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498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茶叶翻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电极片,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摇摆装置,该装置通过通电对锅底进行加热,加热到适宜温度后开启电机,电机通过对摇摆装置的控制,带动着翻转装置在锅底来回转动,并且微弧板底部设置的炒铲和旋转柱底部设置的翻转圆杆使得茶叶在炒锅中来回翻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可以大批量的进行翻炒,既不会糊底,也不会烫伤工作人员,提高了翻炒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
本技术涉及茶叶翻炒
,具体为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
技术介绍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而传统的手动翻炒茶叶的方法需要人工对炒锅里的茶叶进行翻炒,在翻炒过程中存在劳动量大,过度劳累会使得工作人员产生疲惫,注意力不集中,使得茶叶容易糊底,不能够连续性大批量的翻炒,并且手工翻炒很容易被炒锅烫伤,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电极片,所述导热电极片的底部焊接有导线,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锅,所述炒锅的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所述垫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摇摆装置。优选的,所述翻转装置包括有微弧板,所述微弧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丝,所述钢丝的顶部焊接有圆柱杆,所述微弧板的表面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轴芯处固定连接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翻转圆杆。优选的,所述微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炒铲,所述微弧板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微弧板均以旋转柱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摇摆装置包括有圆盘,所述圆盘的内部通过圆杆与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杆梢,所述杆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优选的,所述棘爪的底部卡接有棘轮,所述棘轮的内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圆盘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底部与圆柱杆的表面相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通过使用导热电极片多锅底进行加热来提供热能,开启电机时,电机所连接的摇摆装置通过棘轮和棘爪的运动使得摆杆来回的做钟摆运动,这样就达到了人力翻炒茶叶的效果而不需要使用人力,而且茶叶并不会糊底,且工作人员不会被炒锅烫伤,大量的节约了人力资源。2.该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通过炒锅内部设置的翻转装置,再摇摆装置工作时,摆杆连接着翻转装置中的圆柱杆,而圆柱杆底部的微弧板一侧的齿痕啮合着旋转柱上的齿轮,使得翻转圆杆在锅底旋转运动,同时微弧板底部连接的炒铲也可来回的翻炒茶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翻转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翻转装置的结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摇摆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微弧板的结构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中支撑柱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中炒铲的结构主视图。图中:1、底座;2、支撑柱;3、炒锅;4、翻转装置;41、圆柱杆;42、钢丝;43、微弧板;44、齿轮;45、旋转柱;46、翻转圆杆;47、炒铲;5、垫板;6、电机;7、摇摆装置;71、棘轮;72、棘爪;73、杆梢;74、轴承;75、连杆;76、限位柱;77、圆盘;8、摆杆;9、导热电极片;10、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电极片9,导热电极片9的底部焊接有导线10,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锅3,炒锅3的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4,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5,垫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摇摆装置7。此外,翻转装置4包括有微弧板43,微弧板4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丝42,钢丝42的顶部焊接有圆柱杆41,微弧板43的表面啮合有齿轮44,齿轮44的轴芯处固定连接有旋转柱45,旋转柱4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翻转圆杆46,设置翻转圆杆46能够有效地在锅底来回的搅拌,防止糊底。除此之外,微弧板4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炒铲47,微弧板43的数量有两个,且两个微弧板43均以旋转柱45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分布,设置两个微弧板43可固定住旋转柱45,防止偏移,且左侧的炒铲47位置高于右侧炒铲47,且炒铲47距离翻转圆杆46五厘米,这样来回翻炒时不会触碰产生卡壳,也不会触碰到翻转圆杆46。进一步的是,摇摆装置7包括有圆盘77,圆盘77的内部通过圆杆与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圆盘7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连杆75,连杆75的底部转动连接有轴承74,轴承7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杆梢73,杆梢7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棘爪72,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柱76,这样杆梢73就可以通过轴承74带动着连杆75转动,且限位柱76可预防连杆75摇摆幅度过大。更进一步的是,棘爪72的底部卡接有棘轮71,棘轮71的内部与电机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棘轮71带动着棘爪72一起转动,这样就会对连杆75产生一个左右摇摆的作用力,使得翻炒有了作用力。值得注意的是,圆盘77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摆杆8,摆杆8的底部与圆柱杆41的表面相焊接,使得摇摆装置7和翻转装置4连接起来。本技术的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在使用时,通过导热电极片9对炒锅3进行加热,加热到适宜温度时,开启电机6,此时摇摆装置7开始工作,电机6带动着棘轮71开始运动,所以棘爪72通过棘轮71的转动开始来回的晃动,这样就对连杆75产生了一个作用力,使得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电极片(9),所述导热电极片(9)的底部焊接有导线(10),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锅(3),所述炒锅(3)的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4),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5),所述垫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摇摆装置(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热电极片(9),所述导热电极片(9)的底部焊接有导线(10),所述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炒锅(3),所述炒锅(3)的内部设置有翻转装置(4),所述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5),所述垫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6),所述电机(6)的输出端设置有摇摆装置(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装置(4)包括有微弧板(43),所述微弧板(4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钢丝(42),所述钢丝(42)的顶部焊接有圆柱杆(41),所述微弧板(43)的表面啮合有齿轮(44),所述齿轮(44)的轴芯处固定连接有旋转柱(45),所述旋转柱(4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翻转圆杆(4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糊底的茶叶翻炒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弧板(43)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庆龙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山野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