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及成形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49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性冲压成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及成形控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成形上模具模块、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成形上模具支撑架、上模具导向导轨和成形上模具固定架;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通过成形上模具固定架固定于成形上模具支撑架上;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的缸杆朝下设置且与成形上模具模块连接;所述成形上模具支撑架上设置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所述成形上模具模块滑动设置在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自动转产加工多种PIN角度的光电素子,同时对成形制品快速定位夹紧,并根据不同批次的光电素子进行回弹控制,以实现折弯快速转产及高精度成形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及成形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性冲压成形
,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及成形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自动化行业对光电传感器的安装形式的多样化需求,光电素子是光电传感器的核心部件,要求光电传感器核心部件-光电素子PIN脚为75°-179°等多种弯曲角度。图1为光电素子成形产品分类结构示意图。光电传感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传感器外形设计将光电素子PIN脚加工成如图1所示的多种角度;并满足多品种、小批量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快速转产的生产需求,同时提高转产调试效率,精确控制折弯回弹。针对以上生产需求,现有技术的生产设备,需要加工制作多套成形模具以适应各种PIN脚弯曲角度,同时成形模具的更换及调试也严重影响转产调试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并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转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的生产设备,成形模具需要更换及调试,影响转产调试时间,影响生产效率,并无法实现全自动化的转产要求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及成形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形上模具模块(1)、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模具导向导轨(11)和成形上模具固定架(27);/n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通过成形上模具固定架(27)固定于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的缸杆朝下设置且与成形上模具模块(1)连接;/n所述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设置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11);所述成形上模具模块(1)滑动设置在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1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形上模具模块(1)、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模具导向导轨(11)和成形上模具固定架(27);
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通过成形上模具固定架(27)固定于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所述成形上模具冲压气缸(9)的缸杆朝下设置且与成形上模具模块(1)连接;
所述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上设置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11);所述成形上模具模块(1)滑动设置在成形上模具导向导轨(1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上模具模块(1),包括:成形上模具角度调整电缸(15)、成形上模具动模具(22)、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销(23)、成形上模具压紧块(24)、成形上模具固定模具(25)、成形上模具压紧导向块(26)和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板(28);
所述成形上模具压紧导向块(26)固定在成形上模具固定架(27)上;所述成形上模具压紧导向块(26)下方连接成形上模具固定模具(25);所述成形上模具固定模具(25)的一侧设置成形上模具压紧块(24);
所述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板(28)固定设置在成形上模具压紧导向块(26)的一侧;所述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板(28)留有两个同心圆弧;
所述成形上模具角度调整电缸(15)的缸体与成形上模具压紧导向块(26)连接,所述成形上模具角度调整电缸(15)的缸杆朝下设置且与成形上模具动模具(22)连接;
所述成形上模具动模具(22)与至少两个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销(23)进行螺栓链接;所述成形上模具转动导向销(23)分别置于两个同心圆弧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上模具动模具(22)上设置回弹测距检测光纤(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下模具模块(4)的输入方向设置制品送料下轨道(7);
所述制品送料下轨道(7)上设置制品送料上导轨(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弯曲角度和回弹控制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成形上模具模块(1)下方的成形下模具模块(4);
所述成形下模具模块(4),包括:下模具角度调整电缸(14)、成形下模具固定模具(18)、成形下模具弧形导轨(19)和成形下模具动模具(20);
所述成形下模具固定模具(18)固定在成形上模具支撑架(10)下方;
所述成形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生芳吕光明刘宇马付建王紫光尹剑沙智华尚君垚胡鑫曲振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