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513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包括扶杆、升降架和机架,所述机架内部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且机架的内部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架,所述升降架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所述固定弹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通孔相配合的凸块,所述机架背面两侧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杆,且转杆上方的机架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所述转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坐板,所述升降架正面的顶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扶杆,且扶杆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握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设置升降架和机架,利用升降架在机架内部的滑动,使得本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患者,避免高度不适导致行走疲惫,降低康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对中风的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而中风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还需要进行行走康复训练,因此会使用到行走康复装置来辅助治疗中风患者,但是现有的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还存在很多问题或缺陷:第一,传统的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使用时没有便于休息结构,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需要及时休息,避免持续行走造成二次伤害;第二,传统的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使用时没有调节高度结构,不能根据不同身高的患者来调整,实用性较窄;第三,传统的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使用时没有便于握紧结构,患者手部力量较小,不能很好的握紧装置,容易造成滑倒。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没有便于休息、不便于调节高度和不便于握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包括扶杆(1)、升降架(3)和机架(7),所述机架(7)内部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包括扶杆(1)、升降架(3)和机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7)内部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3),且机架(7)的内部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16),且固定槽(16)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7),所述固定弹簧(17)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通孔(13)相配合的凸块(9),所述机架(7)背面两侧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0),且转杆(10)上方的机架(7)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6),所述转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坐板(4),所述升降架(3)正面的顶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扶杆(1),且扶杆(1)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包括扶杆(1)、升降架(3)和机架(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7)内部的一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3),且机架(7)的内部竖向滑动连接有升降架(3),所述升降架(3)内部的一侧均开设有固定槽(16),且固定槽(16)内部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弹簧(17),所述固定弹簧(17)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通孔(13)相配合的凸块(9),所述机架(7)背面两侧的上端均转动连接有转杆(10),且转杆(10)上方的机架(7)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调节结构(6),所述转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坐板(4),所述升降架(3)正面的顶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扶杆(1),且扶杆(1)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握紧结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风后行走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紧结构(2)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吸盘(201)、防滑垫(202)、气囊(203)和复位弹簧(204),所述气囊(203)均固定连接在扶杆(1)内部的两侧,且气囊(203)的内部均匀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04),所述气囊(203)的表面均贯穿有吸盘(201),且吸盘(201)一端的扶杆(1)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20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娜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