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753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包括热压复合的隔离层、功能表面层、缓冲层、增强层、阻隔层和介质层,其中,所述隔离层为全透明或半透明BOPET膜,下表面与功能表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功能表面层的下表面与增强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缓冲层分别嵌入至功能表面层和增强层内部;所述阻隔层为铝塑复合膜,位于增强层内部;所述介质层部分嵌入到增强层相对功能面层的另一表面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可有效阻隔水汽、湿气,提高芯材使用寿命,提高厢体保温性能;还具有遮光,屏蔽紫外线,防止芯材老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板材相关
,具体是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
技术介绍
连续纤维多轴向织物增强热塑性复合板材,具有独特的制备技术与产品优势,近年来在国际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欧美一些发达的国家已有一些产品应用到航海航空及军用与民用领域,发展趋势是替代现行的热固性材料,及取代薄型的不锈钢卷板或铝板制备产品,实现产品高性能与轻量化节能的目标。现有热塑性复合板材受到紫外线、高温、霉菌等影响,易出现老化等问题,其抗菌性、耐热性、抗老化性能都较差,且阻隔性不佳,对于水蒸汽等阻隔效果不强,影响板材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包括热压复合的隔离层、功能表面层、缓冲层、增强层、阻隔层和介质层,其中,所述隔离层为全透明或半透明BOPET膜,下表面与功能表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功能表面层的下表面与增强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缓冲层分别嵌入至功能表面层和增强层内部;所述阻隔层为铝塑复合膜,位于增强层内部;所述介质层部分嵌入到增强层相对功能面层的另一表面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功能表面层由主体树脂、功能助剂和填料组成的功能薄膜。按照重量份数,所述主体树脂占75~95份,所述主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所述功能改性剂占3~10份,所述功能改性剂包括:0.5~2份抗菌剂、0.5~2份防霉剂、0.5~2份光稳定剂、0.5~2份硅酮母粒、0.5~1份爽滑剂、0.5~1份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所述填料占5~15份,所述填料选自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氧化镁、氧化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所述功能表面层厚度为0.1mm~1.0mm,吸水率<0.01%,表面达因值<38。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层为水刺或热轧固结的无纺布材料,无纺布的面密度为5~50gsm,当增强层树脂基体含量≥50%,熔体流动速率≥30g/10min,缓冲层面密度范围是30~50gsm;当增强层树脂基体含量<50%,熔体流动速率<30g/10min,缓冲层面密度范围是5~30gsm,树脂基体含量越高,熔体流动速率越大,相应的缓冲层面密度需越高,若选择的无纺布面密度过小,缓冲效果差;面密度过大,易在无纺布内部发生分层破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纺布材料为由长度10-65mm的聚酯纤维或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竹纤维中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纤维。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强层由多层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片组成,所述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片由增强纤维经过熔融的基体树脂充分浸渍加工而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强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所述基体树脂由主体树脂、改性助剂组成;所述改性助剂包括纤维增强母粒、碳酸钙母粒、硅酮母粒、相容剂、抗氧剂、润滑剂、抗紫外稳定剂、氧化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基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介质层由长度10-70mm的聚酯纤维、粘胶纤维、竹纤维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热轧或水刺方式加固成型的无纺布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介质层采用面密度为60-150gsm的热轧无纺布,所述热轧无纺布轧点形状为轧点菱形、方格形或椭圆形。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介质层采用面密度为60-150gsm的水刺无纺布,所述水刺无纺布采用双向交叉无纺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阻隔层结构为树脂膜/铝箔/树脂膜,各层之间通过胶水粘接,树脂膜为PE、PP、PA膜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各层薄膜厚度为0.01mm~0.2mm;铝箔厚度为0.005~0.2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可有效阻隔水汽、湿气,提高芯材使用寿命,提高厢体保温性能;还具有遮光,屏蔽紫外线,防止芯材老化。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隔离层1、功能表面层2、缓冲层3、增强层4、阻隔层5、介质层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包括热压复合的隔离层1、功能表面层2、缓冲层3、增强层4、阻隔层5和介质层6,其中,缓冲层3分别嵌入至功能表面层2和增强层3内部,介质层6部分嵌入到增强层4相对功能面层的另一表面内部;隔离层1的下表面与功能表面层2的上表面贴合,具有可剥离的界面;功能表面层2的下表面与增强层4的上表面无明显界面,不可剥离;阻隔层5位于增强层4内部;隔离层1为全透明或半透明BOPET膜,厚度为25μm,透光率85%,雾度10%,光泽度25%,纵向横向拉伸强度≥2N/mm,断裂伸长率≤30%。含有抗静电剂,表面电阻值1010Ω,防止静电对人体和加工现产的破坏。选择此种薄膜作用:1.可贴合,易剥离:与功能面层贴合,保护产品表面,加工和安装过程中,避免沾污或刮伤产品表面;安装结束后,易于剥离,无残胶;2.赋予产品消光外观,表面柔和,降低反射,并可起到消弱表面缺陷的作用;3.缓解带痕和皮带纹理深度,避免局部不平,实现光滑平整产品外观。功能表面层2由主体树脂、功能助剂和填料组成的功能薄膜,按照重量份数,基体树脂聚烯烃树脂,占90份;功能改性剂占5份,功能改性剂包括:1份抗菌剂、1份防霉剂、1份光稳定剂、1份硅酮母粒、0.5份爽滑剂、0.5份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填料占5份,填料为2份氧化锌和3份氧化银;功能表面层厚度为0.2mm,吸水率为0.008%,表面达因值为28。具有稳定、长效的抗菌防霉、抗老化、防污耐磨等功能作用;安全环保,可通过FDA标准,满足食品接触性材料的要求。缓冲层3为多孔疏松的无纺布材料,构成无纺布的材质为长度60mm(保证无纺布均匀度和强度)的聚酯纤维。无纺布固结方式为水刺,表面平整均匀,增强层4树脂基体含量60%,熔体流动速率70g/10min,缓冲层面密度是45gsm,合适面密度的缓冲层作用可以缓解功能表面层和增强层因材质不同引起的收缩不一致导致的缺陷问题;可填充热塑性复合材料表面缩孔,得到表面平整的产品外观;可避免功能表面层刮伤后,增强层内的纤维裸露导致碎屑污染问题,提高产品耐刮擦性能。增强层4由多层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预浸片与阻隔层组成,铺层结构属于对称铺层,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铺层方式,优选铺层结构为[0/90/阻隔层/90/0],[90/0/阻隔层/0/90],[0/90/阻隔层/90/0/90/0],[90/0/阻隔层/90/0/0/90],本实施例铺层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包括热压复合的隔离层、功能表面层、缓冲层、增强层、阻隔层和介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全透明或半透明BOPET膜,下表面与功能表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功能表面层的下表面与增强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缓冲层分别嵌入至功能表面层和增强层内部;所述阻隔层为铝塑复合膜,位于增强层内部;所述介质层部分嵌入到增强层相对功能面层的另一表面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包括热压复合的隔离层、功能表面层、缓冲层、增强层、阻隔层和介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为全透明或半透明BOPET膜,下表面与功能表面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功能表面层的下表面与增强层的上表面贴合;所述缓冲层分别嵌入至功能表面层和增强层内部;所述阻隔层为铝塑复合膜,位于增强层内部;所述介质层部分嵌入到增强层相对功能面层的另一表面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功能表面层由主体树脂、功能助剂和填料组成的功能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面层的主体树脂为聚烯烃树脂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按照重量份数,占75~95份;所述功能改性剂占3~10份,所述功能改性剂包括:0.5~2份抗菌剂、0.5~2份防霉剂、0.5~2份光稳定剂、0.5~2份硅酮母粒、0.5~1份爽滑剂、0.5~1份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所述填料占5~15份,所述填料选自二氧化钛、氧化锌、硫化锌,氧化镁、氧化银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成;所述功能表面层厚度为0.1mm~1.0mm,吸水率<0.01%,表面达因值<3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为水刺或热轧固结的无纺布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阻隔热塑性复合材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材料为由长度10-65mm的聚酯纤维或聚酯纤维与粘胶纤维、竹纤维中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纤维。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玲范欣愉邓荣坚肖鹏熊鑫蒲颖孟姗姗宋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金发碳纤维新材料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