形板靠近所述侧挡板一侧为内板,沿内板的板体设置有滑轨,所述内板通过滑轨滑动连接限位板;限位板包括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滑块远离侧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垫板,所述垫板下端与上U形板的下部通过弹簧连接,垫板上端固定连接两块横板,横板与所述垫板垂直,两块所述横板之间留有间距,间距大于一般显示器自身支架杆体部分的宽度。优选为,垫板远离侧挡板的一侧设置弹性的垫层。优选为,所述滑轨为弧形轨道,滑轨一端位于所述下U形板上方,另外一端延伸至底架尾端上方;所述滑轨内的滑块为圆柱状块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简单的固定结构可以实现主机、键盘及显示器的快速放置,从而完成成套计算机的收纳转运。通过改变使用方式,可以让本装置具备两种不同的工作形式,从而在使用时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隐藏主机、键盘及显示器状态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尾端固定块放大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主支架;11、底架;111、12、立架;121、连接柱;122、下立板;123、上立板;124、套筒;125、内杆;126、销孔;13、滚轮;14、侧挡板;15、侧架;151、下U形板;152、限位杆;153、上U形板;1531、内板;154、滑轨;155、限位板;2、绑带;21、牵拉带;22、拉环;23、松紧带;24、挂环;3、尾端固定块;31、主体;32、插块;33、贯通槽;34、挡杆;35、挡片;36、立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创造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架(11)和立架(12)组成的主支架(1),所述立架(12)竖直设置在底架(11)一端,二者形成“L”形结构,所述立架(12)远离底架(11)的一侧底端及底架(11)下侧分别设置有滚轮(13),所述立架(12)对应计算机前面板端;/n所述底架(11)与立架(12)相邻的一侧固定设置竖直的侧挡板(14),另一侧固定连接侧架(15),所述侧架(15)下部设置键盘放置位,上部设置显示器放置位;/n所述立架(12)远离底架(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121);所述底架(11)远离立架(12)的一端与绑带(2)的一端连接,绑带(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12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架(11)和立架(12)组成的主支架(1),所述立架(12)竖直设置在底架(11)一端,二者形成“L”形结构,所述立架(12)远离底架(11)的一侧底端及底架(11)下侧分别设置有滚轮(13),所述立架(12)对应计算机前面板端;
所述底架(11)与立架(12)相邻的一侧固定设置竖直的侧挡板(14),另一侧固定连接侧架(15),所述侧架(15)下部设置键盘放置位,上部设置显示器放置位;
所述立架(12)远离底架(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柱(121);所述底架(11)远离立架(12)的一端与绑带(2)的一端连接,绑带(2)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柱(1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2)包括一端与所述底架(11)连接的牵拉带(21),牵拉带(21)另一端与拉环(22)一侧固定连接,拉环(22)另一侧与松紧带(23)的一端固定连接,松紧带(23)另一端固定连接挂环(24);
所述牵拉带(21)为不可延伸的柔性带体,所述松紧带(23)为具备弹性的柔性带体,所述拉环(22)与挂环(24)分别与所述连接柱(121)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12)包括与所述底架(11)固定连接的下立板(122),所述下立板(122)上端铰接上立板(123),上立板(123)与所述连接柱(1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121)的柱体上开设有与所述挂环(24)对应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端固定块(3),所述尾端固定块(3)包括主体(31),所述主体(31)一侧固定连接插块(32),所述插块(32)为与主机电源插口的梯形块体;主体(31)上开设有与所述松紧带(23)对应的贯通槽(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31)上侧固定连接水平的挡杆(34),档杆(34)的轴向两端固定设置挡片(35);
所述挡杆(35)为圆柱体,挡片(35)的外径大于挡杆(34)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计算机联合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立板(123)的板体上设置套筒(124),套筒(124)内滑动连接内杆(125),内杆(125)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宁陶建强张波谢杨洋叶丽丽陆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市技师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