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410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涉及支架外线固定技术领域,为解决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头部晃动时,挂耳装置与食管支架之间的连接线就会出现拉紧或松弛,导致食管支架的固定效果不佳,影响使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所述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粘贴盘,所述粘贴盘的上方设置有硅胶铰座,且硅胶铰座与粘贴盘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硅胶铰座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栓,且第一锁紧栓与软管转动连接,所述软管的一侧设置有鼻塞堵头,鼻塞堵头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鼻塞堵头均与软管固定连接,所述鼻塞堵头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两端均延伸至鼻塞堵头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侧孔,侧孔设置有两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支架外线固定
,具体为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的食道支架是由镍钛记忆合金制成,有的支架表面还被覆硅橡胶薄膜,封闭了裸架的网眼,增生性病变无法通过网眼进入管腔内部,不会造成再次狭窄。食道支架形状为一端或两端为喇叭口形、杯口形、球形、蘑菇形等的圆柱形。临床上常可见一些良性的食管狭窄,如化学性烧伤导致的食管狭窄及特殊原因导致的食管气管瘘等需要采用全覆膜食管金属支架来进行治疗,待狭窄缓解或瘘口愈合后再将支架取出,使用时需要将食管支架外线进行固定。目前,在对食管支架外线进行固定时,通常都是借助挂耳装置将食管支架与耳部进行连接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头部晃动时,挂耳装置与食管支架之间的连接线就会出现拉紧或松弛,导致食管支架的固定效果不佳,影响使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来解决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使用过程中当患者头部晃动时,挂耳装置与食管支架之间的连接线就会出现拉紧或松弛,导致食管支架的固定效果不佳,影响使用,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包括软管,所述软管的两侧均设置有粘贴盘,所述粘贴盘的上方设置有硅胶铰座,且硅胶铰座与粘贴盘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硅胶铰座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栓,且第一锁紧栓与软管转动连接,所述软管的一侧设置有鼻塞堵头,鼻塞堵头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鼻塞堵头均与软管固定连接,所述鼻塞堵头的内部设置有通孔,且通孔的两端均延伸至鼻塞堵头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侧孔,侧孔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孔的两端均延伸至软管的外部。优选的,所述侧孔的一侧设置有护线套,且护线套与软管榫接,所述护线套的一侧设置有导线块,且导线块与软管设置为一体结构。优选的,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收线槽,收线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收线槽关于软管中性线对称设置,所述软管的上方设置有让线孔,让线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收线槽的内部均设置有牵引线,且牵引线的一端贯穿导线块、护线套、侧孔和通孔并延伸至鼻塞堵头的一侧,所述牵引线与导线块和护线套滑动连接,且牵引线的另一端延伸至让线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收线槽的一侧设置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软管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栓,且第二锁紧栓的一端贯穿夹持块并延伸至软管的内部,所述第二锁紧栓与软管螺纹连接,且夹持块与牵引线相贴合。优选的,两个所述鼻塞堵头的外部均设置有橡胶垫,且橡胶垫与鼻塞堵头贴合连接。优选的,所述粘贴盘的下方设置有水胶体,且水胶体与粘贴盘的下端贴合连接,所述水胶体的下方设置有离型纸,且离型纸分别与粘贴盘和水胶体相贴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技术装置通过粘贴盘、水胶体、硅胶铰座和第一锁紧栓的设置,借助水胶体可以将粘贴盘固定在患者面部上,而粘贴盘与软管连接为一体,就可以间接的将支架进行固定,而硅胶铰座和第一锁紧栓则能将软管与粘贴盘之间的开和角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并固定,从而可以满足不同患者面部脸型进行固定。解决了可以将食管支架与患者的面部直接固定,无需将其与耳部进行连接,大大降低了安装难度的问题。(2)通过侧孔、收线槽和夹持块的设置,多余的牵引线穿过侧孔缠绕在收线槽上,可以避免多余的牵引线残留在食管支架一侧造成打结使用过程中牵引线容易松动,而夹持块则可以对缠绕的牵引线夹持固定。解决了可以对使用的牵引线进行导线限位,确保牵引线使用过程的稳定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软管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粘贴盘与软管连接关系图。图中:1、软管;2、粘贴盘;3、硅胶铰座;4、第一锁紧栓;5、鼻塞堵头;6、橡胶垫;7、通孔;8、牵引线;9、侧孔;10、护线套;11、夹持块;12、让线孔;13、第二锁紧栓;14、导线块;15、收线槽;16、水胶体;17、离型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包括软管1,软管1的两侧均设置有粘贴盘2,粘贴盘2的上方设置有硅胶铰座3,且硅胶铰座3与粘贴盘2设置为一体结构,硅胶铰座3与软管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栓4,且第一锁紧栓4与软管1转动连接,软管1的一侧设置有鼻塞堵头5,鼻塞堵头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鼻塞堵头5均与软管1固定连接,鼻塞堵头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7,且通孔7的两端均延伸至鼻塞堵头5的外部,软管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侧孔9,侧孔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孔9的两端均延伸至软管1的外部。通过粘贴盘2可以将固定装置的两端与患者的面部进行贴合,从而可以将固定装置固定。进一步,侧孔9的一侧设置有护线套10,且护线套10与软管1榫接,护线套10的一侧设置有导线块14,且导线块14与软管1设置为一体结构。通过护线套10和导线块14可以对牵引线8进行导向保护,避免牵引线8与软管1摩擦受损。进一步,软管1上设置有收线槽15,收线槽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收线槽15关于软管1中性线对称设置,软管1的上方设置有让线孔12,让线孔12设置有两个,两个收线槽15的内部均设置有牵引线8,且牵引线8的一端贯穿导线块14、护线套10、侧孔9和通孔7并延伸至鼻塞堵头5的一侧,牵引线8与导线块14和护线套10滑动连接,且牵引线8的另一端延伸至让线孔12的内部。通过收线槽15可以将多余的牵引线8进行卷取。进一步,收线槽15的一侧设置有夹持块11,夹持块11与软管1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栓13,且第二锁紧栓13的一端贯穿夹持块11并延伸至软管1的内部,第二锁紧栓13与软管1螺纹连接,且夹持块11与牵引线8相贴合。通过夹持块11和第二锁紧栓13可以将牵引线8夹持固定,避免使用时牵引线8受力松动。进一步,两个鼻塞堵头5的外部均设置有橡胶垫6,且橡胶垫6与鼻塞堵头5贴合连接。通过橡胶垫6可以增加鼻塞堵头5外部的柔软度,增加使用舒适度。进一步,粘贴盘2的下方设置有水胶体16,且水胶体16与粘贴盘2的下端贴合连接,水胶体16的下方设置有离型纸17,且离型纸17分别与粘贴盘2和水胶体16相贴合。通过水胶体16可以将粘贴盘2与面部进行粘连,而离型纸17则能对未使用的水胶体16进行防护。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患者的面部脸型进行调整,松开第一锁紧栓4,调节软管1与粘贴盘2之间的开合角度,在使用第一锁紧栓4进行锁紧,确保软管1与粘贴盘2之间的位置满足最佳受力平衡,将牵引线8安装使用需求进行穿插,将多余的牵引线8缠绕在收线槽15中,并将线头插入到让线孔12中,将牵引线8的长度调整好后转动第二锁紧栓13挤压夹持块11从而将牵引线8夹持固定即可,此时将离型纸17撕下,将水胶体16对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包括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的两侧均设置有粘贴盘(2),所述粘贴盘(2)的上方设置有硅胶铰座(3),且硅胶铰座(3)与粘贴盘(2)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硅胶铰座(3)与软管(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栓(4),且第一锁紧栓(4)与软管(1)转动连接,所述软管(1)的一侧设置有鼻塞堵头(5),鼻塞堵头(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鼻塞堵头(5)均与软管(1)固定连接,所述鼻塞堵头(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7),且通孔(7)的两端均延伸至鼻塞堵头(5)的外部,所述软管(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侧孔(9),侧孔(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孔(9)的两端均延伸至软管(1)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包括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的两侧均设置有粘贴盘(2),所述粘贴盘(2)的上方设置有硅胶铰座(3),且硅胶铰座(3)与粘贴盘(2)设置为一体结构,所述硅胶铰座(3)与软管(1)之间设置有第一锁紧栓(4),且第一锁紧栓(4)与软管(1)转动连接,所述软管(1)的一侧设置有鼻塞堵头(5),鼻塞堵头(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鼻塞堵头(5)均与软管(1)固定连接,所述鼻塞堵头(5)的内部设置有通孔(7),且通孔(7)的两端均延伸至鼻塞堵头(5)的外部,所述软管(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侧孔(9),侧孔(9)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侧孔(9)的两端均延伸至软管(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孔(9)的一侧设置有护线套(10),且护线套(10)与软管(1)榫接,所述护线套(10)的一侧设置有导线块(14),且导线块(14)与软管(1)设置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管支架外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上设置有收线槽(15),收线槽(15)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收线槽(15)关于软管(1)中性线对称设置,所述软管(1)的上方设置有让线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文琴卞秋桂张佳琪陈琳郭丽谢玲涛庄海月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