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3562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包括支撑架和散热片,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和散热片的底部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领域。该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螺杆、压块、支撑块和垫片的协同保障散热片和移动板之间的相对稳定,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竖板,支撑架上方的固定块通过设置滑槽形成内凹型,第一移动轮的顶部与滑槽内表面连接,保障竖板不会朝上移动,第二移动轮的底部与移动轮连接,保障竖板不会朝下移动,从而保障竖板高度不变,同时通过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进行连接,保障可以对竖板的位置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保障散热片在移动时的稳定,保障抛光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件加工
,具体为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是组成电子产品的基础,了解常用的电子元件的种类、结构、性能并能正确选用是学习、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常用的电子元件有:电阻、电容、电感、电位器、变压器等,就安装方式而言,目前可分为传统安装(又称通孔装即DIP)和表面安装两大类(即又称SMT或SMD)。散热片是一种给电器中的易发热电子元件散热的装置,多由铝合金,黄铜或青铜做成板状,片状,多片状等。散热片在生产时需要对其进行抛光,除去表面的毛刺、杂质,使其表面平滑光亮,通过抛光机进行抛光,需要对散热片的位置进行移动,而现有移动装置难以保障在移动时,散热片位置的相对稳定,难以保障抛光效果,现有抛光机和抛光器之间固定连接,抛光机在工作时,本身会产生震动,难以保障抛光器与散热片之间接触的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通过抛光机对散热片表面进行抛光时,由于难以保障散热片移动时的稳定,从而难以保障抛光质量和由于抛光机本身的震动,难以保障抛光器和散热片之间稳定接触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包括支撑架和散热片,散热片为片状结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和散热片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垫片的底部与散热片的顶板抵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贯穿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螺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压块的顶部抵接,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散热片的底部抵接,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所述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分层设置,所述第一侧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轮,所述第一移动轮的外表面与滑槽内表面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侧杆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所述第二移动轮的外表面与滑槽内表面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轮,所述压轮的底部与散热片的顶部抵接。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贯穿垫片的顶部并延伸至垫片的下方,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内表面与限位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驱动箱,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驱动箱的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位于驱动箱内腔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驱动箱的侧面贯穿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表面与第一齿轮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支撑架的下方设置有抛光机,所述抛光机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抛光器,所述抛光器的顶端与散热片的底部抵接,所述抛光机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螺纹杆的外表面与螺纹筒的内表面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抛光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盒,所述定位盒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的顶端与抛光器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筒的内表面与抛光机输出端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盒的侧面开设有弧槽,所述弧槽倾斜设置,所述滑槽的内表面与定位柱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线筒,所述第一线筒的外表面套设有拉绳,所述拉绳的外表面与第二侧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线筒,所述拉绳套在第二线筒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开设有绳孔,所述拉绳贯穿绳孔,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线筒,所述拉绳套在第三线筒的外表面。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动升降机,所述电动升降机的底部与升降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该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转动螺杆,螺杆带动压块朝下移动,支撑块在重力作用下朝下移动,限位杆在限位槽内滑动,支撑块和垫片相对移动,直至支撑块和垫片之间的间距大于散热片的厚度即可,移动散热片,使散热片进入到支撑块和垫片之间,反向转动螺杆,螺杆带动压块朝上移动,压块带动支撑块朝上移动,支撑块与散热片接触后,带动散热片朝上移动,对散热片进行夹紧,启动电动升降机,电动升降机带动升降板朝下移动,升降板带动压轮朝下移动,直至压轮与散热片的顶部紧密接触;步骤二、启动抛光机,抛光机输出端转动,带动定位盒转动,定位筒通过弧槽带动定位柱转动,由于弧槽倾斜设置,定位柱在弧槽内朝上移动,定位柱带动定位筒朝上移动,定位筒带动抛光器朝上移动,使抛光器的顶部与散热片的底部接触,定位柱带动定位筒转动,定位筒带动抛光器转动,通过抛光器对散热片的底部进行抛光;步骤三、启动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螺纹杆转动,由于螺纹杆与螺纹筒之间螺纹连接,螺纹杆转动时,带动螺纹筒移动,螺纹筒带动横板水平移动,横板带动抛光机水平移动,对散热片左右方向进行抛光;步骤四、启动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带动第一线筒转动,第一线筒带动拉绳转动,拉绳带动第二线筒和第三线筒转动,拉绳带动第二侧杆移动,第二侧杆带动竖板移动,竖板带动第一侧杆移动,第一侧杆带动第一移动轮转动,由于第一移动轮的外表面与滑槽内表面的顶部抵接,第一移动轮转动,第二侧杆带动第二移动轮移动,由于第二移动轮的外表面与滑槽内表面的顶部抵接,第二移动轮转动,竖板带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通过带动螺杆和垫片移动,带动散热片移动,对散热片前后方向进行抛光。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通过在移动板的顶部贯穿有螺杆,螺杆的底端连接有压块,通过转动螺杆,可以对螺杆的位置进行调节,螺杆对压块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压块对支撑块进行支撑,支撑块通过与垫片协同,对散热片进行夹紧固定,保障散热片和移动板之间的相对稳定,移动板的底部设置有竖板,竖板的侧面分别通过第一侧杆和第二侧杆对应连接有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支撑架上方的固定块通过设置滑槽形成内凹型,第一移动轮的顶部与滑槽内表面连接,保障竖板不会朝上移动,第二移动轮的底部与移动轮连接,保障竖板不会朝下移动,从而保障竖板高度不变,同时通过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进行连接,保障可以对竖板的位置进行水平移动,从而保障散热片在移动时的稳定,保障抛光质量,解决了现有通过抛光机对散热片表面进行抛光时,由于难以保障散热片移动时的稳定,从而难以保障抛光质量的问题。2、该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通过在抛光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盒,定位盒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散热片(2),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和散热片(2)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片(4),所述垫片(4)的底部与散热片(2)的顶板抵接,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贯穿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7),所述螺杆(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底部与压块(7)的顶部抵接,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与散热片(2)的底部抵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侧面开设有滑槽(9),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杆(11)和第二侧杆(12),所述第一侧杆(11)和第二侧杆(12)分层设置,所述第一侧杆(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轮(13),所述第一移动轮(13)的外表面与滑槽(9)内表面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侧杆(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14),所述第二移动轮(14)的外表面与滑槽(9)内表面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移动轮(13)和第二移动轮(14)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15),所述升降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轮(16),所述压轮(16)的底部与散热片(2)的顶部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和散热片(2),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和散热片(2)的底部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活动连接有移动板(3),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垫片(4),所述垫片(4)的底部与散热片(2)的顶板抵接,所述移动板(3)的顶部贯穿有螺杆(5),所述螺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7),所述螺杆(5)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有支撑块(6),所述支撑块(6)的底部与压块(7)的顶部抵接,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与散热片(2)的底部抵接,所述支撑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的侧面开设有滑槽(9),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板(10),所述竖板(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侧杆(11)和第二侧杆(12),所述第一侧杆(11)和第二侧杆(12)分层设置,所述第一侧杆(1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移动轮(13),所述第一移动轮(13)的外表面与滑槽(9)内表面的顶部抵接,所述第二侧杆(12)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14),所述第二移动轮(14)的外表面与滑槽(9)内表面的底部抵接,所述第一移动轮(13)和第二移动轮(14)的外表面抵接,所述支撑架(1)的上方设置有升降板(15),所述升降板(1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压轮(16),所述压轮(16)的底部与散热片(2)的顶部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7),所述限位杆(17)的底端贯穿垫片(4)的顶部并延伸至垫片(4)的下方,所述支撑块(6)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槽(18)的内表面与限位杆(17)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9)、第二驱动电机(20)和驱动箱(21),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贯穿驱动箱(21)的侧面并延伸至驱动箱(21)的内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19)的输出端位于驱动箱(21)内腔的外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22),所述驱动箱(21)的侧面贯穿有螺纹杆(23),所述螺纹杆(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4),所述第二齿轮(24)的外表面与第一齿轮(22)的外表面相啮合,所述支撑架(1)的下方设置有抛光机(25),所述抛光机(25)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抛光器(26),所述抛光器(26)的顶端与散热片(2)的底部抵接,所述抛光机(2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横板(27),所述横板(2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28),所述螺纹杆(23)的外表面与螺纹筒(28)的内表面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抛光机(2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定位盒(29),所述定位盒(29)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定位筒(30),所述定位筒(30)的顶端与抛光器(2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筒(30)的内表面与抛光机(25)输出端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定位筒(3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柱(31),所述定位盒(29)的侧面开设有弧槽(32),所述弧槽(32)倾斜设置,所述滑槽(9)的内表面与定位柱(3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合金材料电子元件表面细度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0)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动杆(33),所述转动杆(3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斌胡松芬林星如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众成合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