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032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盖板设于烹饪腔体上,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热源设于容纳腔内。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热源设于容纳腔内,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内,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上或热源附近的烹饪腔体的腔壁上而不利于清洗,同时,通过将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多个腔壁或覆盖每个腔壁的大部分面积来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能够提高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性,进而有利于使烹饪腔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改善食物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器具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烤箱作为家庭厨房常用的烹饪设备,具有烧烤、烘焙等功能,能满足多种人群的烹饪需求。如图1和图2所示,目前烤箱100’的热源140’通常直接内置在烹饪腔体110’的上部腔壁和下部腔壁,使得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140’上或热源140’附近的烹饪腔体110’的腔壁上,难以清洗,同时,使得烹饪腔体110’内多个腔壁之间的温差较大,烹饪腔体110’受热不均,影响食物的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烹饪设备。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热源设于容纳腔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烹饪设备,包括烹饪腔体、盖板和热源,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盖板和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通过热源设于容纳腔内,能够避免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内,在烹饪过程中会有油污、食物残渣遗留在热源上或热源附近的烹饪腔体的腔壁上而不利于清洗,进而有利于减少烹饪腔体内侧的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清理烹饪腔体的内侧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具有较高的清洁度。同时,通过设于烹饪腔体上的盖板与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热源设于容纳腔内,使得将盖板设于烹饪腔体的多个腔壁或覆盖每个腔壁的大部分面积,进而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并提高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性,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仅设置在烹饪腔体的上部、下部使烹饪食物变熟、上色不均而影响食物的口感和美感的问题,有利于使烹饪腔体内的食物受热均匀,改善食物的口感和美感,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板,设于热源和烹饪腔体之间,并与盖板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热源和烹饪腔体之间设置隔板,隔板与部分热源相对,由于热源自身的发热量不均匀,通过隔板与盖板相连接并与部分热源相对,利用隔板将热源自身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与烹饪腔体隔开,有利于保证热源自身发热量较低的区域和发热量较高的区域传递至烹饪腔体的热量均匀一致,进而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均匀加热,使烹饪腔体内侧的温度均匀,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的面积与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在该技术方案中,盖板的面积与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通过将盖板面积与隔板面积的比值设置在合理的范围内,能够使烹饪腔体均匀加热,进而保证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均匀,同时,能够保证热源传递热量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高热量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盖板设于多个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待烹饪食物通过开口放置在烹饪腔体内或从烹饪腔体内取出,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通过盖板设于多个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使得能够根据需求使盖板和烹饪腔体形成的容纳腔位于一个腔壁或多个腔壁上,有利于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通过位于容纳腔内的热源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的腔壁有利于扩大烹饪腔体的受热面积,使烹饪腔体的一个或多个腔壁受热均匀,有利于使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通过盖板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即盖板与烹饪腔体形成的容纳腔位于烹饪腔的外侧,即热源位于烹饪腔的外侧,能够避免相关技术中热源设于烹饪腔体的内侧而占用烹饪腔内侧的空间,进而有利于扩大烹饪腔的有效使用面积,适于烹饪较大体积食物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热源位于烹饪腔体的外侧,有利于减少烹饪腔体内侧的清理死角,使得烹饪腔体的内侧不存在清理死角,方便用户清洗和打扫,并且,用户能够采用水洗或擦除的方式清理烹饪腔体,既扩大了清洗方式,并能够保证烹饪腔体的内侧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热源为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即热源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热源为管状结构、片状结构,或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具体地,根据热源的结构合理设置热源的数量,以使不同结构、不同数量的热源将热量及时、有效地传递至烹饪腔体并保证烹饪腔内的温度均匀一致,提高烹饪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且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源沿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且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热源沿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有利于多个热源能够均匀地加热盖板所在的腔壁,进而使盖板所在的腔壁能够均匀地将热量传递至烹饪腔体的内侧,有利于保证烹饪腔体内的温度均匀,实现对食物进行均匀加热。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且热源的两端与盖板相连接;或热源设置于烹饪腔体上。在该技术方案中,基于热源为管状结构,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或热源直接设置在烹饪腔体上,能够根据烹饪腔体的结构、盖板的结构等合理设置热源的位置,以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基于热源通过盖板设于容纳腔内,管状结构的热源的两端与盖板相连接,使得管状结构的热源能够牢固、可靠的设置在容纳腔内,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进一步地,在盖板上设置安装孔,管状结构的热源通过安装孔固定在盖板上,操作方便,有利于安装和维修换件。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热源与烹饪腔体相接触;或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在该技术方案中,热源与烹饪腔体相接触或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缝隙,能够满足热源不同结构的需求,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地,热源为电发热管、或云母加热板、或陶瓷加热器、或厚膜加热器,以及其他满足要求的热源等。具体地,当热源采用云母加热板和厚膜加热器时,热源可与烹饪腔体相接触,能够使烹饪腔体快速加热,并有利于提高热源的有效利用率,节约能源。当热源为电发热管和陶瓷加热器时,由于热源的温度过高会影响烹饪腔体的可靠性,进而热源与烹饪腔体之间具有一定缝隙,保持一定距离,能够提高烹饪腔体的可靠性,并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沿烹饪腔体向盖板的延伸方向,热源的宽度为D,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烹饪腔体向盖板的延伸方向,热源的宽度为D,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为L,L的取值为1/2D至2/3D,能够使热源产生的热量在热源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内顺畅流通,有利于热源的热辐射传递,并有利于使容纳腔内的温度均匀,进而使烹腔体能够均匀加热,同时,热源与盖板之间的距离在合理的范围内,有利于减少热量损失,使热源工作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均匀地传递至烹饪腔体,提高热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保证烹饪腔体加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烹饪腔体;/n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所述盖板和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n热源,所述热源设于所述容纳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腔体;
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的内侧或外侧,且所述盖板和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形成容纳腔;
热源,所述热源设于所述容纳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板,设于所述热源和所述烹饪腔体之间,并与所述盖板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的面积与所述隔板的面积的比值为3至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烹饪腔体被配置为具有开口的烹饪腔,所述烹饪腔体包括多个腔壁,所述盖板设于多个所述腔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位于所述烹饪腔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的数量为至少一个;和/或
所述热源为管状结构或片状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热源为管状结构且所述热源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热源沿所述盖板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平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