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40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由于腹腔镜下操作空间较小,精准剪开补片及缝合补片有一定难度,手术耗时长,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且避免离断子宫圆韧带,使其保留子宫圆韧带功能,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补片主体,所述补片主体中间部位设有通孔,补片主体一侧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一扣体,另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二扣体,第二扣体可与第一扣体一一对应扣接,能够将补片主体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并通过卡扣结构快速连接开口缝,得以保留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手术耗时短,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
技术介绍
在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TEP)术式中,往往会出现子宫圆韧带与疝囊关系紧密,将疝囊从子宫圆韧带上削剥下来通常比较困难,且易致腹膜破损和子宫圆韧带出血等。目前,大多数手术医生采取横断子宫圆韧带的方法,使不少年轻女性患者因子宫圆韧带的缺失导致子宫原有固定结构不稳,其主要是离断子宫圆韧带而致使子宫由正常前倾位变成后倾位,导致子宫体与阴道轴接近一条直线,腹内压加大时会压迫子宫进入阴道,引起子宫脱垂;子宫位置的不稳定或改变,将对邻近器官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问题;生育期女性还可能由于子宫和盆腔位置的变化产生不育情况;对于性生活的影响也是可能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子宫圆韧带的逐步认识下,一些术者在术中暂时将子宫圆韧带离断并进行重建或术中采取缝合法对剪开补片进行处理的方法,来保护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然而,腹腔镜下操作空间较小,缝合子宫圆韧带或补片有一定难度,手术耗时长,对手术医生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能够将补片主体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并通过卡扣结构快速连接开口缝,得以保留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手术耗时短,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包括补片主体,所述补片主体中间部位设有通孔,补片主体一侧设有与通孔连通的开口缝;所述开口缝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一扣体,另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二扣体,第二扣体可与第一扣体一一对应扣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子宫圆韧带从开口缝进入到通孔内,使得补片主体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并通过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相互扣接快速连接开口缝,得以保留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手术耗时短,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扣体包括扣套,扣套穿设有圆孔,圆孔内壁环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扣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弹性卡凸、连接柱和底板,底板、弹性卡凸、连接柱的直径依次减小,弹性卡凸与环形槽卡接配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连接时,弹性卡凸发生一定形变后从圆孔插入环形槽内,连接柱位于圆孔内,底板与扣套底端接触,使得开口缝的连接方便、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卡凸背向连接柱的一侧设有导向体,导向体为锥形体或圆台体,导向体的最大直径小于圆孔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体的尖端进入圆孔后对第一扣体、第二扣体进行定位,提高了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的连接效率,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后导向体位于圆孔顶端内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片主体包括修补侧和韧带侧;所述开口缝位于修补侧,且朝向韧带侧延伸布设。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补片主体进行修补时,补片主体在铺设在预定位置时即可完成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无需铺设完成后再进行包绕子宫圆韧带,操作过程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侧固定连接有非闭合的可吸收生物固定套管,可吸收生物固定套管的开口与开口缝对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可吸收生物固定套管布设在子宫圆韧带后,即可对补片主体进行定位,同时减少补片主体摩擦损伤子宫圆韧带的情况发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片主体为单丝聚丙烯编织体,单丝聚丙烯编织体的网孔大小为5mm×5m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单丝聚丙烯编织体利于纤维组织生长穿过,易被结缔组织浸润,能够早期与组织嵌合,促进纤维组织增生,同时可降低感染几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片主体四周边缘呈超细纤维分叉结构,并涂有胶原蛋白涂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超细纤维分叉结构和胶原蛋白层可促进细胞分泌蛋白,显著增强细胞的增殖,可在补片主体与腹壁表面形成生物皮肤组织,让补片主体与腹壁组织贴合紧密,降低疝气复发风险,延长疝气补片的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子宫圆韧带从开口缝进入到通孔内,使得补片主体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并通过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相互扣接快速连接开口缝,得以保留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手术耗时短,降低手术难度,同时减轻患者痛苦;补片主体在铺设在预定位置时即可完成绕过子宫圆韧带后平铺在其后方,无需铺设完成后再进行包绕子宫圆韧带,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将可吸收生物固定套管布设在子宫圆韧带后,即可对补片主体进行定位,同时减少补片主体摩擦损伤子宫圆韧带的情况发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扣体、第二扣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的连接示意图。图中:1、补片主体;11、网孔;12、韧带侧;13、修补侧;2、通孔;21、开口缝;3、第一扣体;31、第二扣体;32、扣套;33、圆孔;34、环形槽;35、底板;36、连接柱;37、弹性卡凸;38、导向体;4、可吸收生物固定套管;5、胶原蛋白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3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如图1所示,包括补片主体1,补片主体1中间部位设有通孔2,补片主体1一侧设有与通孔2连通的开口缝21。开口缝21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四个第一扣体3,另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四个第二扣体31,第二扣体31可与第一扣体3一一对应扣接。子宫圆韧带从开口缝21进入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包括补片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补片主体(1)中间部位设有通孔(2),补片主体(1)一侧设有与通孔(2)连通的开口缝(21);所述开口缝(21)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一扣体(3),另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二扣体(31),第二扣体(31)可与第一扣体(3)一一对应扣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包括补片主体(1),其特征是:所述补片主体(1)中间部位设有通孔(2),补片主体(1)一侧设有与通孔(2)连通的开口缝(21);所述开口缝(21)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一扣体(3),另一侧边缘间隔布设有多个第二扣体(31),第二扣体(31)可与第一扣体(3)一一对应扣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扣体(3)包括扣套(32),扣套(32)穿设有圆孔(33),圆孔(33)内壁环设有环形槽(34);所述第二扣体(31)包括依次连接的弹性卡凸(37)、连接柱(36)和底板(35),底板(35)、弹性卡凸(37)、连接柱(36)的直径依次减小,弹性卡凸(37)与环形槽(34)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留子宫圆韧带疝补片,其特征是:所述弹性卡凸(37)背向连接柱(36)的一侧设有导向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明陈国平陈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省福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州市职业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