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525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9
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主要包括控制主机(1)、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控制主机(1)控制上述部件产生振动、光、电刺激和声音信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手(或前臂)的躯体感觉系统的传入信号触发手(肢体)运动,感觉传入信号即包括局部躯体感觉(如振动觉),也包括置于患肢局部的相关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和经皮电刺激信号。不同感觉触发信号可以单独或组合应用,达到最佳效果。经过规定时间的锻炼,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健存的脑组织之间重新建立功能联系,即产生大脑功能重组,实现脑中风后的功能康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
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
技术介绍
目前,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手段很多,但多为被动方式治疗,缺乏针对高级神经中枢的训练手段,手功能的康复更多的是脑中枢神经的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通过手(或前臂)的躯体感觉系统的传入信号触发手(肢体)运动,感觉传入信号即包括局部躯体感觉(如振动觉),也包括置于患肢局部的相关视觉信号、听觉信号和经皮电刺激信号。不同感觉触发信号可以单独或组合应用,达到最佳效果。经过规定时间的锻炼,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健存的脑组织之间重新建立功能联系,即产生大脑功能重组,实现脑中风后的功能康复。该技术有别于现有的康复技术和设备,其特点是把感觉刺激与患肢局部神经传入信号功能关联后触发手运动,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效果。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主要包括控制主机1、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控制主机1控制上述部件产生振动、光、电刺激和声音信号;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腕带固定于患者手臂;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包括指环和固定在指环外表面凹槽内的电机;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为5个,每个手指佩戴一个,能产生振动;所述康复指环LED5固定在指环凹槽上面,可以产生光刺激;所述刺激电极7采用正负两个电极固定于患者前臂指定部位,刺激不同的肌肉产生不同治疗的效果;所述控制主机内设置蜂鸣器,能产生声音刺激。所述仪器还包括手指弯曲传感器3放置在手指关节背部,和指环内表面固定在一起,依靠手指弯曲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判断手指弯曲程度,并将信息反馈给控制主机。所述4种感觉刺激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到患者大脑后,患者自主参与康复锻炼,促进大脑康复,并达到训练手指及手臂肌肉功能,所述电机为扁平偏轴电机,直径8mm,可生成30-80赫兹的物理振动,频率及振幅可调节。所述经皮电刺激强度分弱、中、强三档可调。所述康复治疗仪以充电电池驱动。所述康复治疗仪为有线或无线传输模式。有益效果:(1)振动觉、视觉、听觉、电刺激综合作用:患者可以选择其中一种也可选择组合刺激方式,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技术有临床效果,但目前还没有相关产品。(2)训练需大脑参与:训练需要患者根据设备的指令主动参与到训练(从感觉到大脑再从大脑控制手运动,是一个完整的感觉与运动的生理过程),目前临床无相同技术。(3)设备主要是恢复患者受损的大脑:手功能障碍主要是脑损伤导致的,而脑损伤是不可逆的,本设备能更快速的实现大脑的代偿机制。(4)主动式康复设备:现有康复设备主要是被动康复设备,本设备是主动式康复设备,需要患者主动参与。(5)手指运动检测有重要意义:检测手指运动可以作为评估患者手指运动的重要指标。(6)家用型可佩戴:本专利产品为便携式、可佩戴、易操作,便于用户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反复使用,患者可以用健侧手方便佩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控制主机;2主机显示器;3手指弯曲传感器;4康复指环振动器;5康复指环LED;6刺激电极线插口;7刺激电极;8电源充电口;9选择键+;10选择键-;11模式选择键;12电源键;13控制主机与康复指环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附图,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依据具有创新性和国际领先水平的大脑功能重组原理,研发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锻炼方法与设备。该技术综合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新进展,通过感觉驱动式大脑调控机制,针对脑中风后健存脑细胞和神经通路进行无创性功能调控,实现大脑功能重组,促进大脑功能康复。(1)本专利产品主要结构:本专利产品为可佩戴式,充电电池驱动,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产品有WIFI接口,手机和服务器可以和该款设备通信,可实现治疗方案及康复数据的传输,患者的康复数据可用于康复锻炼效果的评价、锻炼方法的参数调整以及未来的大数据处理。控制主机是康复仪的控制中心,实现设备供电、设备控制、功能显示。首先将腕带固定到手腕上,然后将振动指环按顺序戴入手指,将经皮电刺激两个电极放置到上臂合适的部位上(电刺激模式)。(2)专利产品主要功能:基本功能过程:手运动功能触发刺激信号(即施加在患肢局部的感觉刺激)→经感觉传入系统上传到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大脑分析及处理后发出手运动指令→经运动传出系统调控手运动→运动终止时可辅以生物反馈信息(即听觉、视觉或振动反馈)→间歇时间→依次循环……;单次循环时间设置、每次锻炼循环次数以及每天重复锻炼次数等可按临床需要选择。(注:患侧手运动功能的触发刺激信号包括振动、经皮电刺激、听觉和视觉刺激。)基本功能设置:1)模式选择键:设置不同工作模式:单独手指振动模式、单独手或前臂经皮电刺激模式、手指振动与经皮电刺激组合模式。其中,手指振动模式含手指随机振动模式或手指顺序振动模式。2)振动频率选择:两档频率选择(高低)。3)WIFI开关: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WIFI模块。4)电刺激强度选择:三档强度选择(弱中强)。5)声音选择:关闭或打开声音刺激。6)振动刺激强度选择:两档强度选择(高低)。基本功能:1)以符合生理特性的机械振动刺激手指;2)以符合生理特性的光信号刺激视觉;3)以符合生理特性的声波信号刺激听觉;4)按照医学标准对前臂不同的肌肉群进行经皮电刺激;5)以上4种刺激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到患者大脑后,患者自主(主动)参与康复锻炼,促进大脑康复,并达到训练手指及手臂肌肉功能,设备同时可检测到患者手指是否参与训练及训练强度(通过安装在手指的传感器检测获得),这种检测可以作为患者康复评估依据;6)设备可以通过WIFI实现网络连接,治疗方案可下载到康复设备,手机APP可实时展示患者训练过程;7)患者可在患病早期采用此设备进行康复,在不同的康复阶段可采用不同的康复方案,设备提供多种治疗方案供患者在不同阶段采用。8)设备易佩戴、易操作,便于用户在家庭环境中长期反复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主机(1)、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控制主机(1)控制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产生振动、光、电刺激和声音信号;/n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腕带固定于患者手臂;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包括指环和固定在指环外表面凹槽内的电机;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为5个,每个手指佩戴一个,能产生振动;康复指环LED(5)固定在指环凹槽上面,可以产生光刺激;所述刺激电极(7)采用正负两个电极固定于患者前臂指定部位,刺激不同的肌肉产生不同治疗的效果;控制主机(1)通过接口连接振动单元及刺激电极;/n所述控制主机内设置蜂鸣器,能产生声音刺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控制主机(1)、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控制主机(1)控制康复指环振动器(4)、康复指环LED(5)、刺激电极(7)以及蜂鸣器产生振动、光、电刺激和声音信号;
所述控制主机通过腕带固定于患者手臂;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包括指环和固定在指环外表面凹槽内的电机;所述康复指环振动器(4)为5个,每个手指佩戴一个,能产生振动;康复指环LED(5)固定在指环凹槽上面,可以产生光刺激;所述刺激电极(7)采用正负两个电极固定于患者前臂指定部位,刺激不同的肌肉产生不同治疗的效果;控制主机(1)通过接口连接振动单元及刺激电极;
所述控制主机内设置蜂鸣器,能产生声音刺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患肢局部感觉触发式脑中风后手功能康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还包括手指弯曲传感器(3)放置在手指关节背部,和指环内表面固定在一起,依靠手指弯曲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变化判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秋孙凌峰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嘉士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