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士明专利>正文

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82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底层、膏药层和微孔膜层;所述基底层设置膏药固定区域和黏贴区域,所述膏药固定区域与所述膏药层固定连接;所述黏贴区域用于贴附人体皮肤;所述微孔膜层的孔径为10~20μm。所述无残留老膏药,在长时间使用并撕除后,于患处不会残留膏药,便于患处皮肤的后续处理。为了使膏药不残留的效果更佳,还在膏药层中添加羊毛脂、碳酸氢钙、医用蜂蜡。还可以在膏药层中添加热感剂,使膏药始终保持一定温度,有利于膏药的黏贴和药效的渗入,更重要的是添加的热感剂,能够避免传统老膏药需进行火烤加热才能黏贴的繁琐操作,使用起来更加快捷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
本专利技术属于膏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
技术介绍
风湿、酸麻肿胀痛等症状常出现于人体关节处,如颈肩关节、膝盖关节、肘部关节、腰部关节等。而现有的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老膏药在使用揭除后,总会在患处留下黑色残余,且清洗困难。故基于此,提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在长时间使用并撕除后,于患处不会残留膏药,便于患处皮肤的后续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是,提供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底层、膏药层和微孔膜层;所述基底层设置膏药固定区域和黏贴区域,所述膏药固定区域与所述膏药层固定连接;所述黏贴区域用于贴附人体皮肤;所述微孔膜层的孔径为10~20μm。为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对相关原理进行解释说明:在使用膏药时,将膏药层对准患处,并按压黏贴区域,使膏药与患处周围皮肤紧密黏贴,而膏药层的混合药物可以通过孔径为10~20μm的微孔膜层,直达患处,且能够在使用完成后整体撕下,使膏药成分不会残留于皮肤。为了使膏药不残留的效果更佳,还在膏药层中添加羊毛脂、碳酸氢钙、医用蜂蜡。另外,所述基底层可以选用无纺布,黏贴区域可以选用德国进口汉高油胶作为黏合剂;还可以在膏药层中添加热感剂,使膏药始终保持一定温度,有利于膏药的黏贴和药效的渗入,更重要的是添加的热感剂,能够避免传统老膏药需进行火烤加热才能黏贴的繁琐操作,使用起来更加快捷便利。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的表层设置透气孔。现定义基底层与膏药连接的一侧为“基底层的底层”,对应的另一侧即为“基底层的表层”。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0.5~1mm。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包括横向分隔条和纵向分隔条。进一步地,所述黏贴区域包括黏贴本体区域和黏贴拓展区域,所述黏贴拓展区域带状区域。进一步地,所述黏贴拓展区域包括第一带状区域和第二带状区域;所述第一带状区域和第二带状区域对称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两侧。进一步地,所述黏贴拓展区域还包括第三带状区域和第四带状区域;所述第一带状区域、第二带状区域、第三带状区域和第四带状区域分别两两对称设置于所述基底层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的底层设置凹槽,用于填充所述膏药层。进一步地,所述基底层还包括横向松紧带和纵向松紧带。进一步地,所述横向松紧带和纵向松紧带的宽度为1~1.5mm。另外,所述膏药层的有效药物成分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藏红花15~20份、黑骨藤15~20份、钻骨风12~16份、黑须公12~16份、七角风10~15份、藤三七10~15份、黑骨头10~12份、大血藤8~12份、草血竭8~12份、七爪风5~10份、黑藁本5~10份、牛筋草4~6份、铁藤根4~6份。所述原料的作用为:藏红花: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活血化瘀、散郁开结的功效。黑骨藤:味苦,性凉;归心、肾经;具有活血通经、祛风湿的功效。钻骨风:味辛、涩,性温;归肺经;具有活血化瘀、消炎祛毒、消肿止痛的功效。黑须公: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疏通经络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风湿骨痛、四肢麻木、跌打损伤。七角风:味甘,性平;归肝、肾经;能够治疗骨折、风湿骨痛。藤三七:味微苦,性温;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活血、通经、通络、柔筋、健骨的功效。黑骨头: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能够治疗跌打损伤、风湿麻痹疼痛的症状。大血藤:味苦、性平;归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的功效。草血竭:味苦、辛、微涩,性微温;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的功效。七爪风:味苦、涩、酸,性平;归肺、肝经;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痛、中风偏瘫。黑藁本:味辛,性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牛筋草:味甘、淡,性凉;归肝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铁藤根:味甘、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祛瘀活血、除风湿的功效;能够治疗内脏出血、跌打损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在长时间使用并撕除后,于患处不会残留膏药,便于患处皮肤的后续处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无残留老膏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基底层的表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所述无残留老膏药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所述无残留老膏药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所述无残留老膏药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所述无残留老膏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基底层;11-膏药固定区域;12-黏贴区域;121-黏贴本体区域;122-黏贴拓展区域;123-第一带状区域;124-第二带状区域;125-第三带状区域;126-第四带状区域;13-透气孔;131-横向分隔条;132-纵向分隔条;14-限位凹槽;15-横向松紧带;16-纵向松紧带;2-膏药层;3-微孔膜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底层1、膏药层2和微孔膜层3;所述基底层1设置膏药固定区域11和黏贴区域12,所述膏药固定区域11与所述膏药层2固定连接;所述黏贴区域12用于贴附人体皮肤;所述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10~20μm。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2,所述基底层1的表层设置透气孔13。设置透气孔13可缓解长时间使用膏药时,皮肤出现因不透气而引发的红痒症状。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透气孔13的直径为0.5~1mm。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参考图3,所述透气孔13包括横向分隔条131和纵向分隔条132。将透气孔13进一步分隔,可以有效防止环境中一部分尺寸较大的杂质通过透气孔进入至膏药层的情况发生,避免污染膏药层而影响药效。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黏贴区域12包括黏贴本体区域121和黏贴拓展区域122,所述黏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底层(1)、膏药层(2)和微孔膜层(3);所述基底层(1)设置膏药固定区域(11)和黏贴区域(12),所述膏药固定区域(11)与所述膏药层(2)固定连接;所述黏贴区域(12)用于贴附人体皮肤;所述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10~2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基底层(1)、膏药层(2)和微孔膜层(3);所述基底层(1)设置膏药固定区域(11)和黏贴区域(12),所述膏药固定区域(11)与所述膏药层(2)固定连接;所述黏贴区域(12)用于贴附人体皮肤;所述微孔膜层(3)的孔径为10~2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1)的表层设置透气孔(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3)的直径为0.5~1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孔(13)包括横向分隔条(131)和纵向分隔条(1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有效治疗风湿颈肩腰腿酸麻肿胀痛无残留老膏药,其特征在于,所述黏贴区域(12)包括黏贴本体区域(121)和黏贴拓展区域(122),所述黏贴拓展区域(122)带状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有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士明
申请(专利权)人:许士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