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护理用术后引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护理用术后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物本身是异物,在体内放置时间过长,有在引流物周围发生感染的可能。因此,创腔放置的引流纱布每天应当更换,局部严格消毒。体内放置的引流管因不易更换,一般根据治疗需要保留数天不等。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有的用于伤口,胸腔、脑腔、胃肠道、胆道等都有应用。外科引流为的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与影响伤口愈合。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护理:⑴保持引流管管道通畅,随时注意观察,不要受压和扭曲,折转成角,以免影响引流。还要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避免移位、脱出;⑵应用引流管时,要注意引流瓶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插管口的平面。搬动病人时,应先夹住引流管;引流液超过瓶体一半时,即应倾倒,以防因液面这高所致的逆流污染;⑶注意保持各种引流管与伤口或粘膜接触部位的洁净,以防感染;⑷做好引流颜色、性状及量的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现有的引流装置在使用时,因其需中长期使用,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护理用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和固定贴(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远离固定贴(2)一端可拆卸活动设有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远离引流管(1)一端可拆卸活动设有储液件(4);/n所述调节件(3)包括主体筒(31),所述主体筒(31)内部设有调节空腔(32)、第一聚液腔(33)和第二聚液腔(34),所述调节空腔(32)、第一聚液腔(33)和第二聚液腔(34)相对独立,所述调节空腔(32)外侧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35)和第二导流通道(36),所述第一导流通道(35)贯穿调节空腔(32)与第一聚液腔(33)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6)贯穿调节空腔(3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护理用术后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管(1)和固定贴(2),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1)远离固定贴(2)一端可拆卸活动设有调节件(3),所述调节件(3)远离引流管(1)一端可拆卸活动设有储液件(4);
所述调节件(3)包括主体筒(31),所述主体筒(31)内部设有调节空腔(32)、第一聚液腔(33)和第二聚液腔(34),所述调节空腔(32)、第一聚液腔(33)和第二聚液腔(34)相对独立,所述调节空腔(32)外侧开设有第一导流通道(35)和第二导流通道(36),所述第一导流通道(35)贯穿调节空腔(32)与第一聚液腔(33)相连,所述第二导流通道(36)贯穿调节空腔(32)与第二聚液腔(34)相连,所述主体筒(31)底部固定设有第一导流管(37)和第二导流管(38),所述第一导流管(37)顶端与第一聚液腔(33)相连,所述第二导流管(38)顶端与第二聚液腔(34)相连,所述调节空腔(32)内部设有旋转柱(39);
所述旋转柱(39)包括主体柱(391),所述主体柱(391)中空设置,所述主体柱(391)顶端中心处固定设有连接柱(392),所述连接柱(392)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调节拨片(393),所述连接柱(392)与主体柱(391)空腔之间开设有安装槽(394),所述主体柱(391)两侧对称均匀设有多个分流孔(395),多个所述分流孔(395)呈直线排列;
所述储液件(4)包括蓄液袋(41),所述蓄液袋(41)一端固定设有接液筒(42),所述接液筒(42)中空设置且与蓄液袋(41)内腔相连,所述蓄液袋(41)两侧均固定设有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远离蓄液袋(41)一侧固定设有按压件(44);
所述按压件(44)包括第一主体架(441)和第二主体架(442),所述第一主体架(441)与第二主体架(442)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萱,申琳,江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中心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