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52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乘坐部、位于所述乘坐部上方的的乘坐面以及位于所述乘坐部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乘坐部内设有空腔,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的风扇和连接所述乘坐面与空腔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连接所述乘坐面的复数个第一风口,所述风扇为双向送风风扇,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风道表面或空腔内表面的复数个发热片。该通风防潮酒吧椅可以通过风路的循环实现对椅具的内部和表面的送风/抽湿,使得受潮的椅具可以实现快速、全面的干燥效果,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
本技术涉及室外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
技术介绍
现在部分酒吧、餐馆通过放置在室外的酒吧椅、餐椅等组合形成舒适的室外使用空间,放置于室外的这些椅具容易在下雨天,尤其是梅雨天气中发生淋雨、凝露等问题,目前淋雨凝露后的椅具只能靠日晒实现自然的干燥,一方面其效率低,导致室外使用率低,另一方面日晒无法实现对于未照射处(如扶手的死角、藤编座椅的缝隙中等)的干燥效果,使用者坐上后衣物仍然容易被弄湿。过低或不充分的干燥同时也会导致椅具表面长霉等影响使用感受和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通风防潮酒吧椅可以通过风路的循环实现对椅具的内部和表面的送风/抽湿,使得受潮的椅具可以实现快速、全面的干燥效果,从而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为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包括乘坐部、位于所述乘坐部上方的的乘坐面以及位于所述乘坐部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所述乘坐部内设有空腔,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空腔内的风扇和连接所述乘坐面与空腔的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连接所述乘坐面的复数个第一风口,所述风扇为双向送风风扇,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风道表面或空腔内表面的复数个发热片。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乘坐部下方设有与其可拆连接的承托组件,所述承托组件与所述乘坐部围合形成所述空腔,所述承托组件顶部延伸有安装所述风扇的支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风扇与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托组件顶部表面覆盖有过滤器,所述承托组件底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与所述过滤器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乘坐面包括乘坐平面和由所述乘坐平面边缘向上延伸的乘坐立面,所述通风装置还包括由所述风道侧面延伸至相贯于所述乘坐立面表面的通风支管,所述通风支管和所述乘坐立面的相贯处设有第二风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口为复数个平行设置的下凹条形孔。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口分布于所述乘坐平面在竖直投影方向上除所述风扇的竖直投影外的区域。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乘坐平面设有连接各个所述第一风口的连接槽。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风口、连接槽与所述乘坐平面的相贯处呈圆弧过渡。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风口横向延伸于所述乘坐立面表面并指向所述乘坐平面。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通风防潮干燥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乘坐平面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乘坐立面纵向剖视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乘坐部,11乘坐面,111乘坐平面,112乘坐立面,12空腔,211第一风口,212第二风口,213连接槽,22风道,221通风支管,23风扇,3承托组件,31支架,32过滤器,33通孔,4发热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本实施例中的椅具为藤编的方形轮廓沙发式样,包括藤编制成的乘坐部1、位于乘坐部1上方的乘坐面11以及位于乘坐部1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乘坐部1下方通过弹性片弹性卡接安装有与其可拆连接的承托组件3,承托组件3主体呈一块水平的板件,承托组件3的顶部与乘坐部1的底部围合形成空腔12,承托组件3顶部通过一体成型或螺接向上延伸有用于安装风扇23的支架31。通风装置包括设于空腔12内的风扇23和连接乘坐面11与空腔12的风道22,风道22具有连接乘坐面11的复数个第一风口211。本实施例中的风道22即为藤编结构中的编织的空隙,其第一风口211即为位于乘坐面11上的藤编经纬编织形成的孔洞。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3为常用的具有防水能力并可正反转双向送风的风扇23。加热装置包括设于空腔12内表面的复数个用防水膜塑封的,通过黏贴、扎带捆接或卡接等安装在空腔12顶部的藤编表面的电阻发热片4。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3和发热片4通过穿过承托组件3的电线(图中未示出)连接至外部的插座或移动供电设备上实现在室外的便利供电运行。本实施例中,支架31为对置的两个,风扇23通过两端的销轴实现与支架31的单项转向的可转动连接,可以转向的风扇23可以在安装中通过专门指向结构较为复杂的区域(如本实施例中沙发式样的扶手和乘坐面11之间的连接处)从而向该处提供最大的风量使其更好的实现干燥。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3共有分别指向乘坐面11中心和指向扶手和乘坐面11连接处的三个。本实施例中,承托组件3顶部表面覆盖有多孔棉片或滤纸等制成的过滤器32,承托组件3底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与过滤器32的通孔33。请参考图1,本椅具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预设的PLC或微机控制运行(图中未示出)。在进行防潮干燥时,风扇23首先向下送风(在风扇23倾斜设置时即为背向其指向的乘坐部1方向),从而形成乘坐面11下方空腔12的负压,促使积蓄在藤编结构中的较大的露水、雨滴向下被抽出滴下,减少椅具上整体的水量留存(尤其是藤编的接触缝隙中)。此后,椅具上呈残留小液滴或部分表面潮湿的状态,风扇23和发热片4同时运行,且此时的风扇23向上送风,从而一方面通过发热片4进行乘坐面12的加热残留液体尤其是藤编的缝隙中的水分快速蒸发散出,同时通过风扇23的送风实现蒸发的水分的向外送出,加热加送风的方式可以便利地实现死角中残留的水分的干燥。过滤器32在本实施例中一方面用于承接上方抽离大水滴时其中夹杂的灰尘杂质等,另一方面在风扇23向上送风时过滤组织地面灰尘被向上吹送,被过滤器32滤过留下的灰尘杂质可以通过拆下过滤器32统一进行处理,保持椅具的整体洁净性,因而减少损坏、霉变等问题,通孔33供滤过之后的空气在风扇23的作用下通过。实施例二如图2、3、4所示的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本实施例中的椅具为塑料制成的方形轮廓沙发式样,包括乘坐部1、位于乘坐部1上方的乘坐面11以及位于乘坐部1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乘坐部1下方通过螺钉安装有与其可拆连接的承托组件3,承托组件3主体呈一块水平的塑料板件,承托组件3的顶部与乘坐部1的底部围合形成空腔12,承托组件3顶部通过一体成型或螺接向上延伸有用于安装风扇23的支架31。通风装置包括设于空腔12内的风扇23和连接乘坐面11与空腔12的风道22,风道22具有连接乘坐面11的复数个第一风口211。本实施例中的风道22和第一风口211在乘坐部1生产中一体成型而成,风道22为圆孔管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风扇23为常用的具有防水能力并可正反转双向送风的风扇23。加热装置包括设于空腔12内表面的复数个用防水膜塑封的,通过黏贴安装在空腔12顶部和风道2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包括乘坐部(1)、位于所述乘坐部(1)上方的乘坐面(11)以及位于所述乘坐部(1)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1)内设有空腔(12),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空腔(12)内的风扇(23)和连接所述乘坐面(11)与空腔(12)的风道(22),所述风道(22)具有连接所述乘坐面(11)的复数个第一风口(211),所述风扇(23)为双向送风风扇(23),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风道(22)表面或空腔(12)内表面的复数个发热片(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包括乘坐部(1)、位于所述乘坐部(1)上方的乘坐面(11)以及位于所述乘坐部(1)内的通风装置和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1)内设有空腔(12),所述通风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空腔(12)内的风扇(23)和连接所述乘坐面(11)与空腔(12)的风道(22),所述风道(22)具有连接所述乘坐面(11)的复数个第一风口(211),所述风扇(23)为双向送风风扇(23),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设于所述风道(22)表面或空腔(12)内表面的复数个发热片(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乘坐部(1)下方设有与其可拆连接的承托组件(3),所述承托组件(3)与所述乘坐部(1)围合形成所述空腔(12),所述承托组件(3)顶部延伸有安装所述风扇(23)的支架(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23)与所述支架(31)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防潮功能的室外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3)顶部表面覆盖有过滤器(32),所述承托组件(3)底部设有多个连通外界与所述过滤器(32)的通孔(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安吉联胜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