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65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涉及临床用医疗器械领域,包括进氧管,所述进氧管顶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两分氧管,所述分氧管末端各设鼻氧管,所述分氧管末端通过波纹管连通,所述波纹管上套设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鼻氧管包括鼻导管和莲蓬头,所述鼻导管上螺纹连接锥形支撑头,所述锥形支撑头顶部设凹槽且凹槽与莲蓬头抵触,所述鼻导管与分氧管连接处设第一瓣膜,所述鼻导管外设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鼻导管连接处设第二瓣膜,所述鼻氧管间设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分氧管间设第三瓣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节氧气流量,适应患者鼻孔间距和鼻腔大小,不易掉落,患者可通过鼻腔进行吸气呼气,对多余氧气进行收集避免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用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
技术介绍
吸氧作为一种治疗的手段,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医学领域。氧气的浪费会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在实际使用中造成氧气浪费的原因有很多,传统的吸氧管一般是采用“强迫供氧”的方式,即氧气是连续不断地从输氧管流入人的鼻腔,而不考虑吸氧人是吸气状态还是呼气状态,这样会造成氧气的浪费,由于缺少氧气量大小的调节装置,或者在佩戴吸氧管时吸氧管不能与患者较好的匹配而易脱落,也会造成氧气浪费,现提供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包括进氧管,所述进氧管末端连接供氧设备,所述进氧管上串接流量计,所述进氧管顶端通过三通接头分别连接两分氧管,所述分氧管末端各设鼻氧管,所述分氧管末端通过波纹管连通,所述波纹管两端分别设置卡环且卡环外侧分别设有套设在波纹管上的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鼻氧管包括鼻导管和莲蓬头,所述鼻导管外壁设外螺纹,所述鼻导管上螺纹连接锥形支撑头,所述锥形支撑头顶部设凹槽且凹槽与莲蓬头抵触,所述鼻导管与分氧管连接处设第一瓣膜,所述鼻导管外螺纹下方设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与鼻导管连接处设第二瓣膜,所述鼻氧管间的分氧管上设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与分氧管间设第三瓣膜。上述的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所述流量计与三通接头间设流量调节器。上述的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所述第二支管18底部连接储气囊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调节氧气流量,通过调节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的锁紧程度,压缩或拉伸波纹管的长度以调节鼻氧管之间的距离,方便适应患者鼻孔间距,旋转锥形支撑头,锥形支撑头上升时受莲蓬头抵触而外扩,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鼻腔大小,使鼻氧管佩戴舒适恰当,不易掉落,患者经鼻导管处的第一瓣膜吸氧,呼气时第一瓣膜闭合,呼出的气体经第一支管上的第二瓣膜排出,不会污染分氧管内的氧气,同时不需像传统吸氧管一样需要患者通过鼻腔吸气再经过嘴呼气,避免长时间张嘴造成口腔干哑,患者呼气时鼻导管内气压较高,多余的氧气通过第二支管上的第三膜瓣进入储气囊进行存储,避免浪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波纹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鼻氧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氧管,2.流量计,3.三通接头,4.分氧管,5.鼻氧管,6.波纹管,7.卡环,8.锁紧螺栓,9.锁紧螺母,10.鼻导管,11.莲蓬头,12.外螺纹,13.锥形支撑头,14.凹槽,15.第一瓣膜,16.第一支管,17.第二瓣膜,18.第二支管,19.第三瓣膜,20.流量调节器,21.储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根据此附图和实施例获得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包括进氧管1,所述进氧管1末端连接供氧设备,所述进氧管1上串接流量计2,所述进氧管1顶端通过三通接头3分别连接两分氧管4,所述分氧管4末端各设鼻氧管5,所述分氧管4末端通过波纹管6连通,所述波纹管6两端分别设置卡环7且卡环7外侧分别设有套设在波纹管6上的锁紧螺栓8和锁紧螺母9,所述鼻氧管5包括鼻导管10和莲蓬头11,所述鼻导管10外壁设外螺纹12,所述鼻导管10上螺纹连接锥形支撑头13,所述锥形支撑头13顶部设凹槽14且凹槽14与莲蓬头11抵触,所述鼻导管10与分氧管4连接处设第一瓣膜15,所述鼻导管10外螺纹12下方设第一支管16,所述第一支管16与鼻导管10连接处设第二瓣膜17,所述鼻氧管5间的分氧管4上设第二支管18,所述第二支管18与分氧管4间设第三瓣膜19。详细的,所述流量计2与三通接头3间设流量调节器20,所述第二支管18底部连接储气囊21。使用时,观察流量计2,调节流量调节器20调节氧气流量,流量调节器20为输液、吸氧中常用调节器,通过调节锁紧螺栓8和锁紧螺母9的锁紧程度,压缩或拉伸波纹管6的长度以调节鼻氧管5之间的距离,方便适应患者鼻孔间距,旋转锥形支撑头13,锥形支撑头13内的凹槽14与莲蓬头11抵触,锥形支撑头13上升时受莲蓬头11抵触而外扩,能适应不同患者的鼻腔大小,使鼻氧管5佩戴舒适恰当,不易掉落,患者经鼻导管10处的第一瓣膜15吸氧,呼气时第一瓣膜15闭合,呼出的气体经第一支管16上的第二瓣膜17排出,不会污染分氧管4内的氧气,同时不需像传统吸氧管一样需要患者通过鼻腔吸气再经过嘴呼气,避免长时间张嘴造成口腔干哑,患者呼气时鼻导管10内气压较高,多余的氧气通过第二支管18上的第三膜瓣19进入储气囊21进行存储,避免浪费。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包括进氧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管(1)末端连接供氧设备,所述进氧管(1)上串接流量计(2),所述进氧管(1)顶端通过三通接头(3)分别连接两分氧管(4),所述分氧管(4)末端各设鼻氧管(5),所述分氧管(4)末端通过波纹管(6)连通,所述波纹管(6)两端分别设置卡环(7)且卡环(7)外侧分别设有套设在波纹管(6)上的锁紧螺栓(8)和锁紧螺母(9),所述鼻氧管(5)包括鼻导管(10)和莲蓬头(11),所述鼻导管(10)外壁设外螺纹(12),所述鼻导管(10)上螺纹连接锥形支撑头(13),所述锥形支撑头(13)顶部设凹槽(14)且凹槽(14)与莲蓬头(11)抵触,所述鼻导管(10)与分氧管(4)连接处设第一瓣膜(15),所述鼻导管(10)外螺纹(12)下方设第一支管(16),所述第一支管(16)与鼻导管(10)连接处设第二瓣膜(17),所述鼻氧管(5)间的分氧管(4)上设第二支管(18),所述第二支管(18)与分氧管(4)间设第三瓣膜(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省氧气用量的吸氧管,包括进氧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氧管(1)末端连接供氧设备,所述进氧管(1)上串接流量计(2),所述进氧管(1)顶端通过三通接头(3)分别连接两分氧管(4),所述分氧管(4)末端各设鼻氧管(5),所述分氧管(4)末端通过波纹管(6)连通,所述波纹管(6)两端分别设置卡环(7)且卡环(7)外侧分别设有套设在波纹管(6)上的锁紧螺栓(8)和锁紧螺母(9),所述鼻氧管(5)包括鼻导管(10)和莲蓬头(11),所述鼻导管(10)外壁设外螺纹(12),所述鼻导管(10)上螺纹连接锥形支撑头(13),所述锥形支撑头(13)顶部设凹槽(14)且凹槽(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乐万高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