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星结构板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5888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卫星结构板,其边沿设置有电缆槽以及导向杆对接孔,单机电缆经由电缆槽,并通过接插件与其他结构板的电缆电连接。其中,导向杆对接孔包括连通的锥孔及圆孔,其贯穿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结构上的导向杆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卫星结构板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航天
,特别涉及一种卫星结构板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卫星总装是卫星研发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机装、电装和热装等装配的交叉组合将一个个独立的产品组合成一颗完整的卫星。以目前卫星结构构型发展来看,多数卫星都由相应的卫星结构板组成卫星主结构。目前,卫星结构板的安装多采用销钉定位方式,该方式简单易操作。但是有一些卫星采用框架面板结构,其中,框架结构为主承力结构,面板结构则可分摊结构面内力,并作为星上单机的安装结构,这就使得某些侧板结构及其上安装的单机重量较大,不能通过人力搬运来完成结构板和主框架或其他结构之间的装配,因此,通常会通过具有翻转功能的侧板安装平台来辅助安装,侧板安装平台能使卫星侧板由水平位置翻转90度,呈竖直状态,然后通过侧板安装平台电机的慢走位逐步逼近卫星主框架,当结构板与主框架贴紧孔位差不多对齐时,首先安装结构板对角位置处的两个销钉,保证结构重复安装精度,然后再按照顺序安装其他紧固螺钉。侧板安装车可以实现结构板三个方向的平移和一个方向的转动的需求,进而实现结构板的支撑、翻转、平移等操作。侧板安装车有“快档”和“慢档”两个速度比例的调速功能,“快档”是通过点动按键的时间长短来控制各个方向行程,“慢档”通过手轮摇动角度进行微调。目前,卫星结构板装配过程中各个方向的行程远远没有达到量化的程度,基本上靠现场的总装操作人员的经验来判断,每安装一块舱板,现场一般需要多名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配合才能完成:一名操作指挥人员,全局把控操作方向和步骤;2~3名侧板安装车操作人员,主要负责操作车的“快档”和“慢档”操作;2~3名观察岗,防止结构板接触主结构时出现擦碰或者压到电缆线等质量问题。根据统计,目前每块结构板合板时间需要4~10小时不等。且虽然操作过程并不复杂,但是需要精细操作才能保证不擦碰其他结构或者挤压电缆线,对操作人员的经验和配合性要求较高,需要一直高度注意力集中,否则误操作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部分或全部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卫星结构板,包括:电缆槽,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边沿,用于单机电缆走线,所述单机电缆经由所述电缆槽,并通过接插件与其他结构板的电缆连接;以及导向杆对接孔,其贯穿所述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结构上的导向杆相对应,所述导向杆对接孔包括:锥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一表面,所述锥孔的顶部截面积大于底部;以及圆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二表面,其与所述锥孔的底部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包括两个,其设置于卫星主体结构的对角方位。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包括外螺纹,其与所述卫星主体结构通过螺纹连接方式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为球头状。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所述卫星结构板的安装方法,包括:将具备合板状态的卫星结构板翻转90°呈竖直状态;将所述卫星结构板推至导向杆附近,通过锥孔调整卫星结构板位置,直至导向杆滑入导向杆对接孔;将所述卫星结构板推至与卫星主结构安装面贴合,插入对角定位销,然后安装紧固螺钉,并拆卸导向杆;以及安装跨板接插件。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方法包括,通过侧板安装车翻转所述卫星结构板,并实现卫星结构板的位置调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卫星结构板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导向杆以及导向杆对接孔的配合,实现了主结构与结构板的快速对准,减少了因操作人员的视觉误差或者经验少而增加的装配时间。此外,通过将跨板或跨舱电缆解耦设计,也就是将跨板或跨舱电缆分段进而变成板内电缆,而板与板之间通过结构板边缘的接插件连接,实现信号或功率传输,这样有效避免了卫星结构板安装时压线或夹线,节省了合板时间;此外,结构板与结构板之间跨板的电缆线完全解耦之后,板与板之间电装互不影响,既可以提前布局走线也可以总装过程中穿插走线,节省总装周期,装星工艺更简便,既能降低装星过程中的质量风险,又能节省装星周期。附图说明为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将参考附图来呈现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的更具体的描述。可以理解,这些附图只描绘本专利技术的典型实施例,因此将不被认为是对其范围的限制。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明了,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将用相同或类似的标记表示。图1a-1b示出现有技术中跨板电缆布局走线示意图;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卫星结构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卫星结构板的跨板电缆布局走线示意图;图4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卫星结构板在竖直状态下的跨板电缆状态示意图;图5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定位销和导向杆分布示意图;图6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杆对接孔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杆对准锥孔示意图;图9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向杆偏置于锥孔一侧示意图;图10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卫星结构板的安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图11a-11f示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卫星结构板的安装方法的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的描述中,参考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没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与其它替换和/或附加方法、材料或组件一起实施各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中,未示出或未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模糊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类似地,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特定数量、材料和配置,以便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特定细节。此外,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各实施例是说明性表示且不一定按正确比例绘制。在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该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各处中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并不一定全部指代同一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以特定顺序对工艺步骤进行描述,然而这只是为了阐述该具体实施例,而不是限定各步骤的先后顺序。相反,在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中,可根据工艺的调节来调整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当前卫星结构板的装配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能快速对准卫星主体结构和卫星结构板的安装孔,减少因操作人员的视觉误差或指挥差异、或者经验少而增加装配时间,同时避免在快速安装过程中挤压电缆线。在侧板安装车的辅助下,卫星结构板从水平放置调整为竖直或倾斜状态比较容易实现,例如,为了防止与星体其他结构出现刮擦或者干涉,可以将侧板安装车移动到某一方向的远位再进行调整,此时可采用“快档”。但是当卫星结构板呈竖直状态,且与卫星主体结构的距离约为100~200mm时,则必须用“慢档”逐渐逼近卫星主体结构,然后当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结构接触面贴合后,需要调整卫星结构板其他方位位移,使卫星结构板和卫星主体结构的孔位配合,然后安装销钉和螺钉。然而,“慢档”逼近安装面和调整剩余方位是操作难点,需要不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卫星结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缆槽,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边沿,单机电缆经由所述电缆槽,并通过接插件与其他结构板的电缆电连接;以及/n导向杆对接孔,其贯穿所述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结构上的导向杆相对应,所述导向杆对接孔包括:/n锥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一表面,所述锥孔的顶部截面积大于底部;以及/n圆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二表面,其与所述锥孔的底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结构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缆槽,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边沿,单机电缆经由所述电缆槽,并通过接插件与其他结构板的电缆电连接;以及
导向杆对接孔,其贯穿所述卫星结构板,与卫星主体结构上的导向杆相对应,所述导向杆对接孔包括:
锥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一表面,所述锥孔的顶部截面积大于底部;以及
圆孔,其设置于所述卫星结构板的第二表面,其与所述锥孔的底部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包括两个,其设置于卫星主体结构的对角方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结构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包括外螺纹,其与所述卫星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