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春卿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325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包括第一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的右侧壁上部铰接有第二钳臂,所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的上表面右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铰接销铰接有第一钳体,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右侧壁设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螺纹套管铰接有第二钳体,钳体的上部可实现钳体夹持角度的无级调整调整完毕后旋紧小型螺栓,完成钳体夹持角度的固定,防滑垫的存在避免了缝合过程中的针头脱落现象,防滑垫上的凹槽可增大防滑垫本身与针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防滑效果;持针钳收纳时可对持针钳进行拆卸,方便收纳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
,具体领域为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
技术介绍
持针钳即为持针器,为临床医学、外科手术学操作中的一种手术器械,传统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其钳头不可进行角度调整,这导致由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缝合时不得不多次更换持针钳以满足不同缝合角度创口的要求,更换持针钳要对针头进行重新夹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缝合的时间,降低了缝合效率;持针钳在缝合过程中易出现针头脱落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持针钳大多采用一体式结构,其存放时相对于可拆卸结构的持针钳要占据更多的空间,在此,提出一种新型的血管外科用持针钳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各个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包括第一钳臂,所述第一钳臂的右侧壁上部铰接有第二钳臂,所述第一钳臂和第二钳臂的下端面均设有指环,所述第一钳臂的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钳臂的左侧壁下部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第二齿条相配合,所述第一钳臂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一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的上表面右部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左右侧壁之间贯穿设有铰接销,所述第一连接块通过铰接销铰接有第一钳体,所述第二钳臂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二U形架,所述第二U形架的上表面左部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右侧壁设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通过螺纹套管铰接有第二钳体,所述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小型螺栓,所述第一钳体的右侧壁中部与所述第二钳体的左侧壁中部相铰接。优选的,一个所述指环的下部侧壁设有手指柄。优选的,所述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的咬合面上均设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小型螺栓的旋钮上设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上均设有若干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钳臂和包括第一钳臂A和第一钳臂B,所述第一钳臂A和所述第一钳臂B间通过花键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钳臂A上设有锁合装置,所述第二钳臂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与第一钳臂相同。优选的,所述锁合装置包括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开设于第一钳臂A的侧壁上部,所述弹簧腔的内部设有压缩弹簧的一端,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销,所述第一钳臂B的侧壁上贯穿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孔相配合,所述第二钳臂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与第一钳臂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钳体的上部可实现钳体夹持角度的无级调整调整完毕后旋紧小型螺栓,完成钳体夹持角度的固定,避免了因满足不同缝合角度创口的要求而频繁更换持针钳的弊端,降低了手术缝合所需时间,提升了缝合效率;防滑垫的存在避免了缝合过程中的针头脱落现象,防滑垫上的凹槽可增大防滑垫本身与针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防滑效果;钳臂采用分体式结构,持针钳收纳时可对持针钳进行拆卸,节约存放空间,方便收纳存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铰接销部分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小型螺栓部分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图1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钳臂、101-第一钳臂A、102-第一钳臂B、103-锁合装置、10301-弹簧腔、10302-压缩弹簧、10303-限位销、104-限位孔、2-第二钳臂、3-指环、4-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6-第一U形架、7-第一连接块、8-铰接销、9-第一钳体、10-第二U形架、11-第二连接块、12-螺纹套管、13-第二钳体、14-小型螺栓、15-手指柄、16-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包括第一钳臂1,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上部铰接有第二钳臂2,铰接点位于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之间,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的下端面均设有指环3,二者间为固定连接,可为焊接,指环3可为椭圆形,其形状要符合人机工程,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一齿条4,第二钳臂2的左侧壁下部设有第二齿条5,第一齿条4和第二齿条5可在持针钳进行夹持时相咬合,该处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做赘述,第一钳臂1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一U形架6,第一U形架6的截面形状为U形,第一U形架6的上表面右部设有第一连接块7,连接块7的上部为圆弧状,第一连接块7的左右侧壁之间贯穿设有铰接销8,第一连接块7通过铰接销8铰接有第一钳体9,第二钳臂2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二U形架10,第二U形架10的上表面左部设有第二连接块11,第二连接块11的右侧壁设有螺纹套管12,二者间为固定连接,可为焊接,螺纹套管12为空心管,其内侧壁设有内螺纹,第二连接块11通过螺纹套管12铰接有第二钳体13,第二钳体13与第二连接块11的接触面上可都设置放射状的防滑纹,螺纹套管1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小型螺栓14,小型螺栓14旋紧后可对钳体夹持角度进行固定,小型螺栓14的外套由一个弹簧垫圈,用来提高线性螺栓14锁紧的可靠性,所述第一钳体9的右侧壁中部与所述第二钳体13的左侧壁中部相铰接。具体而言,一个指环3的下部侧壁设有手指柄15,用来增加操作者的手指与持针钳的接触面积,方便操作。具体而言,第一钳体9和第二钳体13的咬合面上均设有防滑垫16,防止夹持针头后针头打滑脱落。具体而言,小型螺栓14的旋钮上设有防滑纹,增大操作者旋紧或旋松小型螺栓14时操作者手指与小型螺栓114旋钮的接触面积,防止其打滑。具体而言,防滑垫16上均设有若干凹槽,针头可放入与之大小对应的凹槽内进行夹持,进一步的避免了夹持后的针头打滑现象。具体而言,第一钳臂1和包括第一钳臂A101和第一钳臂B102,第一钳臂A101和第一钳臂B102间通过花键滑动连接,第一钳臂A101上设有锁合装置103,第二钳臂2的结构以及连接方式与第一钳臂1相同,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均为可拆卸结构,存放收纳时可进行拆卸,降低存放收纳时所占用的空间。具体而言,锁合装置103包括弹簧腔10301,弹簧腔10301为柱形腔,其开设于第一钳臂A101的侧壁上部,弹簧腔10301的内部设有压缩弹簧10302的一端,二者间为固定连接,压缩弹簧10302的另一端设有限位销10303,二者间为固定连接,第一钳臂B102的侧壁上贯穿设有限位孔104,限位销10303与限位孔104相配合,限位销10303的上端面为圆弧面,如此可使限位销10303自带导向功能,第二钳臂2的结构以及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包括第一钳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上部铰接有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的下端面均设有指环(3),所述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一齿条(4),所述第二钳臂(2)的左侧壁下部设有第二齿条(5),所述第一齿条(4)与所述第二齿条(5)相配合,所述第一钳臂(1)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一U形架(6),所述第一U形架(6)的上表面右部设有第一连接块(7),所述第一连接块(7)的左右侧壁之间贯穿设有铰接销(8),所述第一连接块(7)通过铰接销(8)铰接有第一钳体(9),所述第二钳臂(2)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二U形架(10),所述第二U形架(10)的上表面左部设有第二连接块(11),所述第二连接块(11)的右侧壁设有螺纹套管(12),所述螺纹套管(12)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11)通过螺纹套管(12)铰接有第二钳体(13),所述螺纹套管(1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小型螺栓(14),所述第一钳体(9)的右侧壁中部与所述第二钳体(13)的左侧壁中部相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包括第一钳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上部铰接有第二钳臂(2),所述第一钳臂(1)和第二钳臂(2)的下端面均设有指环(3),所述第一钳臂(1)的右侧壁下部设有第一齿条(4),所述第二钳臂(2)的左侧壁下部设有第二齿条(5),所述第一齿条(4)与所述第二齿条(5)相配合,所述第一钳臂(1)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一U形架(6),所述第一U形架(6)的上表面右部设有第一连接块(7),所述第一连接块(7)的左右侧壁之间贯穿设有铰接销(8),所述第一连接块(7)通过铰接销(8)铰接有第一钳体(9),所述第二钳臂(2)的外侧壁上端铰接有第二U形架(10),所述第二U形架(10)的上表面左部设有第二连接块(11),所述第二连接块(11)的右侧壁设有螺纹套管(12),所述螺纹套管(12)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块(11)通过螺纹套管(12)铰接有第二钳体(13),所述螺纹套管(12)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小型螺栓(14),所述第一钳体(9)的右侧壁中部与所述第二钳体(13)的左侧壁中部相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指环(3)的下部侧壁设有手指柄(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血管外科用持针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卿
申请(专利权)人:杨春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