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678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1
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尾部相连接的引流管和内芯;引流管为分为头部、体部、尾部和连接头,其中,头部为单通道襻管,头部管壁上设有侧孔,前端管壁外侧连接的牵引线依次经头部末端壁上的通过孔进入通道Ⅰ、通道Ⅱ、通道Ⅳ及尾部末端管壁上的通过孔引出;体部包括通道Ⅱ和通道Ⅲ,通道Ⅱ与通道Ⅰ相通,体部呈凹形,包裹有柱形球囊膜,柱形球囊膜腔内有通过孔与通道Ⅲ相通;尾部包括通道Ⅳ和通道Ⅴ,通道Ⅳ与通道Ⅱ相通,通道Ⅴ与通道Ⅲ相通,连接头设有接头Ⅰ和接头Ⅱ,接头Ⅰ与通道Ⅳ相通,接头Ⅱ和通道Ⅴ相通,连接头外壁上设有牵引线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制造
,涉及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
技术介绍
胆囊及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可诱发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道肿瘤等并发症。胆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是开腹胆囊切除及肝叶切除,在腹腔镜及胆道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及胆道探查取石术,成为胆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腹腔镜下胆囊切开取石,但是胆道探查取石,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对于不能耐受全麻风险的高龄、高危患者,以及接受多次开腹手术的患者,可先采取经皮经肝胆囊及胆管穿刺引流术,随后逐渐扩张瘘道,待瘘道扩张至16Fr以上时,则可经瘘道置入胆道镜到胆囊及胆管内碎石、取石。瘘道扩张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一次手术中使用不同型号的硬质扩张管扩张瘘道,但是该种方式仍需要在全麻状态下完成,容易发生出血、肝脓肿、胆漏等并发症,另一种是间断更换更粗型号的胆道引流管,此种方式无需麻醉,但是两次手术之间间隔较长,导致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如果间隔时间较短或选择较粗型号引流管,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置管的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损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的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本技术包括引流管1和内芯2;引流管1分为头部3、体部4、尾部5和连接头6,其中,头部3为单通道襻管,内有通道Ⅰ7,头部3管壁上设有侧孔8,前端管壁外侧连接牵引线9,牵引线9经头部3末端壁上的通过孔进入通道Ⅰ7内;体部4为双通道引流管,包括通道Ⅱ10和通道Ⅲ11,通道Ⅱ10与通道Ⅰ7相通,牵引线9经通道Ⅱ10通过,体部4呈凹形,包裹有柱形球囊12膜,柱形球囊12未充盈时呈膜状,柱形球囊12膜两端固定在体部4,柱形球囊12膜腔内有通过孔与通道Ⅲ11相通;尾部5为双通道管,包括通道Ⅳ13和通道Ⅴ14,通道Ⅳ13与通道Ⅱ10相通,通道Ⅴ14与通道Ⅲ11相通,牵引线9经过通道Ⅳ13及尾部5末端管壁上的通过孔引出;连接头6设有接头Ⅰ15和接头Ⅱ16,接头Ⅰ15与通道Ⅳ13相通,接头Ⅱ16和通道Ⅴ14相通,连接头6外壁上设有牵引线卡槽17,连接头6末端的接头Ⅰ15外壁设有螺旋凹槽Ⅰ18;内芯2为单通道管,尾部设有单通道连接帽19,连接帽19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Ⅱ20,螺旋凹槽Ⅱ20与引流管1上的接头Ⅰ15外壁的螺旋凹槽Ⅰ18相吻合连接;引流管1长60-100cm,外径为7Fr、内径为5Fr;柱形球囊(12)外径为8-11Fr;柱形球囊(12)外径为12-15Fr;柱形球囊(12)外径为16-19Fr;侧孔8为1-10个;侧孔8为5个;柱形球囊12两端被金属环固定在体部4;柱形球囊12是塑料球囊;内芯2为单通道金属管。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装置引流管型号均为7Fr,容易置入到瘘道内;2.每个柱形球囊最大扩张直径可变,可减少更换引流管次数;3.本装置采取逐渐加压的方式逐渐扩张瘘道,不会引起瘘道撕裂出血,疼痛等副反应更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引流管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芯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组装后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收紧牵引线、扩张瘘道的示意图,其中,1.引流管,2.内芯,3.头部,4.体部,5.尾部,6.连接头,7.通道Ⅰ,8.侧孔,9.牵引线,10.通道Ⅱ,11.通道Ⅲ,12.柱形球囊,13.通道Ⅳ,14.通道Ⅴ,15.接头Ⅰ,16.接头Ⅱ,17.牵引线卡槽,18.螺旋凹槽Ⅰ,19.连接帽,20.螺旋凹槽Ⅱ,21.压力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包括引流管1和内芯2;引流管1长90cm,外径为7Fr、内径为5Fr,引流管1分为头部3、体部4、尾部5和连接头6,其中,头部3为单通道襻管,内有通道Ⅰ7,头部3管壁上设有5个侧孔8,前端管壁外侧连接牵引线9,牵引线9经头部3末端壁上的通过孔进入通道Ⅰ7内;体部4为双通道引流管,包括通道Ⅱ10和通道Ⅲ11,通道Ⅱ10与通道Ⅰ7相通,牵引线9经通道Ⅱ10通过,体部4呈凹形,包裹有外径为8-11Fr、未充盈时呈膜状的塑料柱形球囊12,塑料柱形球囊12膜两端被金属环固定在体部4,塑料柱形球囊12膜腔内有通过孔与通道Ⅲ11相通;尾部5为双通道管,包括通道Ⅳ13和通道Ⅴ14,通道Ⅳ13与通道Ⅱ10相通,通道Ⅴ14与通道Ⅲ11相通,牵引线9经过通道Ⅳ13及尾部5末端管壁上的通过孔引出;连接头6设有接头Ⅰ15和接头Ⅱ16,接头Ⅰ15与通道Ⅳ13相通,接头Ⅱ16和通道Ⅴ14相通,连接头6外壁上设有牵引线卡槽17,连接头6末端的接头Ⅰ15外壁设有螺旋凹槽Ⅰ18;内芯2为单通道金属管,尾部设有单通道连接帽19,连接帽19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Ⅱ20,螺旋凹槽Ⅱ20与引流管1上的接头Ⅰ15外壁的螺旋凹槽Ⅰ18相吻合连接。超声或X线监视下经原引流管置入导丝,留置导丝并将退出原引流管,在导丝引导下置入本装置,将本装置经皮置入到胆管指定位置后,退出内芯2,收紧牵引线9,其头端呈襻,管壁连接头上的卡扣,固定牵引线9。连接头6上的接头Ⅱ16连接压力泵21,逐渐注入含造影剂生理盐水,缓慢充盈柱形球囊12扩张瘘道,至柱形球囊12的最大直径,接头Ⅰ15连接引流袋引流胆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芯(2);引流管(1)分为头部(3)、体部(4)、尾部(5)和连接头(6),其中,头部(3)为单通道襻管,内有通道Ⅰ(7),头部(3)管壁上设有侧孔(8),前端管壁外侧连接牵引线(9),牵引线(9)经头部(3)末端壁上的通过孔进入通道Ⅰ(7)内;体部(4)为双通道引流管,包括通道Ⅱ(10)和通道Ⅲ(11),通道Ⅱ(10)与通道Ⅰ(7)相通,牵引线(9)经通道Ⅱ(10)通过,体部(4)呈凹形,包裹有柱形球囊(12)膜,柱形球囊(12)膜两端固定在体部(4),柱形球囊(12)膜腔内有通过孔与通道Ⅲ(11)相通;尾部(5)为双通道管,包括通道Ⅳ(13)和通道Ⅴ(14),通道Ⅳ(13)与通道Ⅱ(10)相通,通道Ⅴ(14)与通道Ⅲ(11)相通,牵引线(9)经过通道Ⅳ(13)及尾部(5)末端管壁上的通过孔引出;连接头(6)设有接头Ⅰ(15)和接头Ⅱ(16),接头Ⅰ(15)与通道Ⅳ(13)相通,接头Ⅱ(16)和通道Ⅴ(14)相通,连接头(6)外壁上设有牵引线卡槽(17),连接头(6)末端的接头Ⅰ(15)外壁设有螺旋凹槽Ⅰ(18);内芯(2)为单通道管,尾部设有单通道连接帽(19),连接帽(19)内壁设有螺旋凹槽Ⅱ(20),螺旋凹槽Ⅱ(20)与引流管(1)上的接头Ⅰ(15)外壁的螺旋凹槽Ⅰ(18)相吻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瘘道逐级扩张型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芯(2);引流管(1)分为头部(3)、体部(4)、尾部(5)和连接头(6),其中,头部(3)为单通道襻管,内有通道Ⅰ(7),头部(3)管壁上设有侧孔(8),前端管壁外侧连接牵引线(9),牵引线(9)经头部(3)末端壁上的通过孔进入通道Ⅰ(7)内;体部(4)为双通道引流管,包括通道Ⅱ(10)和通道Ⅲ(11),通道Ⅱ(10)与通道Ⅰ(7)相通,牵引线(9)经通道Ⅱ(10)通过,体部(4)呈凹形,包裹有柱形球囊(12)膜,柱形球囊(12)膜两端固定在体部(4),柱形球囊(12)膜腔内有通过孔与通道Ⅲ(11)相通;尾部(5)为双通道管,包括通道Ⅳ(13)和通道Ⅴ(14),通道Ⅳ(13)与通道Ⅱ(10)相通,通道Ⅴ(14)与通道Ⅲ(11)相通,牵引线(9)经过通道Ⅳ(13)及尾部(5)末端管壁上的通过孔引出;连接头(6)设有接头Ⅰ(15)和接头Ⅱ(16),接头Ⅰ(15)与通道Ⅳ(13)相通,接头Ⅱ(16)和通道Ⅴ(14)相通,连接头(6)外壁上设有牵引线卡槽(17),连接头(6)末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玲玲张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