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01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包括主控器和床垫本体,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分别对应承载人体胸部、腰部、脚部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所述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上均分别设有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监测组件和发热体,且所述监测组件通过主控器与发热体相连接,所述的监测组件包括用于监测该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人体出汗情况的湿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考虑到人体心脏、肾及脚部的温度敏感性,在床垫对应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植入独立的温度调节单元,使人体各部位能处于更为舒适的温度状态,从而达到更舒适睡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家居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冬季,气温的下降使被窝冰冷,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虽然使用暖气、空调制热可提升卧室温度,但成本太高,对于大部分偏远地部尤其是农村来说是比较奢侈的,因此很多地方还是采用传统取暖方式,到了晚上只能使用厚被褥、电热毯等方式保障睡眠时体表温度,但一方面,过厚的被褥也会造成压力影响睡眠质量,对于年老者及活动不便者更是负担;另一方面,人体不同部位对于温度的需求不同,而电热毯仅能做到整体统一升温,常常造成人体局部过热或过冷,舒适度不佳,难以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可针对人体不同部位进行加热、使用舒适的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包括主控器和床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分别对应承载人体胸部、腰部、脚部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所述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上均分别设有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监测组件和发热体,且所述监测组件通过主控器与发热体相连接,所述的监测组件包括用于监测该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人体出汗情况的湿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导热层、发热层和隔热层,发热体设于发热层内。优选地,所述的隔热层下方设有床垫基底,隔热层和床垫基底之间自上而下还设有3D层、除菌层和弹簧层。优选地,所述的床垫本体还设有用于监测人体睡眠姿势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主控器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床垫本体还设有用于监控人体体征数据的压电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器通讯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发热体为石墨烯材料的油墨涂层或纤维编织体、碳纤维、高阻碳或金属发热丝。优选地,所述的主控器通讯连接有操作单元,所述的操作单元为遥控器、AI语音控制器或APP。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依人体工程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人体心脏、肾及脚部的温度敏感性,在床垫对应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植入独立的温度调节单元,使人体各部位能处于更为舒适的温度状态,同时解决各部位在相同温度刺激下造成的局部出汗等情况,从而达到更舒适睡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床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床垫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床垫本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功能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包括主控器3和床垫本体2,床垫本体2连接有外置的电源1,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出于安全及使用方便考虑,该配置采用外置结构,其中,主控器3包含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电路、无线通信模组、交互电路、存储模组及单片机,床垫本体2包括分别对应承载人体胸部、腰部、脚部的胸部承载区21、腰部承载区22和脚部承载区23,胸部承载区21、腰部承载区22和脚部承载区23上均分别设有温度调节单元4,温度调节单元4包括监测组件和发热体43,且监测组件通过主控器3与发热体43相连接,监测组件包括用于监测该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1和用于监测人体出汗情况的湿度传感器42。其中,温度传感器41和湿度传感器42可以为柔性传感器。相较于现有技术的统一整体升温模式,本专利技术将床垫本体2分别在床垫本体2对于胸部承载区21、腰部承载区22和脚部承载区23植入独立的温度调节单元4,参阅图4所示,工作模式可选择手动模式或自适应模式,入睡前,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单元5对各部位的温度阈值进行设定,随后温度传感器41对当前温度进行检测,当检测到当前温度未达到设定的温度时,通过主控器3控制发热体43发热,直至到达该温度,停止发热,在随后的使用过程中,温度传感器41对该区域的温度实时监测和管理,当温度传感器41监测到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会自动提升与降低温度,湿度传感器42可以对该区域的人体部位出汗情况进行监测,当监控到湿度超过预定设置的阈值时,表明人体出汗较多,湿度传感器42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在接收到信号后控制发热体43降温。人体各部位不同器官及皮肤等组织对外界温度敏感程度不一样,理想的舒适温度也不一样,合适的温度可以使神经和肌肉组织得到充分放松和愉悦感,本专利技术依人体工程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人体心脏、肾及脚部的温度敏感性,在床垫对应的胸部承载区21、腰部承载区22和脚部承载区23植入独立的温度调节单元4,使人体各部位能处于更为舒适的温度状态,同时解决各部位在相同温度刺激下造成的局部出汗等情况,从而达到更舒适睡眠效果,提高睡眠质量。本专利技术的床垫对床垫本身还具有除潮除湿效果,为人体提供更舒适的外部环境,提升睡眠的舒适度。同时可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因天冷造成的血管收缩,减少心脑血管发病几率。在本实施例中,床垫本体2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导热层24、发热层25和隔热层26,发热体43设于发热层25内,其中,发热体43可为石墨烯材料的油墨涂层或纤维编织体、碳纤维、高阻碳或金属发热丝,金属发热丝可为铁铬铝合金发热丝或镍铬电热合金发热丝,使用过程中,发热体43发热,导热层24将发热体43产生的热量传导至人体,隔热层26可有效防止发热体43产生的热量往下渗透,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26下方设有床垫基底,隔热层26和床垫基底之间自上而下还设有3D层27、除菌层28和弹簧层29,3D层27为改性聚酯功能纤维制得的中空立体结构层,提供一定的透气性、弹性和支撑性,弹簧层29由阵列式排布的弹簧构成,提供足够的弹性,通过3D层27和弹簧层29相结合,使床垫本体2软硬适中,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使脊柱保持自然生理曲线。实施例2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床垫本体2还设有若干用于监测人体睡眠姿势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主控器3通讯连接,压力传感器可为阵列式均布于床垫本体2上,通讯连接可为2.4G射频连接、蓝牙连接、WiFi连接或者NBIOT连接,人体睡眠姿势包括平躺、侧卧、卷缩,压力传感器将接收到的压力信息发送给主控器3,主控器3根据接收到的压力信息判断当前的人体睡眠姿势,结合温度传感器41、湿度传感器42的采集数据结果对用户各部位冷暖做出判断,让床垫自动调整各部位所需发热温度及发热理疗时间周期,当监测到人体处于卷缩状态,说明当前温度偏冷,需进行升温。在本实施例中,床垫本体2还设有用于监控人体体征数据的压电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传感器,压电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计传感器分别与主控器3通讯连接,人体体征数据包括心跳、呼吸率、离床情况、睡眠分期等,压电传感器可以为压电陶瓷、压电薄膜等基础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包括主控器和床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分别对应承载人体胸部、腰部、脚部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所述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上均分别设有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监测组件和发热体,且所述监测组件通过主控器与发热体相连接,所述的监测组件包括用于监测该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人体出汗情况的湿度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包括主控器和床垫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分别对应承载人体胸部、腰部、脚部的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所述胸部承载区、腰部承载区和脚部承载区上均分别设有温度调节单元,所述温度调节单元包括监测组件和发热体,且所述监测组件通过主控器与发热体相连接,所述的监测组件包括用于监测该区域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和用于监测人体出汗情况的湿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垫本体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导热层、发热层和隔热层,发热体设于发热层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理疗自适应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下方设有床垫基底,隔热层和床垫基底之间自上而下还设有3D层、除菌层和弹簧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云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尚驰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