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748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依次包括顶部无纺布支撑层、聚丙烯熔喷纤维层、活性炭层、疏水层、亲氧过渡层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30‑120μm,所述聚丙烯熔喷纤维层厚度为40‑80μm,所述活性炭层厚度为80‑160μm,所述疏水层厚度为10‑40μm,所述亲氧过渡层厚度为5‑20μm,所述底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10‑60μm。本发明专利技术过滤性好,实现了对多种有害物质的阻挡,同时有效提升了氧气在膜体中的转移扩散速率,同时保持足够的阻水能力。并且膜整体结构稳固,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断裂性能、抗撕裂性和耐顶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
本申请涉及膜生物反应器,特别涉及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
技术介绍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以酶、微生物或动、植物细胞为催化剂,进行化学反应或生物转化,同时凭借超滤或微滤分离膜不断地分离出反应产物并截留催化剂而进行反应的装置,是由反应过程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高效工艺。膜生物反应器可以不仅可用于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还可以用于促进化学或生物反应。膜材料是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关键,也是核心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依次包括顶部无纺布支撑层、聚丙烯熔喷纤维层、活性炭层、疏水层、亲氧过渡层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30-120μm,所述聚丙烯熔喷纤维层厚度为40-80μm,所述活性炭层厚度为80-160μm,所述疏水层厚度为10-40μm,所述亲氧过渡层厚度为5-20μm,所述底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10-60μm。优选的,在上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中,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以及所述底部无纺布支撑层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优选的,在上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中,所述疏水层上密布孔隙,所述孔隙孔径为5-40nm。优选的,在上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中,所述疏水层采用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醚醚酮、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或聚苯砜中的一种。优选的,在上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中,所述亲氧过渡层采用交联聚硅氧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优势在于过滤性好,实现了对多种有害物质的阻挡,同时有效提升了氧气在膜体中的转移扩散速率,同时保持足够的阻水能力。并且膜整体结构稳固,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断裂性能、抗撕裂性和耐顶破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中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所示,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100,依次包括顶部无纺布支撑层101、聚丙烯熔喷纤维层102、活性炭层103、疏水层104、亲氧过渡层105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106,顶部无纺布支撑层101厚度为30-120μm,聚丙烯熔喷纤维层102厚度为40-80μm,活性炭层103厚度为80-160μm,疏水层104厚度为10-40μm,亲氧过渡层105厚度为5-20μm,底部无纺布支撑层106厚度为10-60μm。顶部无纺布支撑层101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106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种。疏水层104上密布孔隙,孔隙孔径为5-40nm。疏水层104采用聚四氟乙烯、聚丙烯腈、聚醚醚酮、聚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或聚苯砜中的一种。亲氧过渡层105采用交联聚硅氧烷。该技术方案中,过滤性好,实现了对多种有害物质的阻挡,同时有效提升了氧气在膜体中的转移扩散速率,同时保持足够的阻水能力。并且膜整体结构稳固,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断裂性能、抗撕裂性和耐顶破性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顶部无纺布支撑层、聚丙烯熔喷纤维层、活性炭层、疏水层、亲氧过渡层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30-120μm,所述聚丙烯熔喷纤维层厚度为40-80μm,所述活性炭层厚度为80-160μm,所述疏水层厚度为10-40μm,所述亲氧过渡层厚度为5-20μm,所述底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10-6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顶部无纺布支撑层、聚丙烯熔喷纤维层、活性炭层、疏水层、亲氧过渡层以及底部无纺布支撑层,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30-120μm,所述聚丙烯熔喷纤维层厚度为40-80μm,所述活性炭层厚度为80-160μm,所述疏水层厚度为10-40μm,所述亲氧过渡层厚度为5-20μm,所述底部无纺布支撑层厚度为10-6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生物反应器用复合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无纺布支撑层以及所述底部无纺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涛徐善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汇佰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