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花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606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固定于引流瓶顶部的吸气泵以及与吸气泵的进风口固定并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引流瓶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固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本方案在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设置过滤组件,以此对进入引流管内的杂物进行过滤,降低了由于过多杂物进入引流管内而使得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内科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在内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引流装置是必不可少的治疗设备,现有的引流装置大多是将引流管直接插入积液腔内,通过负压抽取积液。在公开号为CN208741608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吸气泵、连接管、液体流速传感器、电机、旋转轴、旋转板、引流管。该肿瘤内科引流装置可对患者体内积液引流的流速进行控制,有效的避免引流流速较大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以及引流流速较小而影响了患者的引流效果。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待抽取的废液中往往含有杂物,当杂物被吸入引流管中时,容易堵塞引流管,从而影响引力装置引流工作的继续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内科引流装置,该内科引流装置能够对进入引流管的废液进行过滤,降低了杂物进入引流管内而使得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固定于引流瓶顶部的吸气泵以及与吸气泵的进风口固定并连通的进风管,所述引流瓶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固定的引流管,所述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设置过滤组件,以此对进入引流管内的杂物进行过滤,降低了由于过多杂物进入引流管内而使得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套设于引流管外侧的外环体以及与外环体的底面固定的下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过滤网在该内科引流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对进入引流管内的杂物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避免了较大体积的杂物进入引流管内并使得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过滤网为球形过滤网,该球形过滤网的球心位于引流管远离引流瓶一端的下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过滤网为球形过滤网,球形过滤网的面积大于平面过滤网的面积,以此增大了下过滤网的过滤范围,降低了下过滤网的网孔因发生堵塞而影响过滤的概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引流管远离引流瓶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环体,所述引流管的外侧弧形表面与外环体的内侧弧形表面抵紧,所述引流管的内侧弧形表面与内环体的外侧弧形表面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环体,无论引流管采用硬管制成还是软管制成,外环体与内环体配合作用,都能将引流管抵紧,以此使得引流管与过滤组件之间的连接作用更加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体的上端面与其内壁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倒角,所述内环体的上端面固定有圆台形壳体,所述圆台形壳体的上端开口直径小于其下端开口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圆台形壳体,以此降低了内环体插入引流管内的难度,通过设置倒角,降低了外环体套设于引流管外侧的难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内环体和外环体进行快速安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安装于圆台形壳体上的上过滤网,所述上过滤网的侧壁与圆台形壳体的内表面靠近圆台形壳体上端开口的位置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过滤网,以此对进入引流管内的废液再次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环体与内环体上共同安装有用于连接外环体与内环体的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贯穿设置于内环体上并与之滑移配合的滑杆,所述滑杆贯穿引流管和外环体并与引流管以及外环体均间隙配合,所述滑杆设有两个,两个所述滑杆关于内环体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滑杆靠近内环体轴线的一端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滑杆的相对端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两侧的滑杆分别贯穿内环体、引流管以及外环体的两侧,以此使得内环体、引流管以及外环体之间的位置被两个滑杆限制,避免了外环体和内环体脱离引流管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远离内环体轴线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滑杆的横截面以及固定块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固定块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滑杆的横截面面积,所述外环体上贯穿开设有与固定块滑移配合的第一穿孔,所述引流管上贯穿开设有与固定块滑移配合的第二穿孔,所述内环体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固定块滑移连接的柱形凹槽,且所述柱形凹槽靠近弹簧一侧的侧壁与内环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环体的内壁与内环体轴线之间的距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块,固定块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滑杆的横截面面积,且柱形凹槽靠近弹簧一侧的侧壁与内环体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内环体的内壁与内环体轴线之间的距离,以此对滑杆起到了良好的限位作用,避免了滑杆滑脱内环体的情况,免去了因滑杆滑脱内环体而再次安装滑杆的繁琐。(三)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在引流管远离引流瓶的一端设置过滤组件,以此对进入引流管内的杂物进行过滤,降低了由于过多杂物进入引流管内而使得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保证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2、本方案中,下过滤网为球形过滤网,球形过滤网的面积大于平面过滤网的面积,以此增大了下过滤网的过滤范围,降低了下过滤网的网孔因发生堵塞而影响过滤的概率;3、本方案中,通过设置上过滤网,以此对进入引流管内的废液再次起到了良好的过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概率,有利于引流工作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隐藏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引流瓶;11、吸气泵;111、进风管;12、控制开关;13、挡板;131、圆形通孔;1311、防水土工布;2、引流管;21、第一电磁阀;22、第二穿孔;3、过滤组件;31、外环体;311、倒角;312、第一穿孔;32、下过滤网;33、内环体;331、柱形凹槽;332、拾取槽;34、圆台形壳体;35、上过滤网;4、连接组件;41、滑杆;42、弹簧;43、固定块;5、出液管;51、第二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引流瓶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引流瓶1的轴线竖直。引流瓶1顶部固定有吸气泵11和控制开关12,吸气泵11的进风口固定有进风管111,进风管111的下端贯穿引流瓶1顶部并与之固定。控制开关12与吸气泵11以及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以此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控制开关12控制吸气泵11的启闭,以便将引流瓶1内抽至真空。如图2所示,引流瓶1内设有挡板13,挡板13为圆板状结构,挡板13的轴线与引流瓶1的轴线重合,挡板13的弧形表面与引流瓶1的内侧弧形表面贴合并固定,且挡板13上贯穿开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固定于引流瓶(1)顶部的吸气泵(11)以及与吸气泵(11)的进风口固定并连通的进风管(111),所述引流瓶(1)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固定的引流管(2),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2)远离引流瓶(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固定于引流瓶(1)顶部的吸气泵(11)以及与吸气泵(11)的进风口固定并连通的进风管(111),所述引流瓶(1)顶部贯穿设有与其固定的引流管(2),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2)远离引流瓶(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组件(3)包括套设于引流管(2)外侧的外环体(31)以及与外环体(31)的底面固定的下过滤网(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过滤网(32)为球形过滤网,该球形过滤网的球心位于引流管(2)远离引流瓶(1)一端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2)远离引流瓶(1)一端的内壁上设有内环体(33),所述引流管(2)的外侧弧形表面与外环体(31)的内侧弧形表面抵紧,所述引流管(2)的内侧弧形表面与内环体(33)的外侧弧形表面抵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环体(31)的上端面与其内壁之间的相交棱边上开设有倒角(311),所述内环体(33)的上端面固定有圆台形壳体(34),所述圆台形壳体(34)的上端开口直径小于其下端开口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组件(3)还包括安装于圆台形壳体(34)上的上过滤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花王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丁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