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家朝专利>正文

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291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包括:针体、激发套、外壳、弹簧、内壁、卡位、卡扣、平台、凸起和引导台,外壳内设置激发套,针体的尾部从激发套的顶端开口处插入,外壳、激发套和针体之间均滑动连接,激发套上设置有内壁,内壁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卡位、底部外侧设置有卡扣,激发套的卡扣分别与针体的平台和外壳的凸起卡接,弹簧设置在所述针体的底部与外壳之间,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引导台,引导台的顶部抵接卡位内侧,当按压所述激发套时,通过引导台的顶部将所述内壁向两侧张开,使针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做轴向运动通过所述内壁的卡位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且控制进针深度,减少采血时的疼痛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采血针所采用的方案中,一般是通过按压激发套,使得针体转动到发射位置,在此情况下,激发套仅仅是在采血针的外壳内轴向移动。不过,因为弹簧一端与针体相连接,另一端与采血针的底盖没有相对位移的连接,所以针体转动会带动弹簧扭转,而弹簧一边扭转一边弹击使得弹簧势能会受损,从而影响弹击力度。采血针也需要防止误发射,为了防止误发射,在采血针上设置帽装置,以覆盖触发采血操作的内套,其组件数量众多,结构复杂,也增加了制造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另外采血针进针深度是由弹簧自由伸缩来控制,会存在些许误差,增加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内容: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包括:针体、激发套、外壳、弹簧、内壁、卡位、卡扣、平台、凸起和引导台,所述外壳内设置激发套,所述针体的尾部从激发套的顶端开口处插入,所述外壳、激发套和针体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激发套上设置有内壁,所述内壁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卡位、底部外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激发套的卡扣分别与所述针体的平台和外壳的凸起卡接,用于固定所述针体、激发套和外壳之间的位置,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针体的底部与外壳之间,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引导台,所述引导台的顶部抵接卡位内侧,当按压所述激发套时,通过引导台的顶部将所述内壁向两侧张开,使所述针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做轴向运动通过所述内壁的卡位处。优选地,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为弧形,所述针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两侧设置有防激发臂。优选地,所述针体的两侧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内壁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轨。优选地,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内壁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凹槽相适配的滑道槽。优选地,所述针体上的两侧设置有限位台,所述激发套内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台相适配的平面,用于通过平面限制限位台继续做轴向运动,从而控制所述针体的进针深度。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限位柱,所述限位柱贯穿所述弹簧,用于引导弹簧的伸缩方向同时锁定弹簧左右活动量。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便于旋转保护帽,不用在另外配置保护帽外壳,组件少、结构简单、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不会发生误激发;2、针体尾部从激发套的顶端开口处插入,方便安装;3、采血针的进针深度是通过针体的限位台与激发套的平面配合来实现,保证了进针深度的精准定位,从而减小采血疼痛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沿BB线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沿CC线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针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激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激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激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激发套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沿AA线的剖面图;图16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针体;2.激发套;3.外壳;4.弹簧;5.针芯;11.保护帽;12.防激发臂;13.限位台;14.针体尾部;15.导向槽;16.平台;21.卡扣;22.卡位;23.导轨;24.限位槽;25.圆台;26.开口;27.滑道槽;28.平面;29.内壁;30.激发套前端;31.凸起;32.终止面;33.凹槽;34.引导台;35.卡台;36.观察口;37.半圆型凹面;38.限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触发式的安全采血针,包括,针体1、激发套2、外壳3、弹簧4;所述外壳3内置针体1、激发套2和弹簧4;所述弹簧4一端安装在针体尾部14,另一端安装在外壳3底部;所述针体1从尾部插入激发套2内。如图7至9所示,所述针体1,前端有保护帽11,保护帽11上有防激发臂12;针体1的两侧有限位台13;针体1的另外两侧有导向槽15,且中心为通孔,通孔一端有平台16;后端有针体尾部14。如图11至13所示,所述激发套2,前端有开口26,外侧两面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底部外侧有卡扣21,限位槽24两侧有滑道槽27,前端开口26外侧为圆台25,圆台25上有平面28,圆台25前部是激发套前端30,内侧有内壁29,内壁29上有导轨23,导轨23底部内侧有卡位22。如图14至18所示,所述外壳3,前端为敞口型,前端两侧有半圆型凹面37,外壳3内的两侧有凹槽33,凹槽33上有凸起31,前端内壁两侧有终止面32,外壳3内的底部两侧引导台34,外壳3的底部有限位柱38和卡台35,底部有观察口36。组装方法:针体1的尾部放入激发套2前端开口26中,使针体导向槽15沿着激发套的导轨23插入,用于限制针体1在激发套2内旋转;直至针体平台16与激发套2的卡位22贴合,把针体1和激发套2连接在一起,且用于向弹簧4施加压力;此时针体1的保护帽11在激发套圆台25之上,且针体1的防激发臂12在激发套2的圆台25外侧;之后把弹簧4的一端安装在针体尾部14之上;之后把针体1、激发套2和弹簧4组件安装到外壳3内,激发套2上的卡扣21沿外壳3的凹槽33插入,直到弹簧4的另一端安装到外壳3底部的卡台35之内,外壳3的底部上还设置有限位柱38,用于引导弹簧4向外壳3底部的卡台35前进,同时锁定弹簧4左右活动量。可通过外壳3底部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激发套、外壳、弹簧、内壁、卡位、卡扣、平台、凸起和引导台,所述外壳内设置激发套,所述针体的尾部从激发套的顶端开口处插入,所述外壳、激发套和针体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激发套上设置有内壁,所述内壁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卡位、底部外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激发套的卡扣分别与所述针体的平台和外壳的凸起卡接,用于固定所述针体、激发套和外壳之间的位置,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针体的底部与外壳之间,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引导台,所述引导台的顶部抵接卡位内侧,当按压所述激发套时,通过引导台的顶部将所述内壁向两侧张开,使所述针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做轴向运动通过所述内壁的卡位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体、激发套、外壳、弹簧、内壁、卡位、卡扣、平台、凸起和引导台,所述外壳内设置激发套,所述针体的尾部从激发套的顶端开口处插入,所述外壳、激发套和针体之间均滑动连接,所述激发套上设置有内壁,所述内壁的底部内侧设置有卡位、底部外侧设置有卡扣,所述激发套的卡扣分别与所述针体的平台和外壳的凸起卡接,用于固定所述针体、激发套和外壳之间的位置,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针体的底部与外壳之间,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引导台,所述引导台的顶部抵接卡位内侧,当按压所述激发套时,通过引导台的顶部将所述内壁向两侧张开,使所述针体在弹簧的作用力下做轴向运动通过所述内壁的卡位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触发微痛安全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端面为弧形,所述针体的顶部设置有保护帽,所述保护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庆民何家朝
申请(专利权)人:何家朝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