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川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3512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底座和蓄水箱,所述底座为上部敞口的箱体结构,蓄水箱上下滑动卡设于底座中,蓄水箱上方通过多根支杆固定设有用于将患者头部托住的环形托台,蓄水箱内腔底部由前到后等距设有多根电热管,蓄水箱与环形托台之间设有散热盘,环形托台为空心壳体结构,蓄水箱侧壁下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远离蓄水箱的一端延伸至环形托台内,环形托台侧壁远离进水管的区域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远离环形托台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内,该装置结构布局合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根据患者自身实际身高及使用习惯灵活调整环形托台高度位置,并且设有加热功能,使患者可以更舒适自然地使用该装置进行辅助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术后辅助治疗装置
,具体是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眼底病是一大类眼部疾病的总称,是眼科常见病,病变范围广泛,眼后节的疾病都属于眼底病,包括玻璃体病变、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原因、发病机理复杂,通过检眼镜以及眼科影像学检查就可以明确诊断,多数通过药物、激光光凝、手术等治疗。眼底病患者术后需要采取头低俯卧位并长时间维持此体位来促进视网膜复位,对患者的舒适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颈椎长时间不动会非常难受,所以患者通常需要借助俯卧位的辅助治疗装置低头俯卧,但现有的辅助治疗装置无法根据患者实际使用需求灵活调整其高度,导致患者使用起来不方便且舒适度较差,并且患者头部与辅助治疗装置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在患者头部与其接触过程中,会一直感到凉,非常的不舒服,影响患者使用体验,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底座(3)和蓄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为上部敞口的箱体结构,蓄水箱(5)上下滑动卡设于底座(3)中,蓄水箱(5)上方通过多根支杆(9)固定设有用于将患者头部托住的环形托台(11),蓄水箱(5)内腔底部由前到后等距设有多根用于将水进行加热的电热管(4),蓄水箱(5)内腔上部设有蒸汽通过的网孔板(6),蓄水箱(5)位于网孔板(6)上方的箱段内固定设有吸热板(8),蓄水箱(5)与环形托台(11)之间设有散热盘(10),吸热板(8)上均匀设有多根导热棒(13),每根导热棒(13)远离吸热板(8)的一端均贯穿蓄水箱(5)顶部并固定连接于散热盘(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包括底座(3)和蓄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为上部敞口的箱体结构,蓄水箱(5)上下滑动卡设于底座(3)中,蓄水箱(5)上方通过多根支杆(9)固定设有用于将患者头部托住的环形托台(11),蓄水箱(5)内腔底部由前到后等距设有多根用于将水进行加热的电热管(4),蓄水箱(5)内腔上部设有蒸汽通过的网孔板(6),蓄水箱(5)位于网孔板(6)上方的箱段内固定设有吸热板(8),蓄水箱(5)与环形托台(11)之间设有散热盘(10),吸热板(8)上均匀设有多根导热棒(13),每根导热棒(13)远离吸热板(8)的一端均贯穿蓄水箱(5)顶部并固定连接于散热盘(10)上,环形托台(11)为空心壳体结构,蓄水箱(5)侧壁下部设有进水管(19),进水管(19)远离蓄水箱(5)的一端延伸至环形托台(11)内,环形托台(11)侧壁远离进水管(19)的区域上设有出水管(20),出水管(20)远离环形托台(11)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箱(5)内,其中进水管(19)上连接有用于将蓄水箱(5)内加热好的水泵至环形托台(11)内的循环泵(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眼底病术后辅助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内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立帅
申请(专利权)人:川北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