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晓靖专利>正文

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536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右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的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立柱的侧面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端部焊接矩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有两个贯穿的导杆,两个导杆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的支撑架,所述底座的上侧焊接有U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滑动连接有若干个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与安装座的内侧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使用时,人脚放置在顶杆的上端,利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凸轮通过连杆拉动移动板做往复移动,由于移动板的上侧为波浪形的曲面,所以移动板能够通过第一滚轮推动顶杆往复上移,对脚底板进行按摩,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
技术介绍
脚底按摩是对脚底进行按摩的一种方式,对大家来说都不是陌生的概念,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脚底按摩约在四千年前起源于中国,是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和同样是传统医学的“针灸”属于相同原理的治疗方法,在经过几个世界的传播之后,传入西方,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验加以改造,通过增加辅助工具器械,科学的进行按摩,常用的脚底按摩装置由一个框架通过横向设置轴穿过滚珠组成,靠脚的摩擦带动滚珠的运动对脚底各部位进行按摩。申请号为CN201820773416.0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板,按摩珠,导板A,导板B,连接板,顶丝,方形孔B,绑腿架,绑带鼻,绑带和连接槽;所述底板顶部设置为弧形面,且弧形面中间通过开设圆槽粘接固定设置有多组按摩珠;所述底板一侧通过安装转轴活动设置有导板A;所述绑腿块一侧开设有方形孔B,且导板B穿过方形孔B活动设置于绑腿块中护腿块外端设置为圆弧面,圆弧面连接杆中间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绑杆,通过护腿块的设置,绑带穿过绑杆可以将按摩装置的顶部固定在小腿处,可以整体站立于按摩装置顶部进行按摩,并可以进行走动,作为趾压板使用。但是上述方案也存在如下不足之处:上述方案穿戴在小腿上行走,进行脚底按摩,但是由于整体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穿戴行走极不方便,所以达不到有效按摩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右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立柱,所述立柱的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立柱的侧面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端部焊接矩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滑动连接有两个贯穿的导杆,两个导杆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的支撑架,所述底座的上侧焊接有U形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滑动连接有若干个顶杆,所述顶杆的下端与安装座的内侧连接有弹簧,所述顶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的下方设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上侧设有波浪形的曲面,所述移动板的后侧铰接有连杆,所述底座的后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边侧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优选的,所述立柱为矩形管结构,所述立柱上设有若干个前后贯穿的圆孔,所述滑套与立柱之间通过插销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侧面焊接有套管,所述导杆与套管的内腔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后端设有螺纹且螺接有螺母。优选的,所述顶杆按照矩形阵列排布,所述顶杆的顶端设有球面的触头。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侧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移动板的上侧设有矩形的卡槽,所述第二滚轮的上侧与卡槽卡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人脚放置在顶杆的上端,利用电机驱动凸轮旋转,凸轮通过连杆拉动移动板做往复移动,由于移动板的上侧为波浪形的曲面,所以移动板能够通过第一滚轮推动顶杆往复上移,对脚底板进行按摩,顶杆上移后由弹簧进行复位。因此本装置使用方便,有效的对脚底进行按摩,有利于身心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底座;2、电机;3、安装座;4、立柱;5、插销;6、圆孔;7、滑套;8、横梁;9、安装板;10、支撑架;11、弹簧;12、顶杆;13、导杆;14、移动板;15、第二滚轮;16、第一滚轮;17、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侧右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立柱4,立柱4的滑动连接有滑套7,立柱4为矩形管结构,立柱4上设有若干个前后贯穿的圆孔6,滑套7与立柱4之间通过插销5进行固定,插销5插接在不同的圆孔6中,滑套7的高度不同。立柱4的侧面焊接有横梁8,横梁8的端部焊接矩形的安装板9,安装板9滑动连接有两个贯穿的导杆13,两个导杆13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的支撑架10,安装板9的侧面焊接有套管,导杆13与套管的内腔滑动连接,导杆13的后端设有螺纹且螺接有螺母,使用时,人坐在板凳上,人腿从支撑架10之间穿过,进行限位。底座1的上侧焊接有U形的安装座3,安装座3的滑动连接有若干个顶杆12,顶杆12的下端与安装座3的内侧连接有弹簧11,顶杆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16,第一滚轮16的下方设有移动板14,顶杆12按照矩形阵列排布,顶杆12的顶端设有球面的触头,顶杆12由移动板14推动,往复的顶升,触头与脚底板接触进行按摩。移动板14的上侧设有波浪形的曲面,移动板14的后侧铰接有连杆17,底座1的后侧安装有电机2,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凸轮的边侧与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底座1的上侧安装有第二滚轮15,移动板14的上侧设有矩形的卡槽,第二滚轮15的上侧与卡槽卡接。卡槽对移动板14的前后滑动起到导向作用。工作原理:使用时,人坐于高凳之上,腿从支撑架10之间穿过进行限位,脚放置在顶杆12的上端,滑套7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支撑架10的高度,以适用不同身高的人。利用电机2驱动凸轮旋转,凸轮通过连杆17拉动移动板14做往复移动,由于移动板14的上侧为波浪形的曲面,所以移动板14能够通过第一滚轮16推动顶杆12往复上移,对脚底板进行按摩,顶杆12上移后由弹簧11进行复位。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右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立柱(4),所述立柱(4)的滑动连接有滑套(7),所述立柱(4)的侧面焊接有横梁(8),所述横梁(8)的端部焊接矩形的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滑动连接有两个贯穿的导杆(13),两个导杆(13)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的支撑架(10),所述底座(1)的上侧焊接有U形的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滑动连接有若干个顶杆(12),所述顶杆(12)的下端与安装座(3)的内侧连接有弹簧(11),所述顶杆(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16),所述第一滚轮(16)的下方设有移动板(14),所述移动板(14)的上侧设有波浪形的曲面,所述移动板(14)的后侧铰接有连杆(17),所述底座(1)的后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边侧与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西医结合脚底按摩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侧右端固定安装有两个平行的立柱(4),所述立柱(4)的滑动连接有滑套(7),所述立柱(4)的侧面焊接有横梁(8),所述横梁(8)的端部焊接矩形的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滑动连接有两个贯穿的导杆(13),两个导杆(13)之间固定连接有U形的支撑架(10),所述底座(1)的上侧焊接有U形的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的滑动连接有若干个顶杆(12),所述顶杆(12)的下端与安装座(3)的内侧连接有弹簧(11),所述顶杆(1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滚轮(16),所述第一滚轮(16)的下方设有移动板(14),所述移动板(14)的上侧设有波浪形的曲面,所述移动板(14)的后侧铰接有连杆(17),所述底座(1)的后侧安装有电机(2),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上安装有凸轮,所述凸轮的边侧与连杆(17)的另一端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靖
申请(专利权)人:曹晓靖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