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封结构和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045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4
本申请提供一种密封结构和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其中,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容器,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在所述密封容器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相对外部形成密封;在所述密封容器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开放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与外部形成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密封结构和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本申请涉及清洁
,特别涉及一种密封结构和自移动清洁机器人。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清洁方式主要包括清扫、吸尘及固定抹布擦拭,在清洁过程中,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密封容器(例如水箱)通过真空泵抽走箱内的空气,使密封容器中形成负压从而吸走清洁机器人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在排放污水的过程中,自移动清洁机器人会与清洁基站进行对接,通过清洁基站自动抽取密封容器内污水从而实现自动排污。因此,如何提高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密封容器结构密封能力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密封结构、清洁机器人的工作方法以及自移动清洁机器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容器,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在所述密封容器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相对外部形成密封;在所述密封容器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开放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与外部形成连通。可选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容器内并形成第一连通口,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连通口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并形成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密封件限位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限位运动。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密封底座,所述密封底座与所述连通管的内壁限位连接;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三连通口形成于所述密封底座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球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其中,所述圆锥形结构的顶点位于所述连通管靠近所述第三连通口的一端。可选地,所述连通管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二连通口设置于所述连通管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通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最大宽度;所述第三连通口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最大宽度。可选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连通管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上方;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开放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二密封件并限位在所述限位件的下方。可选地,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凸筋,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筋沿同一水平面间隔设置在所述连通管的内壁上;相邻所述限位凸筋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的最大宽度,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限位凸筋之间限位移动。可选地,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相连通,另一端通过所述外部连通口与所述第二管体相连通;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外部连通口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底部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限位连接。可选地,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底部设置有凹槽腔,所述第二管体延伸至所述凹槽腔内,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密封件完全置于所述凹槽腔内。可选地,所述密封结构还包括:转门,所述转门安装在所述连通管内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对应设置,并使得所述第二连通口处于常闭状态。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移动清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人本体,在所述机器人本体上安装有密封容器;在所述密封容器内设置有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在负压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使得所述密封容器相对外部形成密封。可选地,所述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还包括: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容器内并形成第一连通口,另一端通过所述水箱连通口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的外部并形成第二连通口;所述第二密封件限位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处,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第二密封件之间限位运动。可选地,在所述密封容器处于负压状态下,经由所述机器人本体吸入的水体流入所述密封容器内;在流入所述密封容器内的水体将所述连通管内的第二密封件淹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在浮力的作用下与所述第二密封件相分离,并通过水体继续使所述密封容器相对外部形成密封。可选地,所述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还包括:连通腔,所述连通腔突出设置在所述密封容器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水箱连通口的下方;所述连通管延伸至所述连通腔内并使得所述第二密封件置于所述连通腔内。本申请的密封结构通过在密封容器内设置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利用密封容器内不同的压力状态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形成密封结构或开放结构,并且使得所述密封容器在工作时保持良好的密封状态,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且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同时,通过将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独立结构的连通管内,具有能够快速独立拆卸的优势。此外,本申请的自移动清洁机器人,通过将密封容器和连通管设置为独立结构,将密封件和第一连通口从密封容器上脱离出来,通过利用密封容器与连通管之间的负压差形成密封结构,从而在不影响机器人本体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密封容器相对于第一连通口的密封,解决了第一连通口密封难的问题,结构简单可靠,在不影响密封容器自身结构的情况下降低了工艺成本并且便于制造工艺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结构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连通管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连通管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转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清洁机器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水箱和连通管的装配结构剖视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连通管与转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密封容器的整体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密封容器,2-连通管,21-第一管体,22-第二管体,3-转门,31-转门支架,32-转动部,33-转门本体,4-第一密封件,5-第二密封件,51-密封底座,52-第三连通口,6-排水盖,7-限位件,71-限位凸筋,81-第一连通口,82-第二连通口,9-抽气管,10-进水管,11-存水腔,12-进水腔,13-外部连通口,14-连通腔,15-凹槽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在本文中,“相等”、“相同”等并非严格的数学和/或几何学意义上的限制,还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且制造或使用等允许的误差。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密封容器(1),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外部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和第二密封件(5);/n在所述密封容器(1)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1)相对外部形成密封;/n在所述密封容器(1)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形成开放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1)与外部形成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容器(1),在所述密封容器(1)的外部连通口处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和第二密封件(5);
在所述密封容器(1)处于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形成密封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1)相对外部形成密封;
在所述密封容器(1)处于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形成开放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密封容器(1)与外部形成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通管(2),所述连通管(2)的一端位于所述密封容器(1)内并形成第一连通口(81),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容器(1)的外部连通口延伸至所述密封容器(1)的外部并形成第二连通口(82);
所述第二密封件(5)限位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口(81)处,所述第一密封件(4)在所述第二连通口(82)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之间限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5)包括:
密封底座(51),所述密封底座(51)与所述连通管(2)的内壁限位连接;
第三连通口(52),所述第三连通口(52)形成于所述密封底座(51)的中部并与所述第二连通口(8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为球形结构或圆锥形结构,其中,所述圆锥形结构的顶点位于所述连通管(2)靠近所述第三连通口(52)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2)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二连通口(82)设置于所述连通管(2)的侧壁上,所述第二连通口(8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最大宽度;
所述第三连通口(5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最大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设置在所述连通管(2)的内壁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上方;
在所述第一密封件(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形成开放结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密封件(4)在外力的作用下脱离所述第二密封件(5)并限位在所述限位件(7)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7)包括:
限位凸筋(71),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筋(71)沿同一水平面间隔设置在所述连通管(2)的内壁上;
相邻所述限位凸筋(7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的最大宽度,使得所述第一密封件(4)在所述第二密封件(5)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王戬高倩邵长东
申请(专利权)人:科沃斯商用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