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外用背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102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穿戴用品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野外用背包,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包体和缝制在包体上的背带,包体的内部缝制有框架,框架为椭圆体形状,框架上系有弹性带,弹性带位于包体的内部,并位于包体的底部,弹性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根弹性带相对设置,两根弹性带远离框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将物体放入包体内,将两根弹性带系紧,由系带将包体内物品压紧,包体的重心就位于了包体的下端。并且由框架来维持住包体的椭圆体形状。由于包体和重心位于其转动中心的下方,包体与地面一直维持点面接触,当外力作用从侧面作用在包体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包体也能快速恢复竖立放置的状态,从而实现背包放置地面上不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用背包
本技术属于穿戴用品
,尤其涉及一种野外用背包。
技术介绍
人们在进行外出游玩,登山旅行等活动时需要使用背包用于盛放物品。人们在野外活动进行休息时习惯将背包从肩上脱下,暂时将背包放置在地面上。但是野外用背包放置在地上存在容易偏倒的问题。现有的背包针对上述问题做出的改进方式是增大背包底面与底面的接触面积来增加背包放置地面上的稳定性。或者采用折叠支架的方式,当需要将背包放置在地面时,将折叠支架从背包中抽出来对背包放置在底面上进行加固。但是以上改进方式,背包与底面之间的接触仍为面面接触,当外力够大,将背包从侧面方向施加在背包上,放置在地面上的背包仍然会存在侧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野外用背包,能够避免背包放置在地面时发生侧翻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野外用背包,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包体和缝制在包体外侧壁上的背带,包体上设有拉链,其特征在于:包体的内壁上缝制有框架,框架的底部为椭圆体形状,框架上系有弹性带,弹性带位于包体的内部,并位于包体的底部,弹性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根弹性带相对设置,两根弹性带远离框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将物体放入包体内,将两根弹性带系紧,由系带将包体内物品压紧,使得物品位于包体的底部,包体的重心就位于了包体的下端。并且由框架来维持住包体的椭圆体形状。由于包体和重心位于其转动中心的下方,且包体与地面一直维持点面接触,当外力作用从侧面作用在包体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包体也能快速恢复竖立放置的状态,从而实现背包放置地面不倒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野外用背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野外用背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野外用背包的活动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时本技术野外用背包的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野外用背包、10-包体、11-拉链、20-背带、30-框架、31-缺口、40-弹性带、50-储物框、51-圆盘、52-支撑杆、60-伸缩杆、61-第一弹簧、70-滚轮、71-凹槽、80-拉绳、81-挂圈、90-挂件、110-第二弹簧、120-定滑轮、130-活动板、131-弧面、132-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了解本技术的优点和功效。如图1至图4,一种野外用背包100,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包体10和缝制在包体10上的背带20,所述包体10上设有拉链,包体10的内部缝制有框架30,框架30的底部为椭圆体形状,框架30上系有弹性带40,弹性带40位于包体10的内部,并位于包体10的底部,弹性带40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根弹性带40相对设置,两根弹性带40远离框架30的一端可拆卸连接。这样一来,将物体放入包体10内,将两根弹性带40系紧,由弹性带40将包体10内物品压紧,使得物品位于包体10的底部,包体10的重心就位于了包体10的下端。并且由框架30来维持住包体10的椭圆体形状。由于包体10的重心位于其转动中心的下方,包体10与地面一直维持点面接触,当外力作用从侧面作用在包体10上,在重力的作用下,包体10也能快速恢复竖立放置的状态,从而实现背包放置底面不倒的效果。其中,弹性带40为类Y字形,分叉的端头与框架30连接,另一端相互扣接。这样一来,Y字形的弹性带40能够起到增大与放置在包体内物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弹性带40的压紧物品的稳定性,避免物品从弹性带40中漏出导致重心不稳的问题。其中,框架30的内部设有储物框50,储物框50的外侧壁上固定有伸缩杆60,伸缩杆60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61,伸缩杆60由两根相对滑动的圆柱杆体支撑,第一弹簧61在两根圆柱杆体的内部,当弹簧受到压力时,两根圆柱杆体收缩,当解去对弹簧的压力时,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伸缩杆延伸,使得伸缩杆60远离储物框50的一端设置有滚轮70,滚轮70的外圆周侧壁上开设有凹槽71,框架30位于凹槽71内,滚轮70与框架30滚动连接,储物框5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80,拉绳80的另一端穿出包体10,拉绳80远离储物框50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挂圈81,框架30上还固定有挂件90,挂圈81与挂件90之间可拆卸连接,储物框50的底部还固定有第二弹簧110,第二弹簧110远离储物框50的一端固定在框架30的底部。这样一来,当需要通过将包体10的重心往下调节来增强包体10的稳定性时,使用者就将拉绳80往下拉,给储物框50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储物框50压迫第二弹簧110和第一弹簧61,伸缩杆60先收缩,收缩至极限时推动滚轮70沿着框架30向下滚动,进而带动储物框50向下移动,实现将包体10的重心向下移动的目的。之后将挂圈81扣在挂件90上,便可维持住包体10的重心位置。当使用者需要将背包背在背上时,接触挂圈81与挂件90之间的连接,在第二弹簧110的作用下,储物框50带着物品又将向上移动,使得包体10的重心往上移动,使得使用者背着背包时更加轻松。其中,框架30上固定有定滑轮120,拉绳80与定滑轮120滑动连接。这样一来,在定滑轮120的作用下,减轻了拉绳80与包体1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改变包体10的重心更加省力。其中,框架30朝向背带20的一侧开设有缺口31,缺口31内转动连接有活动板130,活动板130的一侧与弧面131,另一侧为平面132。这样一来,在使用者为背着背包的状态时,转动活动板130,其平面132的一侧与使用者的背部接触,增大了与使用者身体的接触面积,减小了使用者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当需要将背包放在地面上休息时,转动活动板130,将活动板130的弧面131转向外侧,保持包体10外侧呈椭圆体的状态,维持包体10不倒的能力。其中,储物框50包括圆盘51和支撑杆52,圆盘51的侧壁与多根伸缩杆60远离框架30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杆52的一端与框架30固定连接,支撑杆52与圆盘51滑动连接,支撑33杆的轴线与框架30的中轴线垂直,支撑杆52的数量至少为多根,多根支撑杆52沿着圆盘51呈环形阵列。这样一来,圆盘51在拉绳80或者第二弹簧110的作用下发生高度位置的变化时,其相当于支撑杆52滑动,支撑杆52能够起到限制圆盘51在包体内发生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包体50的重心一直在其中轴线上,避免背包放置在地面上发生倾斜。其中,挂件80位于包体10朝向背带的一侧。这样一来,人体在背着背包时,手位于背带的一侧,方便手部操作拉绳80与挂件90之间的连接。其中,拉链11位于包体10的顶端。这样一来,需要放置或者取包体10内的物品时,打开拉链11都不会破坏包体10维持半椭圆体的形状,使得背包放置在地面进行物体取放时也维持不倒的状态。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野外用背包,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包体和缝制在包体外侧壁上的背带,所述包体上设有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内壁上缝制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为椭圆体形状,所述框架上系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位于包体的内部,并位于包体的底部,所述弹性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根所述弹性带相对设置,两根弹性带远离框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用背包,包括内部为中空的包体和缝制在包体外侧壁上的背带,所述包体上设有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的内壁上缝制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底部为椭圆体形状,所述框架上系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位于包体的内部,并位于包体的底部,所述弹性带的数量至少为两根,两根所述弹性带相对设置,两根弹性带远离框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用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带为类Y字形,分叉的端头与框架连接,另一端相互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野外用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内部设有储物框,所述储物框的外侧壁上固定有多根伸缩杆,每根所述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每根所述伸缩杆远离储物框的一端固定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外圆周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框架位于凹槽内,所述滚轮与框架滚动连接,所述储物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储物框底部的一端穿出所述包体,所述拉绳远离储物框的一端一体成型有挂圈,所述框架上还固定有挂件,所述挂圈与挂件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储物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洪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锦龙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